【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你平時誇獎孩子時,有忌諱過某些字眼嗎?你知道有些字眼會給孩子塑造怎樣的思維模式嗎?你是否知道這樣的思維模式甚至能決定孩子的人生走向?
Willion是我見過的最有人格魅力的香港企業家,他的兒子Andy在國外留學經常考取A的優異成績,某天Willion的一個朋友由衷稱讚Andy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當著孩子的面,Willion說:“不要稱讚他聰明,這會讓他自戀!”在場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Willion嚴肅地說:“我是認真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也點頭認真地跟大家說:“是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經做過一次實驗,他召集了美國當地的一批小學生分成AB兩組,
1輪:選擇容易的試卷讓孩子做,然後給兩組孩子不同的回饋。
A組:工作人員跟他們說“你真聰明”;
B組:工作人員跟他們說“你非常努力”。
2輪:準備難度高的試卷和難度低的試卷讓孩子們做選擇。
A組:差不多一半孩子選擇低難度試卷;
B組:大部分孩子選擇難度高的試卷。
3輪:將第1輪時的簡單的試卷給全部孩子做。
A組:成績下降20%;
B組:成績提高30%。
一句不同的評價,竟然導致如此驚人的結果。不僅是因為年幼的孩子具有更相信“權威”,比如父母、老師、教練、專家等,可以說是100%的堅信不疑,還因為不同的評價將在他們內心塑造出不同的思維模式。
給孩子灌輸“聰明”的,養成固定型思維
正因為他們的“聰明”被權威們認可,他們也因此堅信不疑,“聰明”是他們的資本,也不需要做什麼事情就能立于優越地位,這樣的孩子容易養成固定型思維。這類孩子偏向于愛表現、愛比較、容易焦慮、趨向於以成績或結果為導向的學習。他們在做選擇時喜歡趨利避害,容易選擇證明他們“聰明”的事情,比如上面A組孩子表現在選擇難度低的試卷上,足夠自信的小部分被稱聰明的孩子雖然選擇了難度高的試卷,但他們內心卻是不安和焦慮的,因為如果選擇錯了將威脅他們的“聰明”地位。
給孩子灌輸“努力”的,養成成長型思維
就像“聰明”組的孩子一樣,被稱讚“努力”的孩子也堅信自己“很努力”,為了保持裡外一致性,他們將焦點集中在“努力”上,“努力”是一個不斷行動的過程,所以這類孩子的思維是成長型的。他們將努力涉獵在生活、學習甚至生命的各個方面,努力做一切事情、著重自我改善。他們容易選擇有挑戰性的事情,趨向於以鑽研、興趣的學習,因為他們要證明自己非常“努力”。
挫敗感 VS 越戰越勇
12個月自學完成4年麻省理工電腦科學33門課程的天才Scott.H.Young提出兩種增長類型:對數增長 與 指數增長。他把稱讚孩子“聰明”歸類為對數增長,明顯地,稱讚孩子“努力”屬於指數增長。
對數增長的“聰明”孩子
這可能也能解釋為什麼有些父母說“我家孩子以前如何如何聰明,不知怎麼的現在混成這樣”。對數增長的“聰明”孩子,他們可能一開始靠天賦的確比其他孩子更有優勢,比如說話伶俐、反應靈敏、更早能認字背唐詩、表演、唱歌都比別的孩子利索,因此贏來了不少成年人稱讚“聰明”。但可悲的是,人與人的智商差別並不多,差別大的只是人的智商加品性最終導致的差異。當這些“聰明”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取了糟糕的成績,或者在某件事情上被別人比了下去,自大的孩子可能會外歸因,堅信自己是聰明的,只是因為別人的或環境的問題導致這次失敗,但多次的打擊也最終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我不聰明”,自我否定不僅給他們帶來的是低自尊,也因為他們聚焦於智商的自我否定,他們也不會想到努力能挽救這一切。而是遇到障礙輕易放棄,面對批評容易忽略有益的負面意見,或許終其一生,他們內在的潛能也未能被發揮。所以從小被贊“聰明”的孩子,容易呈對數增長的曲線發展就是這樣的原因。
指數增長的“努力”孩子
即使一開始天賦平平的孩子一直堅信“努力”,他們的人生也能呈現指數增長。就如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利克森認為的那樣,通過訓練可以改造大腦。孩子們“努力”的特質會驅使他們不怕困難而是勇於挑戰,遇到挫折容易堅持,把努力當前進的手段。被稱讚“努力”的孩子,也偏向內歸因,遇到困難能自我反省。他們能在旁人的批評中學習、從別人的成功中吸取經驗和靈感,結果是很虔誠謙虛地不斷刷自己的潛能和極限。因此即使天資不高的孩子,只要他們努力,也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的佼佼者。如果被贊努力的孩子本來已經天資聰穎,那麼成為人之龍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從小被贊“努力”的孩子,容易呈指數增長的曲線發展就是這樣的原因。
類似促成孩子對數增長的稱讚字眼還有:漂亮、帥氣、智商高、頭腦靈活、天才、有天賦……等;促成指數增長的稱讚字眼有:努力、認真、耐心、堅持、很負責……等,該如何加以區分對數型字眼或指數型字眼呢?稱讚天生的優勢的就屬於對數型字眼,稱讚後天努力習得的技能或才能的就屬於指數型字眼。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稱讚孩子時最好注意。如果別的大人用了不當的字眼稱讚孩子,回家後最好跟孩子糾正一下,比如“孫阿姨今天稱讚你聰明,但媽媽覺得因為你努力才得到這麼優秀的表現。”
最後提醒一下,幼兒說在文中用了很多“可能”的字眼,因為人生是由許許多多不可預知的事情所組成的,孩子們的人生也一樣。如果從小被贊聰明的孩子,即使他們被“不聰明”的現實折磨了無數次,但如果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他,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孩子相信了並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那麼他一開始呈對數增長的人生便發生了轉折,慢慢地呈現出指數增長。
但如果父母和其他大人從小跟他們說“你很努力”而不是“你很聰明”,他們是不是會少些自我否定、少走許多彎路,甚至能避免一蹶不振的坎坷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