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該不該用謊言去哄孩子?

孩子,其實有很多種辦法,但撒謊是父母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你們曾經用謊言去哄過孩子嗎?

面對孩子的各種突發狀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感覺特別抓狂。有時候,我們為了換取片刻的安寧,喜歡用謊言去哄孩子。

這種方法快速、方便,效果明顯,不過,往往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經設計了一個實驗,驗證那些經常被大人欺騙的孩子是否更傾向於歪曲事實,實驗結果表明經常被大人欺騙的孩子中有88%的孩子有撒謊行為。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用謊言去哄孩子?

用謊言哄孩子有什麼壞處:

容易模仿家長撒謊

電視上正在播放著小朋友最喜歡看的《貓和老鼠》,正當嘉嘉看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媽媽開始催促她到飯桌上吃飯。喊了好幾次嘉嘉都不肯離開電視機前,直到媽媽答應嘉嘉:關了電視週末就帶她去買玩偶。

可是到了週末,媽媽卻不認帳了。每當嘉嘉不聽話的時候,媽媽總是用這種方式去哄騙她。嘉嘉逐漸產生了這個認知:媽媽都能對自己撒謊,那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撒謊,孩子就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把食言當成一個習慣。

親子關係疏遠

“你先好好吃飯,爸爸週末帶你去海洋館。”

“你把這藥乖乖吃了,明天媽媽帶你買小熊餅乾。”

小迪覺得很難過,每次爸爸媽媽都是這麼說的,結果他既沒有去成海洋館,連小熊餅乾也沒吃到。於是小迪再也不相信父母的話了,連帶著也不想聽爸爸媽媽的話了。小迪父母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小迪這孩子越來越不懂事了。

許多家長用謊言去哄孩子,可能只是把它當成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

但是在孩子眼裡,這是父母和他們之間的一個承諾。不管因為什麼理由,孩子都會認為違背的承諾就是謊言。長此以往,親子間產生不信任,關係會慢慢疏遠。

防範意識減弱

很多孩子會問父母“我從哪裡來?”,因為尷尬,父母往往會用“垃圾桶撿來的”、“樹底下抱來的”等謊言應付。

沒能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普及基本的生理知識,會讓孩子產生好奇、猜疑的心理。

近幾年猥褻幼童的案子那麼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和孩子都缺乏基本的生理知識和防範意識。

孩子活在父母的謊言中,不瞭解現實中的殘酷面,沒有在適當年齡在家長的幫助下學到必要的知識,在面對陌生情況下他們的防衛意識往往不夠。

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膽小,對於小小年紀的他們來說父母是唯一可依靠的人。父母的地位在孩子的心中是高大且無法取代的。

如果家長對孩子撒謊,當孩子意識到被最信任最親近的人騙了,會遭受很大的打擊。

不輕易相信他人,長期處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精神狀況下,心思敏感多疑。長此以往,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產生難以挽回的影響。

家長可以做哪些改變:

不輕易做承諾,兌現不了要和孩子溝通

作為父母,做不到的事絕不要輕易對孩子許下承諾,更不能當做空頭支票。

孩子對父母的說過的話是非常重視的,如果答應他們的承諾不能兌現,孩子輕則感到傷心,重則感到憤怒。

其實父母也應該知道,被人欺騙的感覺不好受,更何況是親人。

但萬一父母許下的承諾確實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萬萬不能抱著僥倖心理蒙混過關。

應該主動跟孩子說清楚,和孩子協商,通過溝通其實也能讓孩子理解到父母的難處。

對孩子多一些引導,適當普及基本知識

有人說孩子是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面對孩子的提問,尤其是情感類和知識類的問題,一定要仔細斟酌。

隨著性教育在學校中的普及,家長也時不時會被孩子提問到“尷尬”的問題。

這時候家長需要做到的是好好引導,可以委婉一點回答孩子的疑惑,但同時引出自我防衛的知識,幫助孩子在瞭解知識的同時懂得保護自己。

當然,很多引導孩子有防範意識的兒童繪本也是很好的“道具”噢!

以身作則,注意培養孩子誠信品質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答應過孩子的事就應該努力做到,而不是隨意敷衍,避免孩子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結果無法實現容易失落,自己也習慣做個承諾了卻不做到的人。

我們都知道不管多久,誠信始終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

當孩子失去了誠信,那麼他的社會關係將脆弱易斷,未來讓人堪憂。

培養孩子誠信,應該從以身作則開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