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聰明媽媽都明白“放手”的重要性!

比媽說:

寶寶像小天使一樣,爸爸媽媽當然千般寵溺,給予無限愛和幫助,可是孩子一天天長大,並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像下面這些事,你的“放手”,比“出手”重要得多。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 幼兒期(嬰兒:0-2歲,幼兒:3-5歲,兒童:6-12歲)是孩子從完全依靠父母開始想自立過渡的階段,也是培養和訓練孩子獨立性的重要時期。

其實孩子從2、3歲就開始產生強烈的自主願望了,我們常常聽到孩子說“我自己吃”、“我自己走”......不難發現,獨立自主是孩子的自發要求,是自身發展的需要。那麼學會獨立自主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呢?

1、從獨立進餐開始

獨立進餐對幼兒來說是一項比較複雜的活動。

不僅需要手眼協調配合,還要返複練習手部小肌肉靈活度,才能完成正確將飯送入口中的動作。孩子想要自己吃飯時,就由他自行嘗試,只要為他系上圍兜即可。

孩子在練習自己吃飯時常常會弄得滿臉、滿地都是,這很正常,不要因此而責怪孩子,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2、衣服自己選

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建議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但對於外套裡面穿什麼衣服,樣式、顏色如何,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很多家長對孩子有自己想當然的“形象設定”,刻意將孩子往“王子范”“公主風”“文藝感”上裝扮,其實這無疑是一種個性抹殺行為。

在冷暖合宜,乾淨整潔為前提下,爸爸媽媽應尊重孩子的審美和個性。

3、承擔“惡果”

當孩子不願將玩具與同伴分享,有爭吵行為發生時,別急著介入他們的爭執之中,而應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多次爭吵無果,孩子還是不能跨越“自私心理”進行分享行為時,那就讓他承受不分享的“惡果”吧。

事後讓孩子適當碰壁,或因別人的分享而產生羞愧感。“自然後果”法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另一種重要手段。

4、決定玩什麼和在哪兒玩

爸爸媽媽對景點、遊樂場地的選擇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以“有益孩子成長”為前提,但是忽略了孩子最純粹的訴求。孩子選擇在哪裡玩,首要因素是“好玩、有趣、好奇”。

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再有益,也不能達到爸爸媽媽想看到的效果。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讓孩子自己決定玩什麼和在哪兒玩,在這段時間這地方是屬於他的遊戲區,父母不要干擾他。

5、戀物情結

孩子對某種物品(如布娃娃、毛巾等)情有獨鍾時,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著它。

大家一定還記得Kimi在《爸爸去哪兒》裡對“小黃”難捨難分的情景。為什麼孩子會對某物產生依戀情感?這反映出孩子可能在某方面有所缺失,才會假想一個陪伴物件。戀物情結是一種情感的寄託,也是一種情感彌補。

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異常的情感依賴,家長不必過多干涉,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戀物情結會自然退卻。

6、情緒發洩

當孩子受到挫折、受傷時,讓他盡情地發洩。

孩子享有哭的權利,過分壓抑和隱忍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十分不利。

當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緒不佳時,有選擇獨處的自主權,這段時間暫時不要去打擾他,不要給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與他討論:“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我們都期待見證孩子成長的諸多,每個父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可以試著讓他們去嘗試,其中驚喜,之於你,之于孩子,相信都是一份禮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