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你知道孩子心中也有個“別人家媽媽”嗎?

一直在強調“別人家孩子”的媽媽,你可能不知道,在孩子心中也有一個“別人家媽媽”。

在寶寶心裡,別人家的媽媽,對寶寶從來都是和顏悅色,就算做錯事不會疾言厲色的打罵,而是耐心的勸導。

在寶寶心裡,媽媽就是幸福的代名詞,有媽媽在的地方永遠會感覺到快樂,充滿信任。而不是冷眼相對,對自己做的事情除了指責還是指責。

所以媽媽們在指責寶寶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寶寶把對自己的愛,轉嫁到了“別人媽媽”的身上。

媽媽們常說,三歲以後的寶寶特別難帶,自己的脾氣變得暴躁都是被寶寶的行為給逼出來的。但是我要說,這不是寶寶的錯,而是媽媽不懂的和寶寶溝通。

三歲以後的寶寶逐漸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處於第一階段的叛逆期,想要擺脫大人的限制,對於很多事情即便告訴了正確的處理方法,他們也要考證自己的想法,有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意思,這也是很多媽媽頭疼的事情。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想當初爸爸媽媽們叛逆的時候不也是一樣的想法嗎 ,所以推己及人,既然寶寶要做,不如索性讓寶寶在安全範圍內自己去嘗試。雖然結果可想而知,但是這種犯錯的過程,對寶寶的心理以及以後處事的方式都是很好的經驗積累。

對於三至五歲的寶寶,已經摸清媽媽脾性,知道媽媽其實都是紙老虎,所以強烈的指責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反而心平氣和的談心式溝通,更能讓寶寶信服。這個時候的寶寶理解能力都很強,也知道察言觀色,耐心的談話更能瞭解寶寶的內心真實想法。

如果只是強烈的指責,會讓寶寶越來越不信任媽媽,會逐漸的將自己的小心思藏起來,避開媽媽耳目,這時候才真的叫頭疼了。

到時候可真的要求助“別人家媽媽”了。

想讓自己成為寶寶心中“別人家媽媽”的形象也不難,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情緒,多多陪伴。

因為三至五歲的寶寶,內心的很多小想法不太願意說出來,這樣就會讓媽媽造成誤解,所以在和寶寶的互動遊戲中,媽媽可以選擇一些能增加語言交流,從側面瞭解寶寶內心想法的一些玩具。

△沒有局限性的太空沙玩具,給了寶寶無限思維空間,在這樣的遊戲中很大程度能透漏寶寶的內心情感,包括思維方式等等,讓媽媽更多瞭解自己的寶寶。

△繪畫也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寶寶的天馬行空塗鴉中,總能找到寶寶期待什麼,回避什麼,讓媽媽找到為寶寶排解情緒的方法。

△化解寶寶小情緒,或者糾正寶寶行為上的壞習慣,不一定非要用高高在上的指責的姿態來說,將這種行為編成容易理解的小故事,用手偶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想必寶寶感同身受後,更容易接受媽媽提出的意見。

△媽媽對寶寶的性格養成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所以媽媽在遇到寶寶做錯事也不要發脾氣,先讓自己平靜三秒鐘,控制好情緒以後,再和寶寶理論或者安撫寶寶情緒。

很對時候媽媽也可以借助情感類兒童繪本,讓寶寶瞭解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做到很好的和媽媽溝通,而不是撒潑胡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