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遊景點好吃不好吃小吃盤點12:婺源

三月中下旬到四月初,是觀賞油菜花的最佳時節,全國各地的油菜花景點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等待著一年一次的旅遊人潮奔湧到它黃綠相間的花海間,盡情徜徉盡情合影,並把那些經過精心選景、取捨出來的照片發放到網上,吸引更多的人湧入。老牌子的油菜花觀賞地婺源也在其中。這種趕花期的旅遊方式通常讓我很緊張,體驗到時間緊任務重的負累感。

花期過後,這些油菜會去向何方?其實我更關心的是:婺源的油菜是可以醡油的那一種呢,還是可以醃醃菜的那一種?

看了一圈婺源的小吃,也沒在其中發現有和菜花、油菜相關的食物,只有順便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去婺源可能遇到的小吃咯~

蒸汽糕

光聽名字,完全和它的樣子聯繫不到一起,以為是某種米糕,味道是甜的,其實不是。

婺源的蒸汽糕是一種類似于越南小卷粉的小吃,做法也類似,只是食材不同,是將米粉漿刷在平底鍋一樣的器具上,隔水蒸起皮(如同糯米紙)再小心的揭起邊角,在中間抹上辣椒醬、撒上豆芽、蝦米、筍丁、豆腐乾、香菇丁等,淋上一點香油,折起來分成小塊,裝碗食用的。

味道鹹鹹辣辣,又帶著餡料的脆爽,口感還不錯,多買幾份,蠻可以當一頓飯來吃。

麻果

就是糍粑麻團,外面裹上黑黑的芝麻粉,或是米黃色的黃豆糖粉,軟糯甜香的。吃不了幾個就撐了,因為是糯米做的。

油煎燈

看造型,像蘿蔔絲糕。做法是用老南瓜或蘿蔔絲調麵糊,托到一個特製的鐵模裡,下油鍋炸熟而成。裡面還有小鹹菜什麼,鮮脆鮮脆的,結合起外殼的油香,吃起來也像蘿蔔絲餅。

粉蒸肉

我以前一直以為婺源在安徽,建築風格和感覺都像,原來它隸屬江西,那麼有粉蒸肉就不奇怪了。小蒸籠底下用芋頭、小菜墊底,上面放上和糯米粉拌勻了的五花肉,封蓋蒸熟,揭蓋即食,蠻香的。

子糕

子糕不像蒸汽糕,子糕確實是米糕的樣子,但是它又是葷的,是用豬肉和雞蛋拌著糯米飯蒸出來的,外面裹著箬葉,蒸熟拆開以後切塊來吃。

顏色淡黃,是加了雞蛋的緣故,因為當地人把雞蛋叫雞子,所以就把這種用雞子做成的糕叫子糕,是當地逢年過節走親串戚的“伴手禮”。

李坑饌肉

李坑是婺源的一個村子,饌肉就是烤五花肉薄片,這是由來已久的一個婺源本土小吃,在宋朝大儒朱熹的文章中就曾經提到過。具體做法是將豬五花肉事先用大料醃制,切成薄片,用竹簽穿好,夾在沒有明火的糠灰上翻動待熟,當時吃起來可能沒有其他作料,但也已經夠味了,現在吃的話,還會刷上鹹醬。

清明果

各種竹筍

紅鯉魚

這種看起來就像觀賞魚的紅鯉魚,很多人是吃不下口的。無論是煮湯還是清蒸看著都怪怪的,但據說肉質是非常鮮嫩的,而且是婺源特有的食用魚種。

做好的魚身上,通常會加一直荷包蛋,不知道是本地吃法如此,還是為了應“荷包紅鯉魚”的名。

翡翠豆腐

用一種野菜的汁水做成的豆腐,碧綠柔滑,有涼糕的口感。

灰汁粿

用麥稈灰泡水,澄清以後,取上層的水來和麵,蒸熟做成的糕餅就是灰汁果,制法和味道都類似于灰湯粽。

油煎餅

具體名字不知道叫什麼,婺源早餐店會有,肉餡兒的,油皮香軟。

糊菜

以糊豆腐為代表,是一種似湯似粥的吃食。

食材一律都切得小而碎,到高湯裡燜煮至稠,期間要少量加幾次米粉,臨起鍋用水澱粉勾道芡,就確實成了糊糊的樣子。青青綠綠白白的樣子,看著很有食欲。春季常野菜來做糊菜,看著更清爽。

酒糟魚

魚肉泡在米酒中糟過,自然帶著一股酒香,油鍋放糟辣子、蒜末熗香,把魚塊放進去炸酥,反過來下酒也很香。

豆腐渣餅

用黴豆腐渣加上糯米粉和花椒鹽、辣椒面揉成餅狀或團狀,曬透即可食用,掰碎下粥或是切塊用油煸炒一下即可,遊客一般吃不慣。在吃這個之前,可以先吃塊本地臭豆腐過渡一下。

包子

婺源的菜包子很不錯,皮薄餡大且不說,裡面粉絲、蘿蔔絲、豆腐絲、香菇丁做成的餡料非常香,事先是用豬油炒過的。如果是吃純素,就用香油炒,自己回來可以試著做吃。

木心果

名字很奇怪,是當地中元節的吃食,看著挺像糯米糕的,有一股植物清香。

蕨菜

婺源周邊出蕨菜,街上常見蕨菜幹,用來炒臘肉或是熬臘肉吃,非常家常滋味的一個菜。婺源的餐館裡面大都有這道菜。

算算今年婺源的油菜花也快要開了,準備去婺源的小朋友可以掃聽掃聽,當地有沒有油菜做的菜,回來記得告訴我啊~

(圖片整理自網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