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感官刺激越豐富,寶寶越聰明?

OK媽:

前兩天帶兒子下樓玩兒,社區裡碰到一新媽媽正推著嬰兒車在溜娃。講真溜娃的媽媽很多,唯獨這位媽媽的嬰兒車卻格外吸引了我(no,no,我不是要說嬰兒車),因為她的推車上掛著滿滿的色彩豐富的小掛件,既有一些我認識的曼哈頓球、拉瑪澤的小掛件,也有一些我叫不上牌子的,掛得那個滿滿當當,以至於我都很難看見她家寶寶。“豐富的形狀和色彩可以給寶寶多一些感官刺激,會加快寶寶的大腦發育。”媽媽告訴我,所以她花了很大心思淘來了各種小掛件,有可以咬的、有可以手捏的、有可以發聲的、有可以亮光的...我當時很想告訴她,有關“豐富的感官刺激可以讓寶寶更聰明”那個理論的理解,她是有誤區的,這樣的過度刺激對寶寶並沒有幫助。但是,看她興致勃勃和我聊育兒,我有點不好意思提,所以一回來,就爬上公號,想和大家說說,我們到底需要給寶寶什麼樣的刺激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刺激越豐富,寶寶越聰明?我們目前所看到各種關於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的理論出處,基本都是來源於1972年William T. Greenough教授的小白鼠實驗,這組實驗是這樣進行的。Greenough教授抓了36只出生後22-25天的小白鼠,分成三籠:第一籠:EC,豐富刺激的小白鼠們。生活在大籠子裡,籠子裡有木質、金屬和塑膠等各種材質的玩具,每天都會更換。這些小白鼠們每天都能自由活動30分鐘。第二籠:IC,無聊的小白鼠們(其實就是處於單調和枯燥環境中的小白鼠們啦)。生活在各自的小籠子裡,籠子裡什麼都沒有,要看還只能看1.5米開外的空白牆面。每週只有20秒與之接觸(handled,找不到更好的意譯了)。第三籠:HC,正常的小白鼠們。也是生活在各自的小籠子裡,籠子裡什麼都沒有,但是每天都抓出來撫摸2分鐘。就這樣呆30天以後,Greenough教授開始對這些老鼠一視同仁啦,先都進行每天2分鐘的溫柔撫摸,再進行了為期8天訓練,然後做跑直線巷子的測試(Alley Running);又進行為期5天的訓練,再做跑迷宮的測試(Maze Running)。實驗結論:受到豐富刺激的老鼠(EC小白鼠)跑巷子、跑迷宮最快,而且在迷宮中犯錯最少。這樣的結論似乎大快人心,也因為特別適合商業產品做為宣傳的基礎,於是這個實驗另一個更重要的結論就被抹殺了。其實Greenough自己也說,實驗結果表明極度剝奪的環境對小白鼠(IC小白鼠)的發育來說是危險的,但並沒有指出超出正常環境的額外刺激更有效。實際上,EC小白鼠所接收到的刺激,並非過度刺激,而可能更接近於小白鼠生活的正常環境。所以,在寶寶0-3歲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過度的刺激對大腦的發育並非是有利的,正確的做法是,適當地給予他們刺激,促進他們的突觸發展(突觸是指一個神經元的衝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傳到另一細胞間的相互接觸的結構,它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繫的部位,也是資訊傳遞的關鍵部位)和神經通道的建立,進而強化寶寶們的學習能力,促進以後的學習發展。你的臉,才是寶寶最喜歡的視覺刺激事實上,美國兒科學會也作出過說明:給予孩子過度刺激也是有問題的:很多父母喜歡把玩具掛在距離孩子幾英寸的地方,包括在嬰兒車上也是如此。其實嬰兒,尤其是新生兒,很容易就能獲得足夠的視覺刺激。不幸的是,爸媽總以為嬰兒看見這些懸掛的玩具就會感到滿足和快樂,但真相卻是這些玩具往往是過度刺激,並且會讓嬰兒感到很沮喪!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安全座椅上懸掛玩具很危險,因為在移動的車輛上,這些玩具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請記住,不論商家如何吹捧自己的產品能給予新生兒豐富的刺激,美國兒科學會強調:在距離6-10英寸的地方,與寶寶臉對臉注視彼此吧。這是寶寶看得最清楚的距離;而你的臉,是寶寶最喜歡的視覺刺激。怎樣的刺激對寶寶的大腦是有用的?帶孩子出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一種最簡單方便又有效的方式。就像我們之前推送過的文章《多帶娃旅行,他們的大腦會起神奇的變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旅行中與大自然、新環境接觸所得到的體驗和感受,這才是對孩子有效的刺激,也會在不斷回憶中逐漸轉變為長期記憶,成為孩子儲備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即使不是旅行,只要是任意的在大自然中的活動,都可以有效地提供充分刺激,例如在跑動中,寶寶可以認識世界,也認識自己在世界中所處的位置,同時跑動也促進了他們的大運動發展。同樣的,在戶外運動中會有很多可預知和不可預知的風險與挑戰,孩子可以從中瞭解到自己的身體有多強壯,能跑多快,能喊多大聲,能爬到多高。所有的探索和嘗試都能讓孩子對自己更瞭解,這些才能給孩子更好的刺激,讓他們願意努力發展更多的新技能。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