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如何做好假期親子互動,才沒熊孩子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忙碌的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因為工作關係,不得已只能將孩子託付給親友或保母照顧,等到假日再去看孩子,即便如此,新楊梅診所臨床心理師車先蕙提醒,假日父母還是必須注意親子互動的品質,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和父母的親密時間。

教養方式尊重主要照顧者

許多假日父母都將孩子託付給自己的父母,無論是爺爺、奶奶、外公或外婆來帶,只要是「隔代教養」都存在著隱藏性問題。車先蕙心理師指出,最常見的問題在於孩子的教導方式,由於孩子長期與阿公、阿嬤生活互動,不是和父、母親住在一起天天生活,所以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而假日父母屬於「點狀互動」,意即彼此相處像是點到為止的感覺,但當看到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常常也想要出手管教,這樣就容易跟主要照顧者有衝突。

避免極端彌補心態

假日父母總會有過多的愧疚感,而沒有理性的判斷,只要假日一回去看孩子,無論孩子想做什麼就順從孩子,甚至不聽阿公、阿嬤或主要照顧者的話也無所謂,這對於主要照顧者來說,不僅造成教養上的困擾,更會讓心理有強烈的失落感,想著「平常都由我來照顧,為何只要父母假日一回來就不理我呢?」但如果強力阻止孩子的行為,恐造成三方面的情感糾葛及權力鬥爭,衍生對孩子愛的競爭,彼此就會產生嫌隙。

車先蕙心理師解釋,假日父母應體諒主要照顧者的心情,因為等到父母假日結束一回家,所有規矩又要重新再教一次,每週一個迴圈,對主要照顧者是辛苦的事。畢竟教養上的不一致,容易對於孩子的行為產生以下不良影響:

‧容易學習如何「操弄」大人

抱持補償心態的媽媽們,若孩子想吃零食或炸雞都會通通買來,即便正餐吃不下也覺得無所謂,假日父母完全忘記規律性對於孩子人格養成的重要性。

車先蕙心理師表示,若讓孩子發現父母與主要照顧者的意見相左,孩子自然就會出現兩套規則,從小就懂得挑選對他們有利的規則去生活,例如:想吃糖果就會偏向媽媽、討好媽媽,這樣的小孩就容易學習去「操弄」大人,懂得如何「操弄」,恐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不自覺的只知道要滿足自己需求,雖然想辦法滿足自己需求、懂得尋求支持是好的能力,但過度就可能會導致孩子自私的個性。

對規範感到適應困難

等到開始進入幼稚園過團體生活時,這些習慣「操弄」遊戲規則的孩子,對於老師的要求和規範,就會出現不服從、違規的偏差行為,甚至出現鬧脾氣、在地上翻滾的情形,老師怎麼教都沒有用;這些孩子認為「家裡可以做的事情,為何在學校不可以做呢!」恐會有規範的適應困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