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進步地很快。隨著資訊的發達和衛教的普及,越來越少人有「發燒會燒壞腦子」的觀念,也因此對小孩發燒不再那麼恐懼。
然而這時也出現了另一種狀況,就是太過崇尚「自然」了,認為退燒藥有害人體,因此不敢退燒。另一個不想退燒的原因,則是據說體溫升高可以促進免疫力,所以認為不要退燒,這樣病才會比較快好。
我們常說「過猶不及」,對發燒太緊張或太漠視,其實都不是好事情。我們先來談看看退燒的目的:
1. 緩解病童的不適:通常我會建議在耳溫38.5°C以上時,才考慮給寶寶吃退燒藥。如果精神活動力很好,或睡得很安穩,則可以再撐一下。如果耳溫已經到達39.0°C以上了,就差不多可以吃退燒藥,不用再等了。
2. 判斷疾病的嚴重度:吃完藥很快就退下來的燒,和吃了藥還是一直燒的燒,在病情嚴重度上就有明顯的差別。小孩子不像大人身經百戰,只要遇到輕微感冒就可能發高燒。一高燒起來,精神活動力普遍會變差,在吃完退燒藥後,如果是一般感冒的小孩,可能馬上又活蹦亂跳了,但如果是肺炎的小孩,還是能感覺到退燒後的虛弱,或是根本就退不下來。
那關於不敢退燒的顧慮呢?
1. 會不會吃了退燒藥以後就降低免疫力?2000年有一篇論文提到早期的敗血症,除非體溫超過41°C,否則先不要退燒,但這是指敗血症這樣嚴重的疾病。就我個人的看法,一般感冒燒到38.5至39°C差不多就夠了,難保人體的免疫力不會熱過頭,過頭只是徒增不舒服而已。
2. 退燒藥有害人體?這個話題就有點「信者恒信」了。只能說就醫師的經驗,只要劑量對、用法對,就不用擔心。尤其是兒科常用的退燒藥,都已經很有歷史了,要真有什麼問題,也早該被發現了。如果真的因為這樣而不想吃退燒藥,那至少還是要帶病童看一下醫生。最怕因噎廢食,因「藥」廢「醫」,因為不想吃藥而不看醫生,延誤了診斷。
至於要怎麼退燒呢?
1. 發燒可以分成上坡和下坡的階段,在上坡的階段,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用退燒藥,只有退燒藥才能真正有效降低最高溫。如果身體畏寒發抖,可以多穿一點衣服或蓋被,讓體溫早點達到頂點,但這並無法改變頂點的高度。如果這時候睡冰枕或用其他物理性降溫的方式,反而是在跟身體對抗,可能本來不發抖的,反而要用發抖來克服冰枕的作用。
2. 發燒在下坡的階段,要注意的是讓身體能正常的散熱,因此不要再包的像肉粽一樣,變成悶燒鍋。可以減少被蓋或衣物,用溫毛巾擦拭身體,模擬一下排汗的作用,藉由水分蒸發帶走熱量。這階段不用再吃退燒藥,否則體溫可能像溜滑梯一樣,一下子跌到穀底變35°C,變成另一種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