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上海的“前世”,竟然這麼簡單粗暴……

“浦”指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黃浦在黃浦江邊上,那青浦又為何得名?寶山境內的“山”在哪裡?哪個區以年號得名,哪個區是因河得名,哪個因路得名,哪個又是因人得名的?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上海地名的來龍去脈,值得收藏哦!

上海的別稱由來

上海:

一種說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另一種說法認為由於當時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上海的代稱:

上海的代稱五花八門,簡稱有滬、申、海等,別稱有滬瀆、滬海、滬江、滬濱、滬上、淞濱、淞南、淞滬、黃浦、歇浦、春江、申江、春申、海上等,古稱有雲間、華亭等。

“滬”的由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滬”是一種捕魚工具,漁民們用繩子編成網眼系在竹柵上,張開口插入河邊淺灘,魚、蝦、蟹、鱉漲潮時遊進“滬”內,退潮時則被“滬”擋住。後來人們就將上海簡稱為“滬”。

“申”的由來:

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後來人們就將上海簡稱為“申”。

上海區縣名稱的由來

黃浦:得名於黃浦江,黃浦江是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

盧灣:得名于盧家灣,以前肇嘉浜自西向東,折向北流,轉彎處有羅姓人家居住,故名“羅家灣”,後諧稱“盧家灣”。

靜安:相傳靜安寺建于三國吳赤烏年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從今蘇州河北岸遷來,香火甚旺,為江南名刹。

長寧:得名于“長寧路”,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名為“白利南路”。

南市:主要為原上海縣老城區。鴉☆禁☆片戰爭以後,原上海縣城區和小東門、十六鋪一帶的老市,因與北面租界商業區“北市“相對,所以稱為南市。

虹口: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涇浦,東納沙涇港,南入黃浦江。

徐匯: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于此建立農莊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因這裡曾是兩水匯合處,故稱“徐家匯”。

普陀:得名于“普陀路”。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以浙江省佛教勝地“普陀山”之名命名為“普陀路”。

閘北:源於蘇州河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建造的被稱為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被稱為新閘。

楊浦:得名于楊樹浦港,原來叫楊樹浦區。後來改稱楊浦區。

浦東:黃浦江以東,浦東之名即由此而來。

寶山:因山得名,明永樂十年,境內都是海,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誌,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定山名為寶山。

閔行:一說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遊學,卒後葬此,故名閔行。

嘉定:以南宋嘉定年號得名。

奉賢:相傳孔子高徒吳國人言偃(子游)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

松江:唐天寶十載(751年)設華亭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設華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

金山:源名於海中的大小金山。大金山、小金山和浮山,合稱“金山三島”。大金山為上海最高的山峰。

青浦:古時稱青龍鎮,因境內有青龍江而得名。青龍鎮到唐朝時,已成為重要的貿易港口,故又定名為青浦。

南匯:南匯嘴,在今南匯區東南部,因地處長江口南側,海潮與長江、錢塘江之水在此相匯,又因該地曲突入海,形狀如嘴,得名。

崇明:得名於崇明鎮。崇明鎮,約在今崇明縣西部,取“漸積高廣”之意,後坍毀。

上海其他地名的由來

外灘:在上海習慣地名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做“裡”,河流的下游叫做“外”。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個急彎,於是上海人就以陸家浜為界,其上游稱為“裡黃浦”,下游稱為“外黃浦”。外黃浦的灘地就叫作“外黃浦灘”,又稱外灘。

十六鋪:泛指東門路兩側以及附近地區。清末,上海城廂內外共分16個鋪,此處為第十六鋪,故名。當時,附近銀樓、皮貨、海味、地貨、棉布、藥材等商號集中,十分繁榮。

八仙橋:泛指金陵中路、龍門路交會處附近地區。相傳該處原有北八仙橋、老八仙橋、中八仙橋、南八仙橋、石八仙橋、木八仙橋,因此得名。19世紀末建華洋菜場起,飯館、旅社、百貨、服裝、鞋帽、銀樓等商店競相出現,也可謂風光無限。

大自鳴鐘:長壽路和西康路交會處一帶。當時,在附近興辦十多家棉紡廠的日商內外棉株式會社,于兩路交會處中心為已故董事長川村利兵衛,建頂嵌時鐘的塔式紀念碑一座,因此得名滬西大自鳴鐘。

大柏樹:泛指邯鄲路、曲陽路、中山北一路、水電路、逸仙路交會處附近一帶。該地原名薛家塘,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此懸牌,名“大八辻”,被讀為“大八字”、“大八寺”,然後又寫成了“大柏樹”。

八埭頭:位於平涼路、通北路交會處附近一帶。以八墚磚木結構里弄房屋為名。

九畝地:位於露香園路、大境路交會處附近一帶。原為顧氏露香園的一部分,露香園荒廢後,園內的青蓮座改為青蓮庵。清嘉慶年間,在青蓮庵東南側辟演武場,占地約9畝,稱作“九畝地”。

大世界:1917年在此建成當時遠東最大的遊樂場大世界,故這一帶也被稱為大世界。

小莘莊:泛指長壽路南,萬航渡路與康定路交口處東北一帶。約於20世紀30年代前後,蘇北人來此搭建草棚、“滾地龍”棲身,逐漸形成集住地,因居民多從事辛苦勞作,取辛、莘諧音,故名小莘莊。

五角場:以五條道路呈輻射狀向五個方向伸展,狀如五隻角,稱五角場。

打浦橋:以原肇嘉浜上帶浦橋,諧音打浦橋,故名。

喬家柵:泛指襄陽南路、永嘉路交會處附近一帶。1937年創建喬家柵食府,以經營豬油百果松糕、粽子、擂沙團等特色點心聞名遐邇,而成為區片名。

忻康裡:泛指康定路、萬航渡路交口處東南一帶。原名丁家厙。1929年鬱氏在此建二層石庫門房屋187幢,為祝福其妻忻氏,改名忻康裡。

陸家嘴:該地原為黃浦江岸一塊突出的沙嘴,名陸家嘴。

提籃橋:一說常有香客提著盛放香燭的籃子,過橋去下海廟拜佛,因名;一說橋為瞿藍兩姓所建,名瞿藍橋,音變為提籃橋。

----------END----------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