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更是每年廟會賣的齁貴齁貴的一種小吃,很多朋友都說廟會上的灌腸不好吃,我只想說句現在比較流行的話:“您可能吃了假灌腸!”
灌腸分兩種:
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淨,以優質麵粉、紅麴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鹹辣。
不過這種灌腸現在在北京並不多見,據小編瞭解只有一家館子還在堅持製作!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麴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裡嫩,用竹簽紮著吃,頗顯特色。
這種灌腸較為多見,可是真的不是每家做的都正宗!
曾經很多人最愛隆福寺的灌腸。能專程到隆福寺去吃灌腸的也並非多數家庭,因為往返一次的路費比一盤灌腸還要貴。灌腸最早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顏色是紅的,乍看起來還真像“腸”,後來隨著取消食品色素,顏色成了澱粉的原色。
灌腸做的好吃與否取決於澱粉,一般用紅薯粉或土豆粉、切的形狀一邊薄一邊略厚的片狀。再有蒜汁,必須要是用蒜杵砸出來的才吃的有味。
話說如今要是想在市面上吃到正宗的炸灌腸,可是有些難了,越來越多的老字型大小消失在了城市發展的軌跡中。家門口沒賣的,廟會中不正宗,想吃這一口怎麼辦呢?於是小編決定自己做來試試:
原料 :
1.生灌腸(超市中也有真空包裝的)
2.待煉的大塊豬油
3.去皮洗淨的生蒜
具體做法:
將買回的生灌腸切成片狀,厚度在1—3釐米左右,薄一些比較脆,厚一些外焦裡嫩,根據個人口味,切好後放入盤中,備用。
將買回來的大塊豬油切成塊兒(大家都玩過麻將牌吧,切成那麼大的塊兒就可以了)
在要煉油的鍋的鍋底放少量水,之後將要切好的豬油塊兒放入鍋中開始 熬,待到油鍋中的油渣呈現出金黃色,而且漂浮在油面上,油就差不多煉好了,這時將鍋中的油渣撈出,注意這個時候不要關火(油渣不要扔掉,還有別的用途)
將我們之前切好的灌腸逐塊兒放入油鍋中,等到灌腸的兩面呈現出焦狀與黃色,將我們炸好的灌腸撈出,放入盤中。
我們將準備好的蒜剝好,之後用我們切菜的刀的刀面去拍這個蒜(有些朋友可能喜歡用搗蒜的工具去搗,但其實拍蒜更好),將蒜拍成爛蒜之後就不用再拍了。
拿出一個碗,放入適量溫水,少許鹽,之後將我們拍好的蒜放入其中進行適當的攪拌,我們的自製蒜汁就做好了。
我們將之前炸好的灌腸沾上蒜汁就可以吃了,那味道,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