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吧,我們兒時趨之若鶩的遊戲聖地,同時也是家長恨之入骨的壞人集散地。在物質條件貧乏的當年,我們在網吧燃燒了無數個日與夜,時至今日,你還想念當年上過的網吧嗎?
遠在網吧興盛前,統治小屁孩零花錢的是它——街機廳,傳統街機廳本身環境差,悶熱、嘈雜、陰暗,還經常會有一些大人和小混混抽煙、耍流氓等等。而且機位很少,經常要好些人圍在熱門遊戲的機器前面,為此發生爭執是常有的事兒,被混混欺負、被小偷偷錢也是常有的事。
加上很多地下街機廳遊戲機與賭博機放在一起,孩子很容易就迷上了這種賭博遊戲,也存在一些遊戲類型少兒不宜的XX麻將遊戲,不管實際過程如何,街機遊戲確實是很多少年學會欺騙的第一步。同時使家長留下這類電子遊戲場所都會教壞小孩的深刻印象。
在媒體大肆宣傳街機危害論和網吧的興起,街機廳市場在96年之後逐漸萎縮, 隨後2年被網吧完全取代,可以說96年後的中國是網吧發展的黃金時代。
其實96年那會,網吧還真不叫網吧,那叫電腦房,系統用的還是DOS,沒有網路,最火的遊戲要數紅警、大富翁、仙劍奇俠傳、金庸群俠傳等等。玩慣街機的小屁孩看到這些遊戲簡直要爆炸,比拿破崙發現新大陸還亢奮,以至於老爸來電腦房逮人胖揍一頓也在所不惜。
隨後2年,電腦房陸續接上網線,網吧時代真正來臨。網吧吸引人的元素或許很簡單,遊戲的樂趣,網路的魅力,聊聊天,打打遊戲,看看電影成為很多人沉迷網吧的原因。
當時因為網吧剛起步,各方面監管相對比較寬鬆,最早辦的“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還是免費的。真正一本萬利的暴利行業,有頭腦有資本的人都紛紛進入網吧行業,發得豬頭都不認得。牌照停批時,一張網路經營許可證炒到三四十萬元。可是網吧依然瘋狂的開著,全社會陷入網吧熱潮,人們篤信著“要想發家,得開網吧”這句聖經。
然而劇情急轉直下,網吧行業在2002年迎來了寒冬——6月16日淩晨,北京“藍極速”網吧遭到四名中學生縱火。起火時,網吧老闆為防止客人逃走,把客人反鎖在網吧內,導致25人死亡,其中一半是學生。社會反響強烈,國家開始了一系列針對網吧行業的整改。
2002年11月15日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開始實施,其中把未成年人禁入網吧做為工作重點。條例還規定,各中小學周圍二百米範圍內將不再允許有“網吧”存在,但這並沒有阻擋中小學生上網吧的熱情。當年進學校附近的黑網吧還要“暗號”才放人進去。
2003年起,全國實施“不新批一個單體網吧”政策。單體網吧,即單間營業的網吧,與連鎖網吧區分。即使是國家的嚴厲打擊也沒辦法阻止市場的強勁表現和人民的迫切需求。持續十年的政策監控,並沒有制約網吧的發展。真正導致網吧沒落的,是個人電腦的普及,和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衝擊,加上網吧環境普遍惡劣,體驗差,使得人們逐漸遠離網吧。
2013年,在冰封十年後,文化部宣佈解禁單體網吧的審批。同時,隨著 DOTA、英雄聯盟等多人線上遊戲的面世,又在絕境中挽救了網吧的經營。年輕人對遊戲有了新的認識,厭惡孤獨渴望交流,希望有一個能和友人一起遊玩的場所,網吧定位也逐漸從“設備提供者”向“社交場所”轉變。網吧開始摸索到和 PC 展開差異化競爭的出路。
另外,隨著用戶對體驗的需求不斷提高,網吧不甘沒落,借著契機改頭換面,完全像是去整了容一樣,搖身一變,變成了現在的網咖,並提供一站式服務。網吧行業開始由量向質轉變。
網咖的概念最初為“網路+咖啡”,慢慢經過行業競爭後,現在的網咖禁煙,現磨咖啡、奶茶、西點、休息、辦公等服務成為了標配,同時使得網咖同質化嚴重。據資料統計顯示,90% 的使用者去網吧是為了打遊戲,看電影、聊天和聽音樂其次。因此,舉辦電子遊戲杯賽和打造主題競技館成為不少網吧提升品牌的策略,同時市場還湧現出不少主題網咖,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雖然以往網吧給人的印象確實不好,不過經歷時間的洗禮和市場的檢驗,網咖成為年輕人非常熱門的娛樂場所,趁著週末與三五知己一起連坐開黑也是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