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為純音而生,索尼 Walkman NW-A35HN 播放機體驗

【數字尾巴供稿】如果要問我每年最關注哪款數碼產品更新換代,那麼我的答案就兩個,一個是 iPhone,另一個則是 Walkman。這兩款知名的產品系列就好像自己的兩位老朋友,每年都要換個新面孔見個面,當然今年也不例外,其中的 iPhone 7 估計大家各類文章都看多了,那麼今天我則和尾巴們聊一聊索尼推出的 Walkman A 系列新款播放機 — NW-A35。

​說起 Walkman 裡面的 A 系列,我則想在開頭聊幾句自己對於該系列的一些惋惜,熟悉 Walkman 的尾巴應該都清楚,A 系列在之前的 Walkman 產品線裡屬於十足的旗艦系列(除了具有紀念意義的 XK),每款 A 系列的新款播放機誕生都被冠以“最強聲音”之名,售價自然也是不便宜,32GB 的版本一般都在 2000 元價位。不過那個時候國內的音訊播放機還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要麼就是體積大的不行的“國磚”,要麼就是十分普通的 MP3,當時索尼需要提防的估計也就看看蘋果的 iPod 出了什麼新款沒,所以說 Walkman 的市場地位自然容易站得住腳。

​不過隨著國內音訊廠商的技術與審美不斷進步,那些小巧且售價便宜的國產播放機開始嶄露頭角,Walkman 的市場處境似乎有些危機,A 系列則慢慢從當年的旗艦系列變成了入門系列,售價也逐漸親民,Walkman 的旗艦擔當則交給了 ZX 系列和最新的 WM 系列,售價則是怎麼高怎麼來。至於中途曇花一現的 F 系列和 Z 系列播放機,個人認為試水成分比較大,為後續機型打伏筆用的,不談也罷。回看這段發展史,A 系列真的算得上是 Walkman 產品線裡的一名悲情人物,但又起著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可歌可泣!此次的 A30 系列是和旗艦 WM 系列同時登場,而索尼對這兩款機型的態度也是對比鮮明,發佈會上著重介紹了 WM 系列,而 A30 系列則被冷落在角落,但實際上 A30 受到的關注一點都不比 WM 系列少,具體體驗如何,下面我們來詳細說說。

「再一次,A 系列回歸到了觸控式螢幕」

索尼 Walkman A 系列上一款帶觸控式螢幕的播放機應該是 A860 系列,不過那也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此次的 A30 系列重新回歸觸控式螢幕可以說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為什麼說觸控式螢幕要比實體鍵好呢?主要原因還是實體鍵使用時間長了很容易會發生串鍵的情況,以前採用實體鍵的 A 系列播放機很多都有這樣的通病,但用觸控式螢幕就不一樣了,起碼不會有串鍵的困擾。另外,隨著播放機存儲空間的越來越多,用戶的曲目數量越來越多,用實體鍵找歌簡直是個痛苦的差事,所以說索尼 ZX100 的很大一個缺點就是在這,大容量還用了實體鍵,體驗必然不太好。

​此次我收到的是 NW-A35HN 波爾多紅款(下文簡稱 A35),雖說有些怨念為什麼寄個這個色給我,但想想有得用也就算了。除了這個波爾多紅,還有黑色、朱砂紅、檸檬黃和翠綠可以選擇,這些顏色其實在目前索尼的消費音訊產品上經常可以見到,主打年輕多元化也正是目前索尼消費音訊產品的主要宗旨,發燒音訊產品則大部分都以黑色為主要基調,要低調內斂嘛。此外,索尼還有一個型號為 NW-A35 的播放機,和我手上這台比就少個降噪耳塞,但售價卻便宜了 400 塊,性價比更高,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建議購入這個型號。

​整體機身的設計方面,A35 的造型十分小巧方正,握持在手上也更顯和諧,和前輩 A25 那長長的機身相比,A35 明顯要更討喜一些,機身正面被 3.1 英寸觸控式螢幕所覆蓋,看上去十分簡約。尺寸上,官方提供的資料約為 54.8mm x 97.3mm x 10.7mm(長 x 高 x 寬),重量則約為 98g,比 A25 重了差不多 32g,上手還是能很明顯感受得到的,至於關於為什麼 A35 的機身厚了、重了,這點我們下面再談。

功能按鍵和介面部分依舊遵循著 Walkman 的設計思路,在機身右側分佈著的眾多功能鍵看上去有些密密麻麻,握持時稍稍有些影響手感,沒有那種圓潤的一體感,不過在操作時還是十分簡單直接,適合放在口袋時的盲操作,只是這個按鍵做工略顯粗糙,塑膠材質的按鍵還有些鬆鬆垮垮,貌似自從 A10 系列開始,這個缺陷好像一直存在,現在看來也見怪不怪了。

在機身的左側則有著 microSD 卡槽,切合度不錯,沒有什麼突兀感,只是打開卡槽蓋,裡面的塑膠感撲面而來,雖說卡槽內部平時看不見,但稍微做一下和其他塑膠部件同樣的處理視覺體驗會更好吧。由於 A35 最大支持 128GB 的擴展卡,所以說選擇型號時沒必要選擇高存儲容量的版本,容量不夠用直接插一張卡就好了,這也是我推薦購入最便宜的那個版本的原因。

​機身底部的 Walkman 專屬介面依舊沒變,雖說目前 micro-USB 介面如此普及,但專屬介面帶給 Walkman 的還有一系列授權費用,和蘋果的 Lightning 介面道理差不多,估計未來幾年也不會也變動。介面左右分別為 3.5mm 的耳機孔和日系機器常見的掛繩孔,這個掛繩孔其實除了起到一個情懷的作用外,還有著和耳機孔對稱的一個視覺美感作用。

​A35 的機身材質同樣是使用了金屬加塑膠的方案,不過 A35 的塑膠背板做了一個仿金屬的工藝處理,所以看起來整體機身並沒有什麼塑膠感,反而會顯得十分精緻,但上手一摸自然就懂了。機身的縫隙問題可以說是 Walkman A 系列一直以來都有的一個詬病,A35 的塑膠背板和金屬機身的銜接處縫隙稍大,而且存在著兩邊縫隙寬度不同的問題,不清楚是不是我這台個體的關係,但考慮到以往的機型,這次的 A30 系列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除非採用全金屬機身的設計,不然也很難避免縫隙的產生。

第一次看到 A30 系列的時候其外觀給我的感覺還是不錯的,體積小巧、外形方正,十足的一款出街利器,也很符合目前 A 系列主打的高端入門級別的定位。只是一些做工上的細節問題依舊存在,估計是成本上的考慮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日常使用時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A 系列的顏值巔峰之作個人認為一直都是 A840 系列,當年真的毒了我好一陣子,現在的 A30 系列也還不錯,個人覺得起碼比同樣是觸控式螢幕的 A860 系列要好看一些。

「新的介面 UI,更加純音的同時也有些慢」

此次的 A30 系列和同時發佈的旗艦 WM 系列都採用了同樣的介面 UI,但不同的是 A30 系列用的是索尼自家的系統,而 WM 系列用的則是優化過的 Android 系統,這點真的讓我懷疑了好久,直到我親自問了索尼方面的人士之後才勉強相信了。新的操作介面相比之前的系統介面要更為純粹一些,沒有了那些花哨的背景和具有設計感的圖示,留下的只是十分簡單、明瞭的系統標識,整體顯得更為純音化,更像是為了播放音樂而生

​進入到 A35 的主介面就是播放音樂的介面,“所有歌曲”、“專輯”、“演出者”等等選項直接映入眼前,像之前 A25 主介面還有的視頻、圖片這些功能都被捨棄了,收音機功能倒是有所保留,不過圖示被放置到了左上角,似乎有意無意在淡化該功能,Walkman 標誌性的 SensMe 頻道則放置到了第二頁。

​很明顯,索尼希望將 Walkman 的新介面 UI 打造成完全純音播放的系統,譬如在播放介面上,使用者直接上劃螢幕即可呼出音訊調節功能,等化器、DSEE HX、DC 相位線性☆禁☆器、環繞聲和動態音量等化器都可以快速設置,這點也正是一款純音播放機所需要必備的功能。

​操作邏輯和系統介面上做出這樣的大改動,音樂發燒友使用者應該是很歡迎的,畢竟播放機對他們而言就是聽歌用的,越純音也就代表著越純粹簡單。不過對於普通用戶來講可能就不太友好了,因為可玩性下降了,且不論有多少人會在 A25 裡放圖片和視頻,反正現在的 A35 就只能聽歌了,功能性上的精簡必然會影響到某些用戶的使用習慣。

我個人對於目前 Walkman 的新介面還能接受,畢竟搭載更為簡陋的系統的播放機我也用過,不過有一點我特別不爽,那就是系統回應速度真的很慢,每當進入一個新功能介面或者按返回時,系統都會有著 1 秒左右的延遲,但也並不是卡頓,就是慢,這種慢就像是你一個急性子的人和一個慢性子的人一起共事時的感覺,你明明就已經很早吩咐了,他就是不急不躁地幫你弄,你說急不急?考慮到索尼在軟體方面的實力,新系統的慢估計也沒那麼快會解決了,實際體驗時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所以目前也只能勉強接受了。

至於續航時間方面,我想這一直都是 Walkman 的強項,無損音樂格式可以連續播放 30 小時左右,有損音樂格式則可以連續播放 45 小時左右,實際體驗中我也在充滿 A35 電量後連續高強度使用了 3 天才用完電量,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普通用戶使用一周不充電基本可以實現。

「更好的用料,帶來了不太索尼的調音」

在我的印象裡,國產播放機和國外的播放機在產品的發展方向上有著很大不同,國產播放機真加注重堆料,性能參數越漂亮越好,而國外的“洋磚”們則更為注重聽感,對於堆料似乎並不是特別熱衷,這點區別實際上還是由國內的發燒環境所確定的,現在太多音訊發燒友十分注重內在用料,以至於國內的音訊廠商也順著市場需求來,在我看來,聽感的重要性遠大於用料,況且用料優秀也不代表能做出好聲音。

​Walkman 似乎就是一個不太注重用料而專注聽感的代表,自家的 S-Master 數位放大技術至今也一直都不肯放棄。雖說用料可能不太講究,但這次的 A35 也用了五個 POSCAP 電容為新的 S-Master HX 數位放大器提供電源,而且還有用到倍頻,硬體上相比 A25 自然要強上不少,也正是由於堆了一些料,所以 A35 的重量和厚度都有所增加。有人說 A35 用了五個電容,而 ZX100 才用了四個電容,那麼 ZX100 是不是悲劇了?這倒未必,畢竟電容數和音質本身並沒有必然聯繫,況且 ZX100 的定位是高於 A 系列的存在,不過要論性價比,那麼 A35 確實要高於 ZX100。

考慮到 A35 的售價,我手頭上的機器也就山靈的 M2 可能比較合適與其做個對比了,A35 和 M2 的體積其實也差得並不是特別遠,但重量上 M2 要重出不少,畢竟 M2 的機身要更為精緻一些,金屬感更強。配塞上個人選擇了自己常用的達音科 DN2002(更換官方升級線)、Titan 3 和 AKG 的 N40,至於 A35HN 的那條 MDR-NW750N 配塞感覺一般般,雖說有降噪能力,但感覺用處不是特別大,不想折騰買耳塞的人可以買這個套裝,否則還是裸機版本最實惠。

先來說說搭配 DN2002 的聽感對比,此次的 A35 在調音方面可以說不那麼“索尼”,以往索尼的聲音風格會偏向注重氛圍感和韻味的表達,營造出一種很有樂感的聽感,初聽確實不錯,但聽久了容易膩。不過 A35 的聲音則沒有向這個方向發展,而是選擇了比較均衡的聲音風格,這使得 A35 初聽或許會感覺沒那麼好聽,但聽久了之後才會發現:“恩,這個聲音耐聽。”對於大眾而言,流行味的聲音風格固然討喜,但這樣均衡的聲音才是比較正確的表達。A35 下的 DN2002 可以說較好地發揮出了塞子原本的味道,DN2002 也不難推,A35 驅動也完全沒太大問題。

​一首 Maroon 5 的《Sugar》,DN2002 在 A35 下的低頻表現要比在 M2 下優質一些,低頻 Q 彈圓潤,力度上也要稍好於 M2,不過 M2 的人聲位置前,聲音線條要比 A35 清晰一些,這點我估摸著和機器本身聲音風格關係比較大,對比之下,A35 的聲音味道濃,聲場不大,而 M2 的聲音則是線條分明,聲場相比 A35 大了一些。雖說 A35 和 M2 都不算是偏刺激的前端,但 A35 的整體聲音可能會表現得更加平滑、沒毛刺。

至於 Titan 3 這款塞子,個人認為就是一條十足的人聲塞,所以我也將其搭配 A35 和 M2 來試聽了一首熊木杏裡的《春之風》。不過聽感很明顯地告訴我,A35 並不太適合去聽這樣的日系女聲,起碼在和 M2 對比中,M2 + Titan 3 的聽感要優於 A35,其中 M2 的聲音底子會更清澈一些,聽女聲的感覺會舒服很多,而 A35 則會稍稍對人聲潤色,聽男聲估計可以,女聲就厚實了些。

換上 AKG 的 N40,高頻濾網下的 N40 聲音稍顯刺激,這點之前體驗文中也提及到了,不過 N40 配合 A35 就刺激不起來了,但聽感上特別奇怪,有些像是把 N40 毛刺的地方硬壓了下去,十分不自然。試聽了一首《Perfect Time》,聽感一般般,低頻由於 N40 的先天缺陷而表現平平,中頻稍遠,而且高頻有些故意壓下去的感覺,所以 A35 和 N40 的配合個人並不太推薦,對比之下,M2 和 N40 搭配的聽感則要稍好一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A35 對於曲目的控制力似乎要優秀了不少,雖說演繹出的《Perfect Time》聽感平平,但並沒有出現混亂的情況,這點還是值得讚揚的。

以上 A35 的聽感均是建立在不開任何額外音訊設置的情況下,事實上平時普通用戶使用 Walkman 時我是比較推薦用一用等化器的,適當地調節等化器可以獲得個人比較喜歡的聲音聽感,至於那個醇音技術我個人不太建議用,開了聲音渾了不少,不太好聽。其實 Walkman 的等化器也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功能,有些人不開等化器就聽不下去,Walkman 一定的可玩性也就是建立在這個等化器上的。

​總的來說,A35 的聲音是比較均衡的走向,線條渾厚,控制力不錯,聲音素質放在千元出頭的價位也不會很顯尷尬,個人比較推薦搭配聲音稍暖一些的塞子,這樣聽感上溫潤耐聽,最為適合。A35 相較於 A25 在聲音方面的進步是顯著的,這也使得 A30 系列還是十分值得購入的,無論是對於 Walkman 粉絲還是普通用戶而言,當然了,買之前還是建議去線下的 Sony Store 試試真機,自己的耳朵收貨才是關鍵。

「對 Walkman 的情懷與執念」

如果說現在的 Walkman A 系列是索尼對於大眾聽音習慣理解的產物,那麼新旗艦 WM 系列就是索尼對聲音極致追求的作品,兩款產品看似定位差距甚遠,但聲音風格上卻有著些許相似,畢竟 Walkman 的精神的一脈相承的

​個人對於 A 系列有著十分執著的情懷所在,畢竟也一直伴隨著自己的青春歲月,如今想起,也有些後悔當年將自己手頭上的 A865 出掉了,現在看來也無不是一款不錯的便攜播放機,也不知道後續的 A 系列還會不會繼續使用這樣的觸控式螢幕設計,畢竟 Walkman 的造型也沒個准,一會回歸實體鍵一會又觸控式螢幕,不過仔細想想,這樣的不定性似乎也是 Walkman 的魅力所在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