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漫話舊時年味兒之天津民俗篇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倒酉,三十兒晚上熬一宿。”這首童謠說的是古老傳統的節日春節。俗話說,十裡不同俗,九河下梢天津衛,年過得特別講究,林林總總彙聚成了天津特色。

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這過年,實際上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期間要進行臘八、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歷時一個多月。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在過年前後的這段時間裡,闔家團圓、訪親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種方式來期盼來年的好運。今天,小編就和您聊聊那些年咱天津人一起追過的舊時年俗。

“剃頭理髮”

有句老話:“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剃頭就是理髮,看來理髮過年的民俗也是源遠流長。為什麼過年要剃頭?傳統的說法是,正月裡剃頭不吉利,要剃頭得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才行。而在中國北方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雖然迷信。但更多人還是選擇在辭舊迎新之際“從頭開始”,寄託著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所以,不管時光如何流轉,春節前,美髮店裡排隊做頭髮的人從不見少。無論青絲、白髮,在年來之前,總要改頭換面,以最美好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

“添置新鞋新衣”、

記得小時候,過年是一定要穿新衣服的,裡裡外外,從頭到腳,全要煥然一新。慢慢長大後,似乎對穿新衣服越來越淡薄,大概平時也經常在穿新衣服吧。其實,在中國的傳統中,過新年穿新衣的歷史由來已久,它和舞龍、舞獅、敲鑼打鼓、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一樣,是節日喜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姿多彩的春節新衣,把節日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烈、更加美好。另外,據說穿新衣還是可以辟邪的,同時也是吉祥的象徵。所以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到新年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穿上新衣服。除了衣服,由於傳統老例兒有“正月不買鞋”的說法,所以,置辦一雙像樣合腳的新鞋也成為沿襲已久的傳統民俗。

“掃房”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人們為什麼要進行撣塵呢?這不僅僅是為了過一個乾淨年,還為了敬神祭祖。 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可見,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貼春聯、吊錢兒”

貼吊錢兒,是天津人和天津這個城市,作為年俗的一個重要標誌。每年春節將臨,家家戶戶買吊錢兒,貼吊錢兒,與貼福字兒,貼窗花兒,掛年畫、貼春聯等一起裝飾,充滿年味兒,充滿火紅的喜慶氣氛。不管是窗花兒、吊錢兒還是春聯年畫, 多反映祈福、盼財、增壽、平安吉祥等寓意。吊錢兒、窗花一般都是用彩剪雕刻成的圖案,內容豐富多彩,如“招財進寶”、“肥豬拱門”、“財子叫門”“童子摘寶”、“聚寶盆”、“金馬駒”、“連年有魚”、“平安吉祥”“萬事如意”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意喻深刻。 貼吊錢兒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九那天開始,和福字、窗紙花兒、春聯一起貼,讓所有的祝福與企盼(福氣和財氣)隨著濃濃的年味兒一起吹進門窗裡面。

”老太太小姑娘齊戴花“

“人家的閨女兒有花戴,我爹錢少不能賣,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紮起來”。好在我爹比“楊白勞”寬裕的多,小時候,家裡女孩兒們過年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買花兒,粉的、紅的,插滿一頭,俗氣得煞是好看。而在天津的春節習俗中,最與眾不同的是,除了小女孩頭上戴紅花外,滿頭銀髮的老太太也要在過年期間戴上一朵紅花,家中的水果上也會插上花。這個習俗既體現了天津的地方特色,也體現了天津人對新生活的期盼。天津人對火紅的絨花情有獨鍾,特別是除夕夜,老太太、小姑娘都要戴上幾朵圖喜慶求吉利。小閨女兒帶的花一般是媽媽或祖輩給買,而老太太戴得花不能自己掏錢,須有女兒、兒媳、侄女等女性晚輩買來佩戴,才更添吉祥,式樣則以“石榴花”、“聚寶盆”等最為常見。

”舅舅買燈“

“外甥點燈——照舊(舅)”!正月十五,如果你是個當舅舅的人,可千萬別忘了一件事,一定要給外甥送燈。舊時天津民間有舅舅給外甥送燈的習俗。講究送“鴨子”形的燈,取其諧音‘押子’之意,為外甥祈福陳,也有預祝外甥長命百歲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燈的種類日趨繁多,金魚燈、蒺藜燈等取富裕有餘和吉利的寓意。

”除夕守歲“

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子時前後,除了吃餃子,家家戶戶還要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天津,特別注重除夕的守歲環節,就算小孩子年輕太小,熬不住夜,通常也不睡在床上,而是抱在大人懷裡。

初二回娘家

其實,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初二回娘家的風土習俗,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因此大年初二也稱為“迎婿日”或是“姑爺節”。這一天,女兒和女婿回家時必須要攜帶一些禮品,禮品送給老丈人和丈母娘,紅包則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門禮的數目也有講究,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雖然很多地方都過“姑爺節”,但恐怕都沒有咱天津的姑爺們體貼孝順。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咱天津姑爺們那可是誠意十足,大年初二一大早,你放眼望去,滿大街的姑爺們一個個穿戴整齊、拎著大包小包,臉上堆笑的趕往娘家。當然了,咱娘家爹媽們也是遠接高迎,這不,按照咱天津風俗,初二的麵條早已備好,丈母娘打好了三鮮鹵,老丈人燒了一大桌下酒菜,就等這“上門貴客”早點來呢。

”拜年“

天津人愛家,也愛熱鬧,過年期間,親戚好友家的往來走動那是必不可少。既是沿用傳統的習俗,又能把平時因為忙工作而疏遠了的親情重新織補起來。一般來說,都是晚輩帶著禮物登門向長輩家拜年,還有的,可以是平輩間的兄弟姊妹相互串門子走親戚,切不可長輩向晚輩家去拜年。作為拜訪者,衣著上一定要乾淨俐落,不管貴重與否手上都要提著禮物,當然說些吉利的拜年話兒是必不可少的,在主人家停留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耽誤其休息,時間上儘量躲開“飯口兒”。而從主家角度來說,待客一定要熱情,不能怠慢,不管對方答不答應,都應禮節性的挽留用餐。遇到有孩子的,長輩應主動給壓歲錢,圖個吉利。

“破五兒”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准婦女串門等。在天津,婦女承擔著過年走親訪友的主要角色,因此,在這一天,除非至親,登門拜年的人基本沒有。除了“破五兒”不串門兒,天津人還有個特別的風俗講究,因為正月初五按照老例兒要吃餃子,所以大多數家庭都利用這個機會“剁小人腿,捏小人嘴”,目的是讓小人來年閉上嘴,少說壞話。所以,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能持續不間斷地傳出陣陣刀剁砧板的聲音。

廟會燈會走百病

廟會是中國特有的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由於起源于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漸漸地又成為定期的活動。在天津,春節期間,一些老一輩的人們習慣了去寺廟上香,然後攜家帶口去逛廟會。其中,又以娘娘宮的香火最為旺盛,自然,古文化街周邊一帶,包括南市食品街、鼓樓等區域也就成了天津老百姓春節期間最熱衷的休閒娛樂場所之一。特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這些民俗景點都會舉辦一些猜謎賞燈的主題活動,再加上正月十六天津人鍾愛“走百病”,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古文化街便顯得分外熱鬧。

(文/藍香)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