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灶王爺是北京人?小年的規矩您要知道!

“二十三,糖瓜粘”,按照在咱北京的老禮兒,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稱呼,恐怕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因此,也可以說“小年”是“大年”的前秦或序曲!

小編今天就跟您聊聊昔日北京過“小年”的規矩,傳說以及過小年之後要做的事情!

1、祭灶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就是紀念灶王爺。人們認為灶王爺是玉帝派到人間的善惡之神,年年臘月二十四都要去朝見玉帝。在北京,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在灶門前烤化,然後抹在灶王爺咀☆禁☆唇上。即使灶王爺不饞,人們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邊。至更盡時分,家家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燃放鞭炮,舉家男子羅拜,祝以抑惡揚善之詞,送灶王爺上天,去向玉帝啟奏人間一年之善惡,而婦女不能參拜,只於內室掃除爐灶,燃燈默拜。所以在祭灶時總貼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2、開始打掃家裡內外衛生

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老北京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這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另外從這天起要準備做過年的吃食了。

3、孩子們的節日,吃雜拌兒

小孩子是最喜歡祭灶的,祭完灶,剩下的關東糖、麻糖、爆米花糖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食品。而且不僅因為有糖吃,還因為即將到來的新年。“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吃雜拌兒:是老北京過大小年時,家家戶戶守歲時必吃的小食品。一提“雜拌兒”年輕人不明白是什麼樣的食品,街市上沒見過有賣的呀?舊京時的“雜拌兒”,其實是由多種幹鮮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清代時,將一些乾果用蜜汁加工,成為色味俱佳的蜜餞食品,傳說慈禧太后吃時很高興,隨口給起了個“雜拌兒”的名字,從宮內傳到民間,成了北京一種獨特風味的食品,也曾流向國內外,頗受人們的喜愛。

老北京過小年的傳說

1、 灶王爺是順義人!

其實家家戶戶供奉的每年臘月二十三祭奠的灶王爺就是北京順義張鎮(又名張各莊)人氏。“灶王爺本姓張,家住順義張各莊。”這是流傳在順義當地的一個順口溜,經有關方面考察得知,順義區有關方面已經將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成功註冊為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順義還把灶王爺的形象改編成評劇搬上了舞臺。

灶王爺的故事很簡單:農民趙老漢的兒子趙避牛好逸惡勞。灶王爺一改上天只言好事的習俗,通過讓趙避牛娶妻、拋妻、發跡、破落、乞討,最後立志改惡向善重新做人的故事,表達了家庭團聚、社會和諧的美好願望。

2、 灶君像必須年年換

臘月廿三謝灶王過小年,灶王爺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神。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也就是廚房之神。灶神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