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銳龍 AMD Ryzen 7 1700評測:性價比最高的8核處理器

AMD全新的Zen架構性能較上代相比有質的提升,之前我們首發評測裡的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性能可叫板Intel Core i7-6900K,AMD終於能拿得出和Intel媲美的高性能處理器了,銳龍 AMD Ryzen處理器是一款絕對不會讓A粉失望的產品。

擁有絕佳性價比的銳龍 AMD Ryzen 7 1700

首批上市的銳龍 AMD Ryzen 7處理器是三款八核,具體規格如上表所示,主要還算頻率上的區別,然而這三款處理器都是不鎖倍頻的,有經驗的老玩家應該一眼就看得出銳龍 AMD Ryzen 7 1700的性價比與可玩性是最高的,對於一顆不鎖頻的CPU來說預設頻率就是浮雲,打算買銳龍 AMD Ryzen 7 1700回來超到4GHz來用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現在我們就要測試一下這款超高性價比的八核處理器。

測試平臺與說明

銳龍 AMD Ryzen 7 1700處理器的售價是2499元,直接競爭對手是Intel Core i7-7700K,散片的Core i7-6800K價格貴一點不過也是有一定的競爭關係,所以今天要對比的是這三顆處理器。

銳龍 AMD Ryzen 7 1700使用微星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而Intel Core i7-6800K則使用微星MSI X99 GAMING PRO CARBON主機板,Core i7-7700K使用技嘉AORUS Z270X-GAMING 7主機板,使用四條8GB的芝奇TRIDENTZ DDR4-3200記憶體,頻率設置為2400MHz,時序14-14-14-35,Intel的X99平臺自然會使用四通道,其他兩套用雙通道。

顯卡是華碩Strix GTX 1080 O8G GAMING,固態硬碟是閃迪Extreme Pro 240GB與饑餓鯊VX500A 512GB,散熱器是九州風神船長240EX一體式水冷,電源是海韻白金1200W,系統使用Windows 10 build 1607,顯卡驅動是NVIDIA GeForce 378.66。

測試專案包括CPU基礎性能測試、實際應用測試與遊戲性能測試,CPU性能測試用的都是基礎性能測試軟體,實際應用測試是使用PCMark 8的應用程式測試,還有就是Adobe Lightroom批量匯出照片,而遊戲測試包括3DMark Fire Strike/Time Spy基準測試與《文明6》、《GTA 5》、《全境封鎖》、《殺手》四個遊戲,此外還有功耗與溫度的測試,由於這次測試的處理器核心數都不同,所以就不進行同頻測試了,並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對Core i7-7700K來說是要把頻率降下去的相當不公平。

理論性能測試

預設頻率測試會讓處理器自行調整頻率,銳龍 AMD Ryzen 7 1700的頻率會在3.2GHz到3.7GHz變動,而Intel Core i7-6800K的頻率則在3.5GHz到3.8GHz變動,Core i7-7700K在4.2GHz到4.5GHz之間變動。

Sandra 2016 SP1算數處理器Dhrystone整數性能,使用AVX2指令集,八核的Ryzen 7 1700占盡優勢,不過有趣的是只有四核的Core i7-7700K利用高頻以及更先進的架構優勢超過了六核的Core i7-6800K。

Sandra 2016 SP1算數處理器Whetstone單精確度與雙性能浮點性能,使用AVX指令集,這個測試的結果就是完全看核心數量多少了,Ryzen 7 1700完全勝利。

Sandra 2016 SP1處理器多媒體整數測試,使用AVX2指令集,Ryzen 7 1700明顯處於下風,兩個Core i7處理器表現接近。

Sandra 2016 SP1處理器多媒體單精確度、雙精度、四精度浮點測試,使用FMA指令集,Ryzen 7 1700在四精度浮點運算上占一些優勢,單精確度與雙精度都處於下風。

SuperPi 1.5 XS Mod 1M與32M的測試,考驗處理器的單核運算能力,這個擁有超高主頻的Core i7-7700K毫無疑問的占盡優勢。

wPrime 2.10 32M測試,擁有八核心的Ryzen 7 1700在多執行緒測試裡並沒有占到多少優勢,畢竟頻率偏低結果敗給了兩顆Intel處理器。

Fritz國際象棋測試,八核的Ryzen 7 1700在多執行緒測試裡領先是正常的,單執行緒測試由於主頻偏低輸了也正常。

CPU-Z的性能測試,Ryzen 7 1700這裡就大幅度領先了

LuxMark 3.1 LuxBall HDR OpenCL CPU only,Ryzen 7 1700的性能介於Core i7-6800K與Core i7-7700K之間,它的最大問題就是預設頻率太低了。

Blender 2.78b測試,多執行緒測試裡Ryzen 7 1700憑藉著核心數量多佔有優勢,單執行緒測試就比較糟糕了。

CINEBench R15的CPU測試,多核心測試裡Ryzen 7 1700優勢很大,遠遠拋離了兩款Core i7處理器,單執行緒依舊處於下風。

辦公應用測試

Word測試模擬的是Word的常見操作,測試時程式自動啟動Word,打開指定文檔,然後在新建視窗中打開新的文檔並進行保存,隨後從打開的第一個文檔中複製內容至新文檔中並進行保存,然後輸入文本內容,添加圖像並進行保存,完成操作後測試結束。

Excel測試模擬的是Excel的常見操作,測試時程式打開兩個Excel文檔,然後從來源文件複製資料至目的文件,資料量約為75000個儲存格,然後從目的文件中複製公式並應用至其中的15000個儲存格。隨後從來源文件繼續複製資料至目的文件,並將特定值插入之目的文件的三個儲存格中並進行保存,完成操作後測試結束。

PowerPoint測試模擬的是PowerPoint的常見操作,測試時程式自動打開PowerPoint並打開指定文檔,依次流覽每個幻燈片進行類比審查,隨後添加新的幻燈片,向新幻燈片添加圖像並進行裁剪,隨後添加文本並保存為新檔,最後匯出PDF檔,完成操作後測試結束。

可見在對CPU負載並不高的Office應用裡面,核心數多而頻率低的Ryzen 7 1700的多執行緒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高頻還是很重要的。

Photoshop Light測試模擬的是輕度的Photoshop使用情況,測試時程式將啟動Photoshop應用,分別打開14張解析度大小不一的圖片,並逐一執行調整色彩平衡、自動處理、調整圖像陰影與高光、雙三次插值縮小圖像和全圖柔化處理,隨後保存圖像為新檔並關閉圖像,所有操作完成後關閉Photoshop,測試結束。

Photoshop Heavy測試類比的是高負荷的Photoshop使用情況,測試時程式將啟動Photoshop應用,打開指定的PSD檔,通過雙三次插值放大圖像,修改每個通道的色彩深度為16位,創建新的顏色範圍並粘貼至新圖層中,隨後合併兩個現有圖層並將其至於最頂層,隨後對其進行全圖透鏡模糊處理,選擇一個橢圓形區域並刪除,再將所有圖層合併為一個,應用高斯模糊並選擇漸變蒙版,降低不透明度,完成處理後保存為新的PSD檔並將其匯出為TIFF檔,再通過雙三次插值縮小圖像並柔化,最後將其匯出為JPEG檔,所有操作完成後關閉Photoshop,測試結束。

Photoshop輕載或者重載測試裡Ryzen 7 1700其實也沒占到什麼好處,依然是頻率決勝負。

After Effects測試則是類比After Effects的檔處理情況,這是一個後臺測試,前臺並無任何畫面顯示,測試內容是通過AERender處理1080P@30FPS的非壓縮AVI視頻,視頻大小為890MB,碼率為1458Mbps。

這個測試裡面Ryzen 7 1700處理效率超過了Core i7-6800K,但是他們倆都不是Core i7-7700K的對手。

Lightroom的測試是批量把94個RAW檔轉換成100品質的JPG檔統計使用時間,依然是頻率定勝負的測試。

遊戲性能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

3DMark Time SPY

《文明6》的AI性能測試

DX11遊戲《GTA 5》

DX12遊戲《全境封鎖》

DX12遊戲《殺手》

性能測試成績匯總

基準性能測試的結果是兩面性的,銳龍 AMD Ryzen 7 1700的多執行緒性能比Core i7-6800K與Core i7-7700K都要優秀,八核對六核與四核多執行緒贏是應該的,然而單執行緒能力就處於下風,畢竟他的頻率太低了。

辦公應用測試方面低頻的銳龍 AMD Ryzen 7 1700並沒有發揮出核心數量多的優勢,反而因為頻率低導致表現不怎麼樣。

遊戲性能測試,兩個3DMark裡面銳龍 AMD Ryzen 7 1700的物理得分確實比兩個Core i7高得多,不過實際遊戲性能方面頻率還是占很大因素的,多核沒有占到什麼好處。

溫度與功耗測試

溫度與功耗測負載分別是用Edge流覽器來播放線上1080p視頻和AIDA64穩定性測試裡面的FPU測試,散熱器是 九州風神船長240EX一體式水冷,風扇設置成全速的1400RPM。

換上AM4扣具的九州風神船長240EX一體式水冷

目前要看到銳龍 AMD Ryzen的準確溫度依然要用AMD的官方超頻軟體AMD Ryzen Master Utility,而且前段時間AMD放出過公告說銳龍 AMD Ryzen處理器的主要溫度感測器tCTL在Ryzen 7 1800X與Ryzen 7 1700X上設置了+20℃的偏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所有Ryzen處理器都有一致的風扇策略,這也是我們之前測試Ryzen 7 1800X時溫度偏高的原因,而這次測試的Ryzen 7 1700就沒有這個問題。

Ryzen 7 1700的待機頻率為1.55GHz,電壓0.464V,這次表現正常多了,待機溫度只有24℃介於Core i7-6800K與Core i7-7700K之間。觀看線上視頻時Ryzen 7 1700的頻率在1.55GHz到3.2GHz之間波動,電壓則在0.83V到1.32V之間變動,核心溫度輕微上升到27℃,依然介於Core i7-6800K與Core i7-7700K之間。用AIDA64的FPU測試來負載的話Ryzen 7 1700頻率會固定在3.2GHz,電壓為1.069V,此時他的溫度是最低的只有40.5℃,溫度錶現相當的好,而那個內部塗矽脂的Core i7-7700K溫度則高達68.1℃。

功耗測試這裡我們加入了之前所測試的Ryzen 7 1800X與Core i7-6900K的資料進去,雖然這次所用的散熱器不相同,不過散熱器對整機功耗的影響相當的小。

Ryzen 7 1700的功耗表現相當亮眼,待機時功耗和之前的Ryzen 7 1800X差不多,比Intel的LGA 2011平臺低得多,比LGA 1151的高一些,播放線上視頻時功耗上升幅度會比較明顯,不過依然低於Core i7-6800K,其實最搶眼的是Ryzen 7 1700的滿載功耗,比Core i7-7700K還低,低的真的和難讓人相信它是一個八核處理器。

超頻測試:能上4GHz但功耗翻倍

在本文開頭就有說過,絕對有不少朋友買這個Ryzen 7 1700打算超頻來用的,超到4GHz的話確實和Ryzen 7 1800X沒什麼區別,然而Ryzen並不是那麼好超的。

單純想超4GHz開機截個圖的話把電壓加到1.36V就可以了,然而要穩定的話這肯定不行的

要穩定運行的話電壓至少得加到1.45V才行,對於一個14nm的CPU來說這電壓真的相當高,這樣才能通過AIDA64的Stress FPU 10分鐘烤機測試,超頻後的性能大家參考《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首發評測:Intel這下真的要慌了

》裡面那塊超到4GHz的Ryzen 7 1800X吧,根本沒區別的。

超頻後的Ryzen 7 1700的功耗上升相當厲害,滿載功耗從原來的119.8W升到222.4W,CPU功耗肯定直接翻倍了,溫度也從要換了的40.5℃升到71.8℃,這功耗的升幅真的十分讓人意外,真的要買Ryzen 7 1700回去超頻用的話一定得配上好的主機板和電源才行,那些買回去配那些供電較差的B350主機板的就別想超4GHz了。

全文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雖然銳龍 AMD Ryzen 7 1700並不能完勝Core i7-6800K與Core i7-7700K,但是依然不會會改變它是一款性價比與可玩性超高的處理器的現實,它的價格只要2499元,比那兩顆Core i7都便宜,性能互有優勢,這個價錢就能買到八核十六執行緒的CPU是相當划算的。

Ryzen 7 1700的功耗表現也是很出色的,TDP 65W的它滿載功耗比95W的Ryzen 7 1800X低得多,甚至比Core i7-7700K還低,與此同時溫度也很低,如果不超頻使用的話確實不用配那麼高端的主機板與電源。

然而Ryzen 7 1700的缺點也很明顯,它的頻率相對較低,這也是限制它性能的一大原因,還好Ryzen處理器是不鎖頻的,頻率可以隨意調節,所以超頻後它可媲美旗艦的Ryzen 7 1800X,但是超到4GHz後會帶來將近翻倍的功耗與溫度,這時就需要搭配比較好的散熱器與供電比較好的主機板了,這也是選購Ryzen 7 1700時需要認真考慮的一點。

最後就是關於Ryzen 7 1700與Core i7-7700K選哪個的問題,其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得出高頻的Core i7-7700K在遊戲、圖片與視頻處理上都占優,再加上目前Intel的200系列主機板比AMD 300系列主機板穩定得多,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Core i7-7700K其實更值得選購,可能有人說Ryzen 7 1700超4GHz後可以縮小差距,然而Core i7-7700K是可以直接超到5GHz的,這只會讓後者的高頻優勢更加突出而已。

以上言論只是針對普通用戶,對於要用到虛擬機器或安卓模擬器的人來說核心數更多的Ryzen 7 1700更值得選購,虛擬機器這個應該不用解釋了,用安卓模擬器在電腦上掛機玩手遊的話還是挺吃資源的,單開情況下掛一個模擬器然後去做別的事情應該影響不會很大,但對於那些同時肝幾個手遊的玩家來說多開模擬器是常態,四核是有點吃不消的,此時八核的Ryzen 7 1700就能發揮它核心數多的優勢了,在複雜應用環境下它比四核的Core i7-7700K強多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