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最近幾年似乎不大流行了,人們忙著發現其他“美冠天下”的地方,以一分鐘一個的頻率,刷新著我們並不需要刷新的美景觀。
一天的時間在回憶中似乎很長,夠在課堂上打一個長長的瞌睡,夠在操場上拍一下午的“豆腐塊”,在記憶中的一天,我們不但完成了上學放學、吃飯、做作業的功課,我們還逛進了各式各樣的小巷子裡,盡情盡興的渡過了我們的童年。那時候的一天可以幹成一切正事和閒散事,不像現在的一天,一件正事都幹不成,一件閒散事也都不能盡興。在辭舊迎新總結過去一年的種種的時候,我們仿佛只能看到架空了的重複,沒有什麼起色,沒有完成一件確實可以看得見、拿得出來分享的事情。是時間縮短了嗎?時間從來不會延長與縮短,它也不會忽快忽慢,是我們自己,在三心二意,在一次次的“刷新”裡,耗去了自己的精力。
春末夏初,是很多地方最美好的季節,一切都鮮靈活現的,但一年當中,卻是冬天,是現在我們唯一還能閒散下來的時間。離開我們工作的地方,到北方的雪原裡去,到南方的山莊裡去,嘗一嘗那裡冬天的味道,重新感受一下子,一天,到底該有多長。
1 、粉利
米粉,是南方很多省份日常少不了的食物,每一個地方米粉米線的吃法都有各自的講究、配合,作為行旅匆匆到此一游的旅遊者,我覺得最能瞭解到當地人生活哲學和性格的地方,就在大個小個的米粉米線館裡。無論是露天的,街邊蒼蠅館,還是裝修更上一層樓的餐廳酒店,米粉米線周圍所彙集的本土鄉音,總能讓你對當地的風俗人情有更多一點的瞭解。
粉利屬於米粉的一種,原材料做法相同,只是最終成品形狀不同,粉利可以做成條狀、塊狀的,烹飪方法類似河粉、白年糕,大多和牛肉、豬肉片混合炒食,加上蔬菜、油鹽醬料,流行程度雖然不及米粉,但是名字來得吉利,是年夜飯上的老資格。植物葉子擠汁做成染料,還可以做出不同顏色的粉利,更討喜。
2、芋頭扣肉
荔浦芋頭是廣西的地標產物,塊頭大,肉厚沙糯,常被拿來做扣肉。切厚片與用料醃制炸好的五花肉蒸熟,淋上醬汁,掀開就是濃香飄散。如果用竹木蒸籠,香味中夾雜著竹子的清香,被冬天溫吞的陽光一照,感覺全身筋骨的松了,想留在這樣的時光中,再也不前行。
3、油團
廣西的油團只在小範圍內有,乍一看就像長沙的糖油粑粑,口感更實,牙口不好的人吃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裡面也是實心的充滿的糯米團,油香和糖油粑粑也別樣,是用茶油炸熟並且表面起了硬殼的,撈起來以後在化開的紅糖裡一滾,香香甜甜,最宜冬日。對於現在講究健康生活,少有少鹽少糖的人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錯過了,改年想吃就不一定吃得到,這些古老的吃食,也在不斷的消失,就和以前人提起來就懼怕的神秘的十萬大山一樣,一點點的被蠶食掉了。
4、豆腐釀
壯鄉人家,在冬天最喜歡做一道豆腐釀,早晨去買幾塊當天破曉時分剛點出來的鮮豆腐,再買上新鮮的豬肉(當天殺豬請客的人家就近水樓臺了)、魚,到後院現割一把韭菜、掐一把薄荷,稍微洗洗,接下來,就是主婦們耐耐心心拉家常剁餡兒的時間了,魚肉和豬肉混剁在一起,急不來,要一點點把筋剔去,一點點有條理的剁細,而不是劈劈啪啪亂剁一通,肉剁得差不多了,就加進韭菜剁進去,薄荷只要一點點提味,剩餘的部分是拿來做蘸水的。
餡兒用調料拌好以後,底下是更費工夫更考耐心的部分,要小心的把嫩豆腐分成小塊,小塊再一分為二,一份做底,掏個小坑,填上肉餡,再小心翼翼的把另一份豆腐蓋上,這麼小塊小塊的弄出一桌子來,沒有一兩個小時是不成的,太急了,嫩豆腐就統統弄碎了,白搭。做好的豆腐塊,要小心放到油鍋裡煎熟,翻面的時候又是考功夫的時候,不能夠翻碎了。兩邊煎黃,餡兒也熟了,這才盛盤開吃,工序一道都馬虎不得,所以吃這道菜也是家中有大事有喜事時才會擺開陣仗來做的,沒有頓頓這麼吃的。
也有直接用油豆腐釀的,那樣就快捷方便得多,但到底沒有這種費時間的、小心翼翼的做出的豆腐釀風味突出。你若是被邀請到廣西人家裡去過年,席間有這麼一道嫩豆腐做出來的釀,那待客的禮數可比大魚大肉高得多啦!
除了有豆腐釀,常吃的還有筍釀等。
5、白切雞
廣西人特愛白切雞,調料無需多,煮出來黃澄澄的,不但是飯桌上老少愛吃的硬菜,也是過年“獻祖”的必備。一入冬臘月,民間各種老節就多了起來,挑個竹籃子,裡頭裝上黃錢香燭,擺上臘肉臘腸、白肉,最不能少的還有一隻整雞,挑到山神廟、關帝廟中去“貢獻”,敬山神、土地、四方,完了再挑回來,重新熱過上桌,享用祖先遺澤。十冬臘月,三天兩頭有硬菜吃,就是在這樣的喜氣裡,將年過過去了。
6、全魚
桂林人的年夜飯,當中必然有一盤全魚,大多是清蒸、清燉的,當天是不吃的,只當擺菜,必須擺到明年再吃,別擔心浪費,除夕夜一過,不就是明年了麼?
7、盆菜
兩廣挨近,都喜歡有口彩的食物,冬天作為一年的總結,在吃的東西的名字上就更是注重了,盆菜盆菜,即有一家人團圓吃盆菜的說法,又寓意來年賺個盆滿缽滿,深受兩廣人的熱愛。裡面的食材選用的也是名字有彩頭的,比如髮菜、花膠、海參、圓子、香菇等,大魚大肉、海鮮,分層壘放。
最下面墊上容易吸收湯汁的粉絲、熟土豆等,一層層吃,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意頭,做法不難,繁瑣在食材的收集和準備上,不過在有吃盆菜習俗的地方,街上很多餐館,到了臘月,一般都會推出盆菜外賣,省事許多。唯有年夜飯這一頓的盆菜,完全由自家人準備,寓意自然更加吉祥。
8、螺螄雞
9、年糕
廣西有一種黃年糕,是用紅糖做成的,給爭論“年糕到底是鹹吃過炒還是甜吃蘸糖”的人省事不少,就是吃甜的。口感軟糯,回香,是漢族壯族瑤族人民都喜歡的年節吃食,就吃趟熱乎,最宜現打現吃。每家打年糕,都邀請許多鄰居來吃,像吃殺豬菜一樣熱鬧。
10、菌菇燉雞
廣西既有十萬大山,又有灕江沿岸的大小山頭,野生菌菇就有了棲居地,雨季過後,撿拾得的菌子吃不完,就曬乾,到冬天泡開,逮一隻山林散養的老母雞,用土鍋子悠悠的燉熟,那味道,才是一碗雞湯本來應該有的滋味啊!
11、豬血腸
新鮮熱乎放出來的豬血,拌上鹽、花椒粉、胡椒粉、少許辣椒面,灌到洗乾淨的豬腸子裡,串起來,掛幹水分,到表面起皺,就收到陰涼處掛放,家裡來客人了,或是要改善伙食了,就放下一掛來,油煎、籠蒸,都是極美味的。現在,冬天街頭,還常有血腸攤出檔,用一個大蒸籠把血腸蒸上,你要幾節切幾節,味道一樣很好,再也不必省著吃了。
12、檸檬鴨、啤酒鴨、仔薑鴨、啤酒魚
靜靜的放一堆圖,細節我就不描述了.....
13、米粉、螺螄粉、老友粉、豬腳粉
螺螄粉據說是在80年代才興起的,就算把時間再往前推一推,劉三姐也是肯定沒有吃過的,中國的民族老電影,基本都以春天夏天為背景,滿山的青綠、山花浪漫,很少有冬天拍的,除非是《白毛女》。這一美食怎麼就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風靡了全國呢?我覺得和酸筍是有關係的,愛吃的人大多沖著酸筍,不愛吃的也大多沖著酸筍,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豬腳粉基本就是大眾吃口的了,很少有人不愛的,煮到耙爛的豬腳蓋在粉上,光啃不會膩,實在怕膩的,放上一些淡酸菜。美味,沒別的詞了。
14、粽子
壯族人家過年送年節禮物,喜歡送粽子,粽子的消耗量超過端午節。有大如小孩子靠腦(枕頭)那麼大的,也有三角小尖粽。
對於枕頭粽,別擔心沒有下嘴之處,這種粽子,解開以後,切成小片,下油鍋裡煎著吃,很有風味,裡面燒肉餡兒、咸肉餡兒包的足,煎出來以後,滿可以當一盆肉菜吃。
15、春捲
冬臘月間,辦喜事的人家多,不上酒店裡點菜看桌,而是在自家院子裡張羅大鐵鍋炒菜的這種,我最喜歡。各家借桌椅碗筷來待客,一村子的人來相幫,掌勺師傅氣定神閑,就這麼一頓一頓吃到過年。
冬天,年味,不是大年三十突然出現的,是這麼一頓一頓的,吃出來的~
和上一期一樣,在此處拋磚主要為了引玉,希望能引來更多的小夥伴補充說明,讓俺們一次饞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