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最小戶型 --- 12平米的上海舊屋,設計師硬是將占地12平米的空間打造出了4室1廳,滿足老中青三代共4人的居住訴求。這期節目取名“無法成長的家”,將在今晚10點于東方衛視播出。前晚淩晨,南都記者專訪了為這戶人家操刀設計的臺灣設計師,邀他解密挑戰難搞戶型的心路歷程, 顧家所在的巷弄
改造前的顧家整體環境。
改造後的建築外觀。
蝸居再減一平方米
還沒走進房間,就看到這期節目業主搭出的違章建築——屋子正前方接出的占地超過1平方米的自建廚房。不過倒沒覺得這1平米有什麼好處,廚房冒出的油煙隨風飄揚,尤其在夏季刮東南季風時,油煙總能灌回家門,唯一可通風的木質大門即使緊閉,油煙也可透過縫隙鑽進家裡。
一平方米的違章廚房。
違章建築還嚴重侵蝕了屋裡的採光。“我把他家外搭的違章建築全部拆掉了,回到這一家最初的起點,我們應該恢復房子原本的面貌。”毫不留情地拆除了這1平方米多一點的廚房,“陽光、空氣、水,這三個基本問題不能解決,空間再大沒有用,解決這三樣問題,才能考慮其它問題。”
走進屋子,又嚇了一跳,這是見過的“破屋”中面積最小的一戶。狹長的屋子結構簡單、佈局混亂,雜亂無序的房子一覽無遺,即使做成豪裝精品房,王平仲也覺得攝像師傅沒什麼可拍的,因為面積實在太小。
業主三代同堂,小倆口跟兩歲的孩子蝸居在一樓,竹子搭的閣樓上住的是老爺子,空間低矮抬不起頭,老爺子腿腳不利索,上下梯子費勁。閣樓上的小窗戶對著公共排煙區域,無法用於通風。這間房磚牆鬆弛,非常潮濕,到處可見發黴的痕跡,採光差是發黴的一個原因,四口人根本“沒法健康地生活”。
但王平仲心想:“各種可能性都有,一定能想出解決辦法。”他採取了一房多用的設計,狹小的空間不允許有一絲浪費,“所有空間都可以是私密空間,但隨時又都可以變成公共空間,餐廳、廚房、客廳、臥室融為一體,利用率達到最高,這是設計的技巧。”
對空間的精打細算頗具借鑒意義,提醒諸多沒學過設計、沒裝修過房子的觀眾:你的空間不是不夠,而是沒有花一點點心思去規劃,設計之後可以比原本的空間看上去更大!
改造後的廚房。
以孩為軸以人為本
這一分集取名為“無法成長的家”,是因為家中兩歲的小孩原本沒有一個有尊嚴的生長空間。“因為有這個小孩,才有改造這個家庭的必要性。”圍繞著孩子,設計重點劃分出了13項,一條條去執行,還要兼顧業主財力薄弱的實情。
於是房裡出現了許多舊物利用創意,譬如舊衣服做的收納袋,還有許多佈置都採用DIY,送上了自己的畫作當裝飾。節目組的一位元編導向南都記者透露,軟裝修基本都靠手工DIY,這期裝修花費也是整季開銷最少的一次(鑒於節目中有價格競猜環節,具體數字不便透露)。
舊衣服改造的收納袋。
小朋友的手掌拓印,製成防水防潮的石膏模型,當作門鈴,以此作為提醒這一家生活方式改變的重要節點。他把樓梯的側板做成小朋友的成長照片牆,將列印出的照片做成有機玻璃,依小朋友的年齡懸掛,並留出空白位置懸掛孩子將來的照片。
手印門鈴。
衛生間也變得寬敞舒適,裝修前大人給小孩洗澡時坐立難安,家人的洗澡成了一件開心的事,衛生間的顏色也生動活潑。
改造後的衛生間。
“做漂亮的東西不難,許多設計師都做得到,但我不想做這種膚淺的東西。”外觀只是設計的一方面,堅信,如果只貪圖漂亮,卻給業主生活帶來不便,設計就適得其反,節目也本末倒置。測量了家裡每位成員的身高,甚至預測了小孩將來的身高,這些資料都用來設計最符合這家人特質的個性化細節,譬如市面的椅子普遍為75cm高,卻將這家的椅子設計成72-73cm,這種“私人訂制”的舒適只有業主自己才能體會到。像這類個性的細節不計其數,而電視節目因時長限制,只能呈現裝修成品的所有輪廓。
紙片椅。
“細節留給業主,他們知道就好。我不是在做樣板房,而是讓他們有歸屬感。”談及設計,王平仲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有人把設計理解為純技術的東西,也有理解為純藝術的東西。我覺得設計是應用藝術,它付諸實踐的同時,有藝術的成分;也不單純是科學、工程,人文占得比重非常大。美學、工學都是要以人為本。”
二層主臥室。
設計正像揉麵團,把水和麵粉重新混在一起,重新拉捏,拉捏到什麼程度由他決定。他在“麵團”裡投入了感情:“這是我們一起完成的,不是我個人,不是電視臺,大家的情感糅合在同一個地方。接這個案子是我很重要的情感投入。”
可變的書桌。
“我覺得自己是在寫一段故事,因為很瞭解這個家的過去,他們家族的歷史就在眼前。我不會做成千人一面的商品房,它畢竟是個家,我們要造的是個家。”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脈絡蘊藏在家裝的細節裡,覺得自己是在和業主、電視臺一起延續這個家的故事——“這個家是有未來的,小孩會很有尊嚴地活下去,有地方讀書;老人家繼續賞花賞鳥”,這也是節目花一定篇幅講故事的原因。
樓梯的側板做成小朋友的成長照片牆。
12平方米下成長的孩子需要尊嚴,考慮到了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學習,特意為孩子設計了塗鴉板、書房。當孩子長大,需要私密空間時,可拆卸的塗鴉板又變成了孩子與父母房間的隔板。老爺子以前上下樓的舊梯子,則被改造成了書房裡的書架,這是舊屋與新居的一個感情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