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汝瓷文化

汝瓷,為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7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衛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曾說過“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汝州一帶民間也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廣為流傳。

汝瓷作為獨有的地理產品具有濃厚的地域特徵。2009年國家地理產品標誌產品“汝瓷”的國家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

根據國標規定:“用產自河南省汝州市現轄行政區域和寶豐縣大營鎮、肖旗鄉、商酒務鎮、趙莊鄉、城關鎮、楊莊鎮、石橋鎮、張八橋鎮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內的主要原料生產的,釉料以氧化鐵為主要著色劑,經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後,釉面成色呈現以天青色為基調、質地如玉的陶瓷產品叫做汝瓷。”

在我國的名瓷歷史中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譽,那麼宋朝汝窯為什麼有如此之名,是燒造技術還是其他原因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一一解析。 宋代是趙氏王朝,而趙家帝王信奉道教,自神宗開始,祭祀祖先、天地神靈就開始使用樸素的陶瓷器而逐漸放棄青銅器。而比起其他瓷器,汝瓷不算結實。因為要追求這特別的天青色,胎與釉過厚,都會影響它的顏色,燒制溫度也不宜過高。

當時,定窯白瓷已經在中原大地流行100多年。而棄定用汝的原因,在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中相關記載:“本朝以定窯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此“芒”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指瓷器的芒口,也即定窯為了滿足大量的需求,採用覆燒技術,即把瓷器倒扣過來入窯,燒出來的瓷器口沿無釉,確實沒有使用支釘燒造出來的汝窯用起來舒服,支釘燒即在瓷器底部用支釘支撐,燒完只見底部有三五個芝麻粒大小的支釘痕。

北京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呂成龍先生認為因為芒口而棄定用汝根本不符合邏輯,支釘燒既然可以燒制汝瓷為什麼不能燒制定瓷,燒造方法是相對容易解決的事情。汝窯唯一強於其他窯口的,就是它的釉色。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收藏家馬未都,在他看來,“定窯有芒不堪用”提供了非常直白的原因,但是一直以來人們把“芒”字理解錯了。“古之大謬,定窯有芒,光芒耀眼,徽宗以此抑定揚青”。

徽宗不喜歡白瓷的光芒與他對道教的崇尚不無關係。“汝瓷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淡淡的天青色比較符合道家的審美,這是一種冷暖適度的色調,不溫不火,清淡,含蓄,不張揚,不隱藏,這就是道家梭提倡的中和、清淡。”呂成龍解釋說。

據說,汝窯的天青色是偶然所得。還有人說,汝窯出爐的一瞬間必須是煙雨天氣。瓷器的釉色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成因,胎釉配方、燒成溫度、窯室氣氛,甚至瓷器在窯內擺放的位置、燒窯使用的燃料不同,瓷器燒成後的釉色就不相同。比如火候過低,釉面的淡青色就會泛白。

所以,雖然人們都在追求天青色,但汝窯瓷器的天青色是其他窯口很難模仿的。即使是同一個窯口,所有瓷器都想燒造出一模一樣的釉色也根本做不到。甚至同一件天青色汝瓷器物上不同部位的釉色也有著微妙的差別。汝瓷追求靜謐淡雅的青色與上層社會的精神文化是分不開的。宋朝帝王崇信道教,對於青色是種偏執的喜歡,並且宋朝的社會文化氛圍相對自由,精英士大夫推崇理學,以“清、淨、素、雅”為精神和生活上的追求目標,汝瓷恰到好處的青色正迎合了整個社會文化的需求,也因而成就了汝瓷“青瓷之首”的美譽,正是大社會背景影響著汝瓷的特點,而汝瓷也很好的迎合了這點。

汝瓷燒制技藝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文名稱:汝瓷燒制技藝批准時間:2011-05-23非遺級別:國家級所屬地區:河南•汝州遺產編號:Ⅷ-189遺產類別:傳統技藝申報地區:河南省汝州市流程採石→ 撿石→ 洗石→ 粉碎→ 過濾→ 煉泥→ 手工拉坯(模具灌漿成型坯)→ 晾坯→ 修坯→ 雕刻→ 素燒(600——800度) →上釉(瑪瑙釉)→上釉坯精修→陰乾→裝匣缽 →高溫氧化還原火燒成(1000-——1400度) 。特色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汝瓷作為獨有的地理產品具有濃厚的地域特徵。2009年國家地理產品標誌產品“汝瓷”的國家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