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乾隆是中國封建王朝眾多皇帝中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他自號“十全老人”,對藝術有著狂熱的追求,琴棋書畫、詩文辭賦、文玩雜項皆有涉獵。尤其對宋瓷的癡迷,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以至於他利用手中的皇權,想方設法,大肆搜羅。
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乾隆這個人
【姓名】: 愛新覺羅 • 弘曆
【性別】: 男
【國籍】: 中國 • 清朝
【民族】: 滿族
【職業】: 阿哥(西元1711年9月25日—西元1733年)
和碩寶親王(西元1733年—西元1736年)
皇帝(西元1736年—西元1796年)
太上皇(西元1796年—西元1799年2月7日)
【年號】: 乾隆
【在位年限】: 60年
【出生時間】: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西元1711年9月25日)
【出生地】: 北京雍親王府(現雍和宮)
【生父和生母】: 父親:清世宗愛新覺羅 • 胤禛。母親: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野史中對乾隆的身世之謎,在此不做討論和交代)
【死亡日期】: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西元1799年2月7日)在紫禁城養心殿駕崩,享年89歲。
【墓地】: 清東陵——裕陵
【廟號】: 高宗
【諡號】: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零四個月的太上皇(獨攬大權),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乾隆鑒古圖)
乾隆皇帝足以堪稱是一個狂熱的古今藝術品收藏家,連同他從其父祖那裡繼承來的字畫珍玩在內,畢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數量之巨,舉世無雙。有些收藏,來自臣僕的貢獻。乾隆第二次南巡時,以禮部尚書銜在籍食俸的“江南大佬”沈德潛前往接駕,一次就進獻書畫七件:董其昌行書兩冊、文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鑒山水一軸、惲壽平花卉一軸、王翬山水一軸。
當然,乾隆的收藏品,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內府製造的。乾隆皇帝尤其愛玉成癖,他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歷時三年多將這塊玉料從新疆運到北京,後又轉運到揚州,聘能工巧匠,製作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製成後又運回紫禁城,光這玉山,前前後後用去10年多時間。
(“大禹治水” 玉山)
這座玉雕,高224釐米,寬96釐米,座高60釐米,重10700多斤,堪稱玉器之王。現在這座玉山就安放在北京故宮甯壽宮樂壽堂珍寶館展廳裡。
乾隆皇帝除了對玉器,書畫,青銅古物的喜愛。對瓷器也是極其的發燒,特別是對宋代的汝窯瓷器,那傢伙,真的是“燒”的燙手。
(北宋汝窯青瓷盤)
親自督燒汝瓷
(乾隆漢服像)
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尤愛古代瓷器,完全可以用“瓷癖”來形容。他流傳下來的詩文中吟詠陶瓷的詩作就有200餘首,其中多首詩就是為汝瓷專門寫的。堪稱汝瓷的“Super Fans”。
(臺北故宮藏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
雖然天子皇權在握,富有四海。但因汝瓷本身傳世真品就很少,乾隆本人也沒有收藏到太多汝瓷,所以乾隆皇帝就下令,由“大內出樣,薦禦窯廠燒制”,命時任景德鎮督陶官的唐英複燒汝瓷。古往今來,眾多皇帝直接參加瓷器的生產過程,寥寥無幾,可見乾隆皇帝對汝瓷的喜愛程度。
(清乾隆仿汝窯八方瓶)
為汝瓷親筆題詩
(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今天的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有收藏一件汝窯紙槌瓶,瓶底面刻著“奉華”二字,此二字記錄了宋高宗和劉貴妃的愛情故事。“奉華”取自劉貴妃宮殿之名,宋高宗將眾多書畫珍品藏于奉華殿,“奉華”汝瓷被奉為宋高宗愛妃御用汝瓷,並將喜愛的瓷器以“奉華”二字刻銘之。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
但是這件瓷器中間還留著一塊空地。乾隆皇帝看見後,覺得自個兒也得刻上點兒什麼。乾隆就想啊想,作啊作,終於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作出了詩句“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餘釘。”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 底部)
這件紙槌瓶原來是一個小撇口的,但是在乾隆時期,不知道怎麼的,撇口碎了,於是乾隆皇帝在圈口鑲上了一個銅圈。“口欲其堅銅以鎖”,其意是想讓口變得結實一點兒,只好用銅包上。這件瓶子只是口部包了銅,還有一件北宋汝窯青瓷膽瓶的口部和足都也是包了銅的。試想在那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時期,乾隆皇帝對幾件破了的瓶子還如此珍惜,汝窯之珍貴可以顯見。
(北宋汝窯青瓷膽瓶)
另外還有一件汝窯瓷器也同樣備受乾隆皇帝喜愛,且一直在宮中流傳有序。他曾專門吟詩一首,令清宮造辦處玉作匠師鐫刻於器之外底,詩曰:“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誇切事談。”下署“乾隆戊戌(1778年)夏禦題”。 隸書鐫刻,字體規整,字和詩融為一體,更為此三足洗增添了色彩,使之成為傳世汝窯瓷器中難得的一件珍寶。
(宋代汝窯三足盤)
汝瓷的釉色以天青色為主,其次還有有粉青、月白、卵青(俗稱鴨蛋青)、豆青、灰青(艾青)、蝦青等,世評“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我們認為汝瓷的顏色基本上是自成體系的,是它們之間相互比較而言。就以天藍釉色的汝瓷來與天青釉色汝瓷相比較,它釉色偏藍色,我們稱它天藍色,但與其他瓷器(例如鈞瓷)的天藍色比較,它還是偏青。
汝瓷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觀察,顏色會有不同的變化。平常體會,在明媚的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天空上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是青中偏藍,猶如清澈的湖水。
當今的陶瓷研究學者借助科學儀器檢測,是因為汝瓷釉中有瑪瑙的成分,以瑪瑙入釉而致使釉面產生不同角度的斜開片和大小不一的氣泡,在光照的不同反射條件下而產生的不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