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幸好有夢工廠,我們缺什麼,《魔發精靈》給什麼

《魔發精靈》其實沒有太大的野心,故事顯然未做兼顧成人和兒童的打算,通俗易懂,簡單的像一則童話,假如看配音版本,四歲以上的小孩都能懂。從前,在精靈城裡住著一群魔發精靈,他們快快樂樂的生活著,但他們的死對頭“博啃族”每年都要有一天抓回來吃,他們堅信只有吃了精靈,才會得到快樂。電影講的就是精靈們被抓了之後,兩個小精靈去拯救他們,並和博啃族握手言和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的劇情簡單、低幼到不要不要的,但這並不影響電影的精彩。

首先要給影片的角色塑造和畫面點贊。電影裡的動畫形象非常立體,很像木偶動畫,各種纖維、花邊、絲絨,以及閃粉點綴出來的角色有材料質感,同時也非常新奇,畫面上則極盡豔麗之能是,力圖讓觀眾看到五彩斑斕的微觀世界,可謂將色彩用到極致,甚至到影片結尾,也不忘給灰暗的街道塗滿顏色。讓我意外的是,動畫一般都是把人物勾勒的越美越好,《魔發精靈》恰恰相反,影片裡都是小丑人,包括幾個主角,後來才明白,從一開始的微感厭惡,到後面的深深喜歡,正是片方想達到的目的,試圖告訴小朋友,不要太在意外表,可愛的人,再醜,你也會覺得可愛。

劇情簡單是為了讓小朋友們容易理解,這就需要有更多妙想天開的畫面來撐起電影。同伴被博啃族抓走之後,波比堅持回精靈村營救,她在路上走過春夏秋冬,被放大的自然世界呈現出從未見過的奇妙畫面(看過蟲蟲特工隊應該記得裡面雖然也是從小螞蟻的視角看世界,但只是將比率放大而已),各種動植物放大之後,主創團隊描繪了每一處細節,給觀眾帶來奇妙又好玩的視覺體驗,波比被蟲子追,被花吃進肚子裡,最後被包裹進蜘蛛絲,可怕的蜘蛛來襲,布蘭出現結尾,然後把瓢蟲變成了電擊棒喚醒了昏厥的波比……在一首歌的時間裡,將這些畫面無縫對接,構成了動畫片裡特有的“長鏡頭”,特別贊,我前前後後的小朋友都看得很歡樂。

影片從一開始就交代了,精靈族每天要不斷的重複三件事,唱歌、跳舞、抱抱,唱歌是自我表達、分享快樂,跳舞是重要社交、建立聯繫,抱抱是最重要的情感抒發方式,在電影裡習以為常、看似簡單的三件事,其實對於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來說,卻是那樣的奢侈。電影一方面在不厭其煩的給小朋友灌輸唱歌、跳舞、抱抱的重要性,更深層次則是通過對比的手法,來告訴爸爸媽媽們,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積極、樂觀、友善的人。電影裡大到精靈族和博啃族,小到波比和布蘭,都形成快樂和不快樂的對比關係,博啃族的思維固化在“只有吃了精靈才能得到快樂”,而忘記了有愛情和友誼的存在;布蘭孤僻到連擊掌都不願意,而反之,波比則始終抱著美好的信念積極生活,在拯救同伴的過程中,布蘭的性格慢慢變化,最終融入到大集體中,這種人性上的鋪陳,讓影片中的角色富有人情味兒。

色彩和音樂,是能夠讓小朋友們開心起來的有力武器。《魔發精靈》色彩絢爛多姿,音樂也非常突出,從《Hair Up》到重新改編菲爾·柯林斯的《True Colors》,原創加經典翻唱的曲目有十幾首,且都融入影片情境之中,歌聲中帶著情緒,成為了電影重要的一部分。東方夢工廠成立之後,動畫片的創作上更加注重中國觀眾的訴求,我們缺什麼、想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如果能夠給我們的孩子和生活帶來小小的改變,那麼《魔發精靈》就實現了它的價值,電影散場之後,爸爸媽媽們有沒有得到一個熱烈的擁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