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演示過11分鐘的片花之後,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瞬間變成了電影行業一場史無前例的盛事,從120幀的觀感,到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夠放映,讓這部作品愈發顯得神秘,為了凸顯具備放映條件的優越感,博納方面甚至將宣傳廣告詞設定為“史上最昂貴的一次放映”,120幀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只有5家影院才具備放映條件?具體的效果又會怎樣?票價會定多高……帶著種種疑問,我先後採訪了主管影院的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科視高級銷售經理周振宇、辰星科技總經理孫曉斌博士等人,揭開這次放映的神秘面紗。
為什麼要用120幀拍攝和放映?
這裡首先要明白一個詞——高幀率(HFR)。一直以來,觀眾在影院裡看到的電影都是24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有24幀的畫面,剛好能滿足人眼對連貫畫面的要求,最初制定這個標準,是因為電影選擇膠片拍攝,24幀既能滿足畫面的連貫性,又能儘量的節約拍攝成本。那麼超過這個幀數,就叫做高幀率。
其實在電視領域,觀眾熟知的PAL制式是每秒25幀,NTSC制式是每秒30幀,高清出現後,有了每秒50幀或60幀。所以,在電影中超過24幀、電視中超過30幀可以稱之為高幀率(HFR)。
接下來就很好理解了,李安用120幀拍攝電影,由於幀數是24幀的5倍,拍攝的素材量也將會是普通拍攝的五倍。事實上,由於保證拍攝素材的寬容度,方便後期調色,主流攝影機的普通拍攝已經很大,採用高幀率拍攝的素材量將是驚人的,這對於拍攝中的資料管理、後期製作,以及最終拷貝的發行都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其困難程度難以想像。
那為什麼李安要堅持用120幀這種主流影院無法接納的方式拍攝呢?
首先這將早就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據看過的人評價,120幀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那麼畫面的清晰度、連貫性、真實感都將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這或許會是一次視覺奇觀。博納副總裁黃巍認為,電影把觀眾留住的核心是技術進步,這其中又分為拍攝技術的進步和設備技術的進步。正是這兩方面不斷的進步,才能夠讓影院始終留住觀眾,不然早就被電視、光碟搶跑了。
其次,120幀能更好的幫助4K展現其應有的清晰度。雖然4K電影早已進入觀眾視野,張藝謀的《歸來》也大範圍發行4K拷貝,但很多觀眾當時表示“畫面並沒有多麼了不起”,應該是因為幀率決定的。辰星科技總經理孫曉斌介紹說,如果看靜止的照片,2K和4K的差別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但是正常電影的放映,如果低於60幀/秒,因為運動拖尾的原因,4K的畫面和2K差別不大,所以只有達到60幀/秒,才能真正達到4K的實際解析度,那麼120幀/秒,將會呈現更清晰的畫面。
為什麼影院無法滿足放映要求?
說到放映層面,為什麼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夠滿足120幀拷貝的播放要求?這裡首先要說的是DCI(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標準,這個標準由好萊塢七大制定,規範了電影的解析度、色域、聲音、電影拷貝的制式等內容,相應的,影院的放映機、伺服器、音響等硬體也都依照DCI標準研發、生產。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由於是120幀,拷貝已經超出了DCI範圍之外,所以影院的主流放映設備無法支援也在情理之中。至於只有5家具備放映條件的影院,是針對這次放映特別升級了放映設備。
放映用的什麼設備?
那麼到底怎樣的設備才能滿足放映條件?北京悠唐博納和上海影城用的又是哪些設備呢?其實3D和4K,目前主流放映設備都能夠支援,但放映高幀率,是由飯伺服器、放映機、鏡頭共同決定的。目前主流的伺服器有杜比和GDC兩個品牌,放映機主要是巴可、科視、索尼、NEC四個品牌,它們基本都能支持高幀率,但支持不到120幀。黃巍介紹說,博納悠唐店對313座的2號廳升級改造,採購了科視6P鐳射放映機,替換了之前的放映機,伺服器用的是李安指定的7th sense伺服器,以及特製的模擬鏡頭,這兩個是租賃回來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放映結束歸還,恢復到正常影片放映設備。
放映機方面,科視高級銷售經理周振宇介紹說,目前只有科視mirage 6P鐳射放映機才能支持20幀的放映,並且需要雙機實現4K 3D,由於採用6P鐳射內置粉色3D,光效要高於目前影院主流的偏振3D,所以3D亮度能達到28FL。因此,這次放映的亮度、色彩、對比度可以參考目前大連萬達、北京耀萊五棵松店的杜比影院(杜比影院的放映機使用的也是科視和杜比共同研發的6P鐳射),將會非常震撼。
這套設備值多少錢?票價會定在什麼價位?
可想而知,這套設備肯定是貴到不是想買就能買,否則不會國內只有兩家影院採購。最貴的是科視6P鐳射放映機,加上鏡頭、伺服器的租賃費用,黃巍透露接近1000萬人民幣。花了這麼多錢,票價自然不會便宜,之前有消息稱票價會定在150元,黃巍說,IMAX還要賣150一張,這次怎麼可能賣150?但確實還沒有最終定價,目前博納內部正在開會研究行銷和市場銷售策略,不過我估計票價應該會超過150,很可能在200元之上。
為何博納願意付出這麼多的投資?
設備採購支出1000萬,這幾乎是一間規模不大的多廳影城一年的票房收入,這筆投資划算嗎?其實單從票房收益上來看,博納很難通過賣票收回成本。但作為長江以北唯一一塊能夠放映120幀的銀幕,這種品牌宣傳效應、廣告價值不可估量。另外,作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影片的製片方和整個大中華區的發行,博納也有責任和義務讓觀眾體驗到120幀的效果,當然,這筆投資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影片發行、宣傳的一部分。
會很快興起高幀率電影嗎?
最後,作為一次全新的嘗試,《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意義可能已經遠遠超過電影本身。我們都知道,《阿凡達》上映之後,迅速掀起了3D熱潮,並且用很短的時間,影院樂此不疲的升級了3D放映設備。那麼這部李安的新片能推進4K和高幀率的發展步伐嗎?
我認為不會。首先還是回到DCI標準上,標準的更新制定、拷貝的發行,以及伺服器、放映機的更新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不像3D升級那麼簡單,只需要加裝3D系統、更換金屬銀幕即可。
其次,是觀眾的認知和影院方面從經營上的考量。高幀率具體能給畫面帶來多大的提升?還要等電影上映之後才知道;對於影院來說,則是高幀率的影片是否能提高票價?如果不能,那麼升級設備對他們來說就顯得不是那麼有必要了。而從拷貝的發行來看,如果市場需求不大、對應的銀幕不多,發行也會變得很困難,就像現在的4K拷貝,沒有片源,很難推動大規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