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位“2016成都好爸媽”的暖心故事

最近,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評選了“2016年度爸爸”,其中包括了過去一年裡刷爆海外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的爸爸們,他們來自全球各地,從事著各行各樣,然而,共性則在於會過“小日子”,擅長挖掘小幸福裡的大滿足。

成都的爸媽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暖心故事,團長覺得是時候在年末為大家做個分享了!他們的故事,或許算不上偉大,但卻正是在這些平凡中,他們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暖心瞬間。而這些瞬間,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1

紋身爸爸

在胸口紋上兒子的疤痕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你一定見過不少刻著名字、圖案繁複的紋身,或者是為了遮蓋疤痕的紋身,但是成都卻有位爸爸特地要求在身上紋一道疤痕!

“我兒子兩歲,剛做了心臟手術,胸前有刀口的印子。我也打算紋一個傷疤在胸前。雖然他現在不懂,但是大了說不定會自卑,所以我紋一個陪他。”

△ 兒子身上的疤痕&父親胸口的紋身

對於每個人來說,紋身都具有不同的意義,但是這位爸爸卻選擇用這樣獨特的方式表達對兒子的愛與支持。不少網友由此回憶自己的小時候:“我小時候脖頸後就被煙花崩了個拳頭大的疤,小時候為了遮著,死活要穿連帽衫,這位爸爸太暖心了。”

更有人說,這是他們見過的“最美紋身”。

2

成語爸爸 

為教女兒學成語創作漫畫1440幅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 可不要以為這只是塗鴉,其中還藏著成語

背誦、理解成語的意思對於中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或許都是讓人頭疼的任務。成都的何先生為了幫助7歲的女兒完成背誦學習1440個成語的學習任務,從事木工工作的他憋出了“大招”:根據學習進度,每天畫漫畫來幫助女兒聯想記憶!

一幅幅趣味性強,簡單好記的漫畫便產生了,並且大大激發了女兒的學習興趣。

老師知道了這個方法後,也建議何先生每天畫了以後在班級群發出來,最終女兒所在班級的全班學生都用何先生的方法,2個月內1440個成語的任務順利完成,何先生甚至又開始嘗試創作漫畫幫助背誦唐詩。

實際上,這1440幅漫畫並不只是何先生的個人創作結晶,而是何先生和女兒貝塔的共同創作成果,看畫越來越多,女兒也會給何先生提意見,怎樣更清晰易懂,更符合小孩子視角。

到底什麼才是寓教於樂?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3

騎行爸爸

孩子中考不理想,帶娃騎行570公里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父子倆5天騎行路線圖

這是一對父子的另類暑假,是一段歷時5天,總長570公里的騎行,是一位父親的私心,也是一個男孩的成長。

15歲的兒子中考成績不理想,而兒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子兩的交流就很少。正好,騎行是孩子的愛好,父親便決定趁著暑假帶他來一次小環線騎行,希望他能明白,人的一生還會經歷很多磨煉和挫折。

△父子合照

這些大道理聽起來總覺得遙遠,但是在車輪與山路的歷練中,孩子已經自然地感受到了。他們從蒲江出發,穿隧道、走山路、越懸崖、修單車、對抗惡劣天氣、與蟑螂同眠……一路騎行到了巴朗山鄧生保護站,全程長達570公里,期間還要負重10公斤左右的包裹,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單車。

說起最後的收穫,父子兩人各有想法。然而需要肯定的一點,無疑是讓兒子從中考不理想的情緒中走了出來,並且父子的感情也更加親密。

這570公里還將給兒子以後的人生怎樣的能量,或許是無法估量的。

4

手繪媽媽

每天堅持畫娃 幾百幅畫記錄孩子成長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在朋友圈曬娃是記錄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成都卻有一位年輕的母親,用手中的畫筆,畫下女兒每一天的生活變化,發佈在微博上:第一次咿呀學語,第一次嚎啕大哭……一個個生動逗趣的瞬間被80後媽媽叢魚(化名)用水彩畫定格在畫紙上,傳遞出滿滿的溫情。

△ 偷穿媽媽高跟鞋

△學熊貓打滾

△澆花

從2015年的第一條微博,到2016年年末的最新一條微博,叢魚微博號“蘑菇媽很忙”的粉絲量也從20餘人漲到現在的一萬多人,翻了幾百倍。

每一幅畫上,叢魚都會寫下一句簡短的話,記錄下水彩畫內容。事實上,夫婦倆傾注在小蘑身上的感情遠超過紙上寥寥幾筆。這些畫上還承載著夫婦倆的教育觀,“對於孩子,不一定要給最貴的禮物,給她讓她最開心的禮物更好。”2塊錢的貼紙小蘑可以玩得不亦樂乎,10塊錢的風車可以追得滿屋子跑,這都被叢魚畫在紙上,永遠保存。

有時候,小蘑心血來潮,也會跟著描畫幾筆。不知不覺,叢魚便畫了一年多。將來會為孩子再畫寫什麼,他們還不知道,如果有可能,他們希望一直為女兒畫下去。

5

讀書會媽媽

為兒子在家自辦讀書會,幾十期分享包羅萬象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從2015年4月起,每週六晚7:30的讀書·慧,“初媽”一辦就是幾十期。她的名氣不脛而走,而讀書·慧也從最初的3人到現在的每期20多個家庭。

說起辦這個讀書會的初衷,“初媽”表示是因為兒子“初哥”天然地喜歡科普和戰爭類書籍,認為童話書和《紅樓夢》是女孩才看的。

“初媽”不願看到兒子因偏見而錯過很多不喜歡但有意義的方面,所以不斷尋找新的主題,邀請不同職業的人跟孩子們分享,回溯古來名士入川的故事,學習參加宴會和吃西餐的禮儀,探討地質和地球、核工業、飛機製造、共用經濟等話題。

這裡的內容包羅萬象,深入淺出,課程並不在乎孩子現在能聽懂多少,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學會關注當下的生活,學會獨立思考。

終其一生,孩子們所學的,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加美好,童年這樣的經歷不可多得。

6

塗鴉媽媽

把孩子的塗鴉變成藝術品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幾隻筆,一張4歲娃娃隨手揮就的塗鴉,你能做什麼?成都媽媽夏青,可以用它再創作出一副藝術大作,更重要的是,這成功地激起了孩子的創造力。

讓夏青意識到要培養兒子昊昊繪畫能力的契機,始於今年6月初的一件小事。

夏青回憶說,鄰居小女孩來家裡玩,能清楚地畫出事物形態,而兒子只是和往常一樣塗鴉,卻被家裡帶孩子的老人評價為“亂畫”。昊昊開始大哭,而這也讓夏青意識到孩子不愛畫畫的原因:在不斷的比較中,被打擊了自信。

當晚,她就想出了這樣一個畫畫遊戲:昊昊先亂畫,媽媽再創造。

不知不覺,孩子就被媽媽再創造的畫給吸引了,每天晚上睡前他都吵著要一起畫畫。逐漸,孩子的繪畫水準也提升了。

而媽媽夏青的想法是:“在遊戲中,我本想帶兒子去看秘境!不曾想兒子卻帶著我尋找到了一個秘境!這個母與子的世界真的好奇妙!”

7

蝸牛爸媽

通過網路電臺給全班孩子讀書 已堅持260餘天

暖心指數:★★★★☆

可模仿指數:★★★☆☆

每天晚上睡覺前,成都實驗小學三年級四班的孩子都會打開電臺手機軟體裡的“蝸牛慢慢讀書會”,伴著“牛爸牛媽”的嗓音入睡。

這個幸福得讓人羡慕的電臺是班級的“專屬電臺”,講故事的是“蝸牛班”的兩位家長。丁飛和妻子崔馨予是從業16年的專業話劇演員。一開始,萌生給全班講故事的想法,是想糾正剛上小學的女兒朗讀課文不正確的發音方式。

後來在和班主任的溝通下,決定採用網路電臺的形式給孩子們講故事,今年4月7日,“蝸牛慢慢讀書會”第一期節目上線了,電臺名字來源於三年級四班“蝸牛班”的名字。到如今已經堅持了260餘天,讀書會的節目也已經發展到5檔。

今年暑假,“蝸牛慢慢讀書會”有了孩子們的聲音。孩子們開始自己講故事、朗誦詩歌,上傳到電臺節目裡,雖然故事很短,但是每個孩子的表達能力、情緒都很自然生動。

“等他們再大一些,這個電臺就交給他們自己來做。”崔馨予有些期待。

所謂的好爸媽是什麼?

團長在年末和大家分享這7個故事的初衷,只不過是為了重申一個常識:無論爸爸和媽媽有多忙,對孩子的陪伴都缺一不可。而陪伴並不意味付出海量精力,而是拿出一點固定時間,和孩子一起創造一個個溫暖的瞬間。

這些瞬間共同構成了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你一定也是和他們一樣是平凡又不平凡的爸媽。

過去一年裡,你和另一半又做過哪些“小事”,和孩子經歷了哪些平凡的小幸福?在下方留言和團長一起分享吧!

文 | 默魚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