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試評價單一?這才是讓孩子受益的考試

孩子和家長對考試總是持著兩種矛盾卻又相互撕扯的態度:希望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以獲得自信的資本;與此同時,卻又在抱怨著考試的評價方式太單一,會限制了孩子的潛力。每到考試季,這樣的態度便更加集中。

團長身邊甚至有不少孩子,出口閉口就是:“XX是我們班的學霸!每次考試都得第一”,“我只是學渣,總是考不過別個……”

從什麼時候開始,考試成績便成了區分“學霸”與“學渣”的標準?考試是否真的限制了孩子的潛力?

1

“學霸”與“學渣”分類法 後患無窮

作為學生,的確一直有學得好、學得不那麼好的差別。但是,最近一些年出現的“學霸”“學渣”的分類法,從一開始的開開玩笑,久而久之,似乎已經變成了大人孩子都普遍接受的概念。孩子也會不由得對號入座——我是學霸還是學渣?

而在學生階段,區分的標準絕大多數來源於考試分數或者考試排名。不過,這樣的區分真的科學麼?

不,它後患無窮!

用這種方法劃分的“學霸”與“學渣”就像是標籤,給每一個孩子都帶來了壓力。畢竟,能被稱之為“學霸”的總是極少數,他們將戰戰兢兢地努力維持這個稱呼。而被稱之為“學渣”,無疑也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會認為自己難以超越所謂“學霸”。

以單純的考試成績定義孩子,其實是給自我認識還很模糊的孩子一種並不科學的觀念:

• 如果他們想要討人喜歡,就得成為一個聰明的小孩,通過在學業上表現優秀來達到目的。

• 如果一個孩子可以輕鬆斷定自己天資不高,做好了長期失敗的心理準備,就不會那麼失望。有一句俗話說:“如果你睡在地板上,你一定沒有機會從床上摔下來。”

這種觀念甚至會讓孩子們放棄夢想:我不是“學霸”,所以我想的事情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固定式思維會讓孩子們覺得,每個人能得到的成績都是固定的,其他人的優秀總是難以超越,因為“我是學渣。”

難道在“學霸”與“學渣”之間,便不再有其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卻也不至於是庸庸碌碌的“學渣”,這部分的孩子又要如何從既定的考試、分數中突破?

2

是誰炮製了“學霸”與“學渣”?——考試

不得不承認,產生這樣區分的觀念基本上來源於一次又一次頻繁的考試。

有不少孩子會因為考試的一次失利而喪失自信,進而害怕老師、家長對TA的期望降低,久而久之,便會降低對自我的期望。

但是,考試的目的應該是檢驗學生的進度、學習的潛力,在未來學習過程中的可能表現。很多孩子在考試中成績不夠理想,是因為沒有充分理解某一個知識點,當這個知識點沒有被完全消化以後,其他與之相關的問題便接踵而至。

這一切的原因並不是某一個孩子學習能力不夠,而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不一致:有些學生能夠很快地憑藉直覺理解一個概念,但另一部分學生可能要通過仔細琢磨才能理解。理解得快並不一定代表學生聰明,理解得慢也不代表學生愚笨。另外,理解得快也不能說明就理解得透徹。

然而,當大家用考試分數和排名來對孩子做出評價時,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還在形成的孩子,便會不由自主地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來定義自己。

如果總被認為是學渣,那麼真的會變成學渣,無法前進、無法擺脫。自己也會產生“我也許是笨蛋”的想法。隨之而來的就是“無論怎麼力也不會有結果,還是算了吧“的念頭,然後客觀上成績也會變得更差。

那些被多次考試判定為學渣的孩子們,就會陷入所謂的“習得性無助”,自然而然地放棄了改進的可能。

3

讓學生真正受益的考試是什麼樣子?

在考試季即將來臨之前,我們不由得不去思考: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考試才是讓孩子受益的?是否能擺脫對孩子“學霸”“學渣”的粗暴區分?

我們先來看一看美國的孩子小學期末考試是什麼樣子。

考試形式

美國孩子上學的頭三年(學前班和一、二年級)是沒有考試的,老師對學生學業的評價主要根據課堂練習和平時的測驗,孩子們既沒有什麼家庭作業,也不用預習和複習。學校抓得最緊的,唯一要求孩子天天都要堅持的就是閱讀,閱讀,和閱讀。

三年級開始有考試了,而且考試的花式品種還不是單一的:

第一種考試叫認知能力測試,簡稱CogAT,這是一種對孩子認知能力和思考方式的測試,學校特地說明無需讓孩子提前做準備。考試時間共90分鐘,在三天內舉行,也就是說,每天考一場,每場30分鐘。

第二種考試是ISAT,伊利諾州標準學業成就測試,這是對學生學業水準的衡量。學校對外公開的年度彙報中,ISAT的水準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三年級學生考閱讀和數學兩門,四年級以上的加考科學,所考的閱讀類似國內的語文考試,但最大的差別是不會考“課本”上的內容,側重考能力,而非知識本身。

舉一個日常的閱讀練習為例:孩子先閱讀一篇名為Underwater Wonderland (水底的奇妙世界)的科普文章,裡面附有一張Giant Kelp (巨藻)的圖片,然後回答一系列的問題(選擇答案),其中包括這些:

巨藻森林和其他森林有什麼不同?作者說巨藻是一種藻類,這裡的“種”是什麼意思?(類似詞語理解的題目有幾個)巨藻靠什麼因素生長?作者是如何解釋巨藻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的……

隨後有一個問答題:這篇文章的作者相信保護挽救巨藻森林是很重要的,你同意嗎?為什麼?使用文章的細節以及你自己的想法來支持你的觀點。最後是一個閱讀理解展述題,孩子們需要寫出一些支援自己觀點的證據。每個證據需要有文章中的內容,個人對此的聯想和理解;而這些證據需要緊扣自己的觀點;最後陳述自己讀這篇文章受到的啟發。

可以看到這個“語文”考試重點在於測評孩子們的閱讀理解,找線索,推結論,從課文聯繫自己原有生活體驗的能力。

數學考試總體來說涉及面比較廣,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延伸,沒有繞著彎專門往深度和難度去考的題目。

考試評估及個人報告

除了考試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考試的評估方式以及孩子所得的個人報告。它們並非是用一個分數便簡單地給孩子下了判斷,而是用極其詳細的分析讓家長能明白孩子的學習能力處於什麼水準。

ISAT是年度考試,考試成績公佈後,學校會給家長寄一份報告,報告內還將附上一封信,告訴家長在研究孩子的報告以及它所登載的分數時要考慮些什麼因素:

• ISAT僅僅是反應你家孩子學業表現的其中一種方式,考試結果能反映孩子學業情況的一些資訊,但對孩子最準確的衡量應該立足於多種不同資訊的整合。

• 建議在讀報告時想想:孩子和上次相比表現如何?孩子和標準相比表現如何?孩子和群組相比表現如何?

• 不是所有的分數都是相同意義的。

• Lexiles(藍思分數)-這是根據孩子在閱讀考試中正確回答的題目所衍生的分數。學生們的藍思分數和書籍的藍思分級相匹配,可以作為學生們根據自己的閱讀水準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的指引。

• National Percentile Rank (NPR, 全國百分等級)-在ISAT中,NPR根據考試的不同部份來排列。這是一個排名的數位,需要從全國的概念去解讀。一個NPR的分數意味著你的孩子的成績高於等於全國學生的百分比。(比如孩子的NPR為99%,意思是他的成績高於等於全國99%考同一個試的學生)。

• Performance Level (表現水準)-一種組合和描述一定範圍的分數的方式(警示,低於,達到和優於),這能説明你理解資料,但卻缺失了分數的具體細節。

• Raw Score (RS,原始評分)-這是回答正確的答案數目,常常和可以和題目總數相比來看。

• Scale Score (SS, 量表評分)-從原始評分和題目細節衍生出來的評分。量表評分可以便於我們做不同時期的比較。

老師會接著提到:對於老師來說,分數提供給他們更多有關學生的資訊。而家長也應和孩子們進行溝通,告訴他們分數不是唯一衡量他們學業的標準。應該向學生們強調,他們每天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在每一項任務上付出最大的努力,這是任何分數都無可替代的。

接著看一份詳細的個人報告:

報告的第一頁相當於綜述,首先是一個總分表,讓讀報告的人先有一個全景。

這個表格的下方是一個全國比較的資料,用的指標是National Percentile Rank (NPR, 全國百分等級),讓讀報告的人瞭解學生的成績處於全國同一組群(同年齡,參加同一考試)的什麼水準。報告特地提及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和數學水準:

閱讀支持:在家閱讀能幫助提高學生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孩子的藍思分數,鼓勵他們尋找閱讀符合他們的藍思範圍內的書,選擇內容的時候考慮到孩子的興趣。

數學支援:在日常生活中識別和探索數學,讓數學的學習更有意思。讓孩子參與到涉及衡量等數學知識的日常活動中,鼓勵他們問問題,找規律,從而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報告的第二頁是關於閱讀考試成績的詳細解讀,包括兩個表格和一些重要的解釋。

第一個表格是關於閱讀多項選擇的表現,包括題目數,正確答案數,以及和學校,學區和全州的平均分數對比。

第二個表格是關於閱讀擴展問答的成績解讀:

報告解釋說:這個專案要求學生讀一篇短文,然後寫一段話來回答關於這篇文章的一個問題。評分範圍從最低0分到最高4分。分數反映的是學生們對所提問題回答的水準,涉及到他們能否討論文章的主要意思,聯繫以往所學或自身經驗,得出結論,以及延伸和平衡想法。

這個表格同樣有個人得分以及和學校,學區和全州的對比,不過對比是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現的:

這一頁的最下面是學生的閱讀藍思分數:

報告會注明孩子的藍思分數,並告訴家長可以把藍思分數告訴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以便他們能幫助尋找合適孩子閱讀水準的書籍。

報告的第三頁是關於數學成績的解讀,共分三個表格,和閱讀成績解讀類似,讀報告,家長可以得知考試/學習的重點,孩子的學業水準以及需要發揚,改善的地方。

第一個表格也是多項選擇題目的表現:

第二個表格是關於Short-Response Result (簡短問答)成績的解讀。這樣的題目需要孩子寫下他們對數學題目的解答。

最後一個表格是閱讀擴展問答成績的解讀。這種題目要求學生寫出正確答案並列出所用解題策略的證據,並解釋他們在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做的。這類題目測試學生對數學知識,策略知識和說明能力的掌握及運用。

將報告通讀一遍後,會發現它列的是成績,揭示的卻是孩子的能力。既有全景的資料,又有細節的展示,外加專業的解釋和適當的指引提示,能讓家長瞭解到孩子的學業水準以及非常具體的需要改善的地方。

另外,因為學校不會公佈個人的測驗和考試分數,所以孩子考了也就考了,對分數排名之類的完全沒有概念。

這樣一份報告,遠遠比單純的總體分數科學得多。在考試季到來之前,每一位家長都值得認知替孩子思考考試的意義,並且也學著借助更細化的方式,去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在某個學科中的優勢或者薄弱點,而非用一個單純的分數給他們貼上標籤。

讓他們擺脫“學霸”與“學渣”的二分定勢心理暗示吧!他們的可能性遠遠不是這兩個詞彙所能概括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