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個“全課程”課堂,本週六邀你來體驗!(限20組家庭,報完即止)
“全課程”是什麼?
對於成都的小學家長來說,這一定還是一個新鮮名詞,因為目前成都還沒有哪所學校採用不分學科的全課程教學,課程常態是語文一節、數學一節、美術一節、音樂一節……這樣輪著上,老師也都是每科一位老師,學校還沒有“全科教師”這樣的角色。
而在全國教育界,“全課程”已經相當知名,這種走在全國課改前沿領域的教學模式,可以說備受教育人士的關注和追捧,而若要追根溯源,這就要從北京十一學校的直屬分校——北京亦莊實驗小學(以下簡稱“亦小”)說起了。
亦小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首先,這所學校建立的背景為全面對接十一學校的課程改革理念,推動與十一學校一體化發展,因此它在2013年成立之時,便在全國首倡“全課程”教學,推行“全課程”教育實驗,對學校管理和課程進行了全面重構與變革。
現在已是全國知名教育家型校長的原亦小校長——李振村(現為全課程研究中心主任)也很有意思,在創辦亦小之前,李振村可以說是“圈外人”——擔任教育雜誌的總編輯,但看似在圈外,其實也無時無刻不跟教育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正是因為這種職業的特殊性,反倒讓他有機會來冷眼觀察教育、思考教育,並準確地找到教育的癥結所在。
實施全課程的亦小什麼樣?
亦小在北京被譽為“最牛小學”,同時,在全課程推出之初,它也被譽為一所“神奇的學校”,引得全國媒體爭相報導,其改革經驗也為全國各地的學校所學習借鑒。
一位曾到過學校學習的老師這樣描述她眼中的亦小:
好溫暖自由的亦小教室!120平米的教室不僅寬敞明亮,而且打破了傳統的構造格局,自然地分設為教學和生活兩個區域。整個教室內,到處是孩子們生活其中的各種足跡,軟軟淨淨的地毯,簡簡單單的沙發,你都可以想像到孩子們在這樣溫馨可愛的家園,有多麼的愜意和自由。
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成都也有了,這也讓各位爸爸媽媽有機會近距離一窺“全課程”的究竟,觸摸教改最前沿的溫度和脈絡。
在講述全課程是啥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全課程”的課表:
(請把手機橫過來)
主題課程、經典閱讀、戲劇、體育、視覺藝術、聽覺藝術、雙語科學、校長有約……課表上不見語文、數學等傳統主科的身影,經過學科整合後,“主題課程”成為了這份課表的主角,戲劇、聽覺藝術、雙語科學等在傳統學校並不常見的課程也佔有一席之地。
“主題課程”是什麼?其它課程的開設又有什麼玄機?
據原版引進亦小全課程的成都匯文學校小學部校長尹宏介紹,所謂“全課程”是以培養“全人”(培養人格健全、情感豐富的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為目標,堅持兒童立場,發揮遊戲精神,打通學科壁壘,覆蓋學校全面生活的綜合性☆禁☆學習。簡言之,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
為何採用“全課程”?
尹宏表示,眾所周知,課改推行了十多年,但我們的小學生學習壓力依然很大,學習生活依然很苦,作業負擔依然很重。顯然,這跟當下的課改沒有觸及課程結構,而只是在簡單地做加減法有關。只有結構變了,事物的性質才能變。
因此,“全課程”希望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實施深度的課程改革,真正改變小學教育的生態,讓孩子學得更安全、更自由、更快樂,最終,讓孩子們能夠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廣闊的智力背景和活躍的思維狀態。
相比傳統小學課堂,“全課程”有何優勢?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大的力氣進行這樣的教學改革?
對此,北京亦莊實驗小學原校長、全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村曾解釋說,民國時期上海灘老大杜月笙,因孩提時得到過水果店老闆所給的溫暖,而能始終保持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為什麼?美國一位女大學生僅僅因為幼年被瀑布的水流聲嚇過,長大後還一聽到流水聲就顫抖不止,為什麼?
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說明:孩童時的體驗,猶如種子深埋在泥土,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可見,體驗是一種深刻的教育力量。而今天的學校教育,給孩子提供了怎樣的體驗?孩子的體驗足夠安全、自由、多元、豐富嗎?給予孩子足夠安全、自由、豐富的“體驗”,正是“全課程”的努力方向。
“全課程”教育的核心絕不僅僅是所有課程的疊加,也絕不只是兩個老師合力管理一個班的管理方式。“全課程”的本質是因為共同生活而建立起來的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是老師對每一個孩子全方位的瞭解,是老師對班級生活和生命節奏的把握——全課程關注的是人,是每一個鮮活而精彩的生命。
“全課程”的課怎麼上?
將枯燥的學科學習,轉化為遊戲化的生活
正如上文團長列舉的成都匯文學校小學部那份特別的課程表,“全課程”教學淡化了學科邊界,採用“主題課程”的方式上課,實行兩位元“全科教師”包班的制度。
全課程的實施方式是“主題”式的。曾有一位元老師這樣記錄他聽過的亦小全課程課堂:
冬至這一天,按課程表聽取他們三年級一個班的5節課:
第一節:晨誦,上了顧城的一首詩。20分鐘的課,在學習一首首中,展示了本班對於顧城詩的全面深入學習,從而明白,顧城詩是他們班晨誦的一個主題。
第二節:整本書閱讀交流課,上的是《青鳥》,40分鐘。課上交流中,老師適時展示了學生們的讀書筆記、手抄報、感悟、繪畫、續寫……學生們讀得很深入,見解非凡。期間,顧城詩也曾幾次出現,更加深刻地傳達出“顧城詩”是他們班學習的一個主題。
第三節:戲劇,由學校的兩位戲劇老師執教。排練的劇本是《青鳥》。私下跟戲劇老師瞭解,得知劇本的編寫出自他們,之所以選編這個劇本,取決於這個班這個學期的共讀書目。那兩位老師戲劇表演功夫高超,樂、舞配合,神情動作到位,學生全部深度投入。
第四節:農曆的天空下《冬至》。這節課上瞭解了冬至的知識、習俗,背誦四首相關的詩,學習了歌曲《龍文》的演唱與葫蘆絲演奏。這應該是冬至主題課程。課很享受,但真的分不清到底是哪一科。
第五節:包餃子。學生分六個組,每組來1-2位家長,餃子的面、餡全部是家長帶的,但包、煮、吃這節課進行。這是綜合實踐課,也是冬至主題課。
五節課中,我感受到了主題課程的魅力,也見證了孩子們的幸福。感悟至深的一點:隨著課的推進,尤其是戲劇課上,孩子們個個那麼投入,個個那麼惹人喜歡。
後面的學習,也是每月一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是跨學科的整合:把識字寫字、閱讀、繪畫、音樂、英語、科學等都整合在一起。這種學習,給孩子的感受就是一種遊戲,是一種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生活體驗。
尹宏表示,“全課程”教育的關鍵就是把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學科學習,轉化為豐富多彩充滿智力挑戰的遊戲化的生活。
“全課程”課堂什麼樣?
本週六,徵集20個家庭率先來體驗
為配合“全課程”教學改革,成都匯文學校的教室佈置也與傳統小學有很大不同。學校教室同時也是老師的辦公室,也就是說兩位“包班”老師無論上課還是下課,都會與孩子們在一起,此外,“全課程”教室也比傳統教室大得多,整個佈置都更像是一個溫馨的家。
你想親自體驗一把教改最前沿的“全課程”教學嗎?你想瞭解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有何不同嗎?你想知道孩子能在這樣的課堂學到什麼嗎?
福利來了,本週六,成都商報將聯合成都匯文學校開設一場“全課程”教學家長體驗課,徵集20個家庭前往學校,共同揭開“全課程”教學的神秘面紗。
報名方式
報名條件:大成都範圍內即將上二或三年級的小學生家長
報名時間:現在開始至8月26日(本週五),報完即止
報名方式:每天9:30——18:30撥打成都商報教育熱線:028-86517763即可報名
體驗時間:8月27日9:30-12:00
體驗地點:成都市溫江區國色天鄉鷺湖宮社區育才路成都匯文學校內(家長需自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