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了家長,讓爸爸媽媽們最頭痛的事情,一定是娃兒生病!看著孩子不舒服,自己心裡也是火燒火辣的。有些家長會白天請假帶孩子去看病,而還有很多家長卻不得不帶著孩子去看夜間門診或者夜間急診。
△ 夜間依然擁擠的兒科醫院
而夜間帶著孩子看病的家長們,一定都遇到一個超級苦惱的問題:夜間門診依然被擠爆,只能轉而去掛急診的號!
從下午5點半到晚上10點多,夜班門診兒內科的王醫生才擠出時間來喝水上廁所。每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都是人頭攢動,其中大多數都是焦急的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病。另一側醫院急診交費處依然還在排長隊,此時已經是深夜11點半。
在掛夜間急診號的兒科病人,卻有近九成的都屬於第四級非急症病人,一般來說就是患有輕度吐瀉,發燒低於39度(兒科),鼻炎,小創傷等,這些病人本該由夜間門診區負責治療,候診時間為120分鐘。
可是每晚醫院夜門診只有100個號,完全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多餘的病人只能轉入急診進行治療,這不利於急診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
10號晚上12點多,記者又走訪了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等醫院,據悉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從下午6點到晚上9點開設了兒科和婦科夜門診,根據專家職稱有相應名額;省婦幼保健院則是週一到週五晚上6點到9點開設兒科夜門診,但是對人數沒有限制。
不過根據現場多位元病人家屬回饋,他們之所以夜晚掛急診,有些是因為沒有趕上夜門診開設的時間段;另一些則是趕到醫院之後夜門診的名額已經沒有了,所以選擇了急診。不過其中一些病人家屬表示,不報急診,情願報門診是因為有專家坐診夜門診。
【一個現實:上班族“只有下班才有空”】
10號晚9點,記者來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大廳已經排起了長隊。羅女士帶著兒子從犀浦開車半小時趕過來看病,孩子的病情並不嚴重,只是有點感冒咳嗽。“白天上班沒有辦法,所以才選擇晚上下班帶著孩子過來看病。”羅女士手拿著綠色的單據說道,大醫院無論是醫生還是醫療設備都要好一些,這樣也能放心一些。
“夜門診的號7點多就沒有了,我們還想掛門診,感覺門診醫生還要好一些。”另一位排隊的夏先生說,夜門診的號7點多就沒有了,經過分診護士診斷自己孩子的病不嚴重,只是普通咳嗽。“白天公司不好請假,晚上來求診比較方便。”
△候診區等待的家長和孩子
記者隨機採訪了10位元家長,其中6位家長都表示是因為白天上班公司很難請假,所以只好晚上帶孩子來醫院。有2位家長說道,7點多來的時候夜門診的名額已經沒有了,所以分診護士給掛的急診,不過自己知道孩子的病不嚴重。有一位孩子家長對沒有看到夜間門診表示遺憾,他認為門診醫生的水準還比急診還要更好一些。
【一項制度:夜間門診難解“病患眾多”】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醫院日門診量最高達9000人次,人均日門診工作量全省第一。
醫院急診科主要承擔著成都市及周邊地區兒科、產科危重病人的接診和轉運任務,急診主要接診一到三級的病人。
由於夜間求診的患兒較多,所以醫院設立了夜間門診,以此來緩解急診的壓力。 夜間門診從17:30到23:00,不過限掛100個號,超過之後病人將被分送到急診進行診治。以現在醫院急診資源治療危重病人完全足夠,但是一些患者只是普通疾病卻選擇夜間前來醫院就診,使得夜間門診、急診人數過多,就診擁擠,等候的時間過長。
記者的走訪調查中,不少家長都表示來醫院等候的時間基本在2—3個小時,有時可能還會更長一些。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門診部主任林燕說道,醫生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坐診,基本兩三分鐘看完一個患者。“為了看病水都不喝不上廁所,不吃飯也是常事。”
△科室外依然是長隊
林燕表示,開設夜門診,並不簡單是增加醫生的數量,還包括醫生助理、化驗、收費等一些列部門進行配合,按照目前的狀況,想要增加夜門診的數量基本沒法做到。
【夜間,該如何帶孩子看病?附全市開設兒科門診醫療衛生機構圖】
今年3月14日,針對兒科就診難的現狀,成都市衛計委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提升產兒科服務品質的通知》,要求各區(市)縣將轄區內產兒科服務數量、品質情況列入重點監測範圍,按照區域人口總數和出生人口數,調整產兒科及新生兒科資源配置,動態增加床位及醫護人員。各級開設兒科的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引進和培養兒科醫生,在分配制度和晉升上給予兒科醫生政策傾斜。同時要求各級婦幼保健機構根據自身情況開設兒科夜間門診或急診,綜合醫療機構按照市衛計委醫政處要求開設兒科夜間門診或急診。
為了方便患兒家長按需求醫,市衛計委還公佈了全市開設兒科門診醫療衛生機構圖,並標清了日夜間門診。
按照《急診病人病情分級指導原則》,家長們其實可以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盡可能選擇就近的醫療機構,儘量做到基層首診,或者選擇次日白天再到醫院進行就診,從而緩解到大醫院兒科看病的人群壓力。
全市開設兒科門診醫療衛生機構圖
▽▽▽
文 | 成都商報記者 康耕豪圖 | 攝影記者 劉海韻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