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輛警車被秒速超車,而司機,居然是一個6歲小孩……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孩子當司機是因為老爸想讓他練膽……
團長知道,在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會有個英雄夢,特別是對於小男孩來說,超人、冒險家、賽車手……一定都酷斃了!
而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們能變成大膽孩子。
每一個小男孩家裡,一定都有這樣一個小賽車跑道,
▽ 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賽車,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 而像這種風馳電掣的體驗,不僅僅是孩子,家長們一定也覺得很刺激。
▽ 這麼專業的裝備和比賽,那就更炫酷了!
然而,用火三輪和警車飆速,這麼大膽的做法真的讓團長目瞪口呆了……
更哭笑不得的是,司機居然是個僅僅6歲的孩子!
【事件回顧】
【驚呆!三輪車秒超警車 司機竟是個孩子】
2日晚9點多鐘,重慶沙坪壩沙區110快處隊民警李強、張濤正駕車巡邏。“我們沿著路面巡邏,警車時速大約四五十公里。”李強回憶,當車開到富力城附近時,突然從警車的右後方傳來摩托車的轟鳴聲,聲音越來越大,瞬間就超過了警車。
兩名民警看了看這輛車,是一輛紅色的三輪車,兩人推測,這輛車時速起碼在60公里以上。
讓民警更驚訝的是,在超車那一瞬間,他們看到,開車的竟然是一個身高剛剛過三輪車把手的小男孩。
“當時我們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考慮到安全問題,急忙驅車去看。”民警駕車追上這輛三輪車,這下看得更清楚了:確實是一個小男孩在駕車, 孩子戴著頭盔,雙手握著把手,站在車上掌握著方向,貌似對駕駛很熟悉。小男孩的身後坐著一個大人,雖然看到有警車在身邊並駕齊驅,但他只是看了看民警幾 眼,並未讓孩子停車,一副很淡定的樣子。
【荒唐!父親突發奇想 讓孩子開車練膽】
見三輪車上的成年人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很危險,民警只好喊話,讓他們靠邊停車。三輪車這下才逐漸刹車,停了下來。
經詢問,開車的小男孩今年剛滿6歲,而座位上的男子是他的父親李先生。30多歲的李先生就住在富力城,買了這輛三輪車平日幫人送點貨物。當晚父 子倆外出後回家,李先生見路上車輛稀少,便突發奇想:“么兒,想不想開下車。”6歲的兒子原本就對車十分感興趣,便高興地答應了。為了安全,李先生還給兒 子戴上了頭盔,自己一直坐在兒子身後對他進行“保護”。
民警嚴厲批評了這位不靠譜父親的荒唐行為,6歲孩子危險意識不強,但作為父親應當為孩子的安全負責,並且應當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規。
“我真的沒想那麼多,就想讓兒子開開車,可以練一練膽量。”李先生表示,直到民警喊住了他,他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行為不妥。
【律師提醒:孩子駕車出意外 家長要擔全責】
重慶昂正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朝敏稱,6歲兒童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嚴禁駕駛機動車,即使父親在旁指導,也是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如果小孩的駕駛行 為給其他車輛、路人或小孩自己造成傷害,那麼家長作為法定監護人,要承擔全部責任;如果造成嚴重後果,家長有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膽小”不是孩子的錯!】
被欺負了不敢說,在生人面前畏畏縮縮,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膽小並不一定算是缺點,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容易畏懼外界的事物,而不敢張揚自己的天性。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膽一些。
然而,在“練膽”之前,家長先應該弄清楚孩子到底為什麼膽小!
1、自然心理規律,對未知事物產生恐懼
首先,家長們應該明白“恐懼”這個概念。恐懼是孩子在 社會化過程中自然而然出現的一種基本情緒。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他們不知道的事物,他們不知道這些未知事物會不會突然發生巨大的聲響,什麼時候會對他們發起攻擊,能否對他們原本安定的 生活產生影響……
孩子天生想像力豐富,他們善於將想像的東西與現實結合在一起,從而“看到”或“想到”大人無法理解的恐懼。這種恐懼,其實是一種自然心理規律,家長們不必過分緊張,做好解釋工作便能夠解決。
2、家長保護過度,孩子缺少獨立面對的自信
除了自然心理規律,不少孩子畏畏縮縮的原因可能要歸結于家長保護過度。
西西媽:總覺得過去對女兒代勞太多了,事無巨細都幫她做,現在女兒都8歲半了,想要鍛煉她的獨立能力,可是她太膽小,看見生人不敢說話,沒有人帶著根本不敢跟小朋友玩。就連獨自睡覺都死活不願意,天天哭天天鬧……不想縱容她,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鍛煉她的膽量,煩惱!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過細,怕磕著、怕摔著、怕有任何不適意,總把孩子帶在身邊,形影不離,使孩子形成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和被保護意識。當孩子逐漸長大時,保護的慣性照樣持續,沒能根據孩子的能力發展適當“放飛”,結果是孩子離開大人就害怕。
3、孩子曾經被嚇,心理上留下陰影
費費14歲:我一直到現在都特別怕打雷,因為小時候在姥姥家住,一到颳風下雨的時候我都覺得害怕。姥姥為了止住哭鬧,經常說:“你再哭,風會把大灰狼帶來的,小心被吃了!”
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嚇唬孩子;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畫面、一些故事講了可怕的內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發事件,如著火、跑水等都會嚇著孩子。而一旦沒有做好疏導工作,這些經歷都將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陰影,造成孩子膽小。
4、孩子與外界交往太少 對陌生人和群體不適應
有些孩子從小很少出門,很少與人交往,除了父母、長輩在一起,極少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也很少有走親訪友的機會。長期以往,便會導致孩子交往能力萎縮,怕見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講話。
【幫助孩子“練膽”意味著走極端?】
當家長遇到孩子膽小這些問題時,常常會苦惱而又無可奈何。孩子不敢上臺講話,家長便逼著去;孩子不敢獨自出門買東西,家長便一把推出門外;甚至,像新聞裡的爸爸一樣,為了讓孩子“練膽”,居然帶著孩子和警車飆速!
可是,幫助孩子練膽並不意味著就要走極端,不加思索地把孩子推出去,這樣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那麼,心急的家長遭遇孩子的膽小,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1、首先,請鼓勵孩子,不要恐嚇
同樣是讓孩子上臺演唱,媽媽A說:“你怎麼那麼沒用,你看其他的孩子都去了,你不敢去的話,我就不愛你了!”另一個媽媽B說:“寶貝兒,不管你怎麼選擇,唱得怎麼樣,在媽媽心裡,你都是最棒的。不過你要是實在不想上臺,那我也不勉強你,只是媽媽真的會覺得看不到你那麼棒的演出好遺憾。”
當孩子恐懼時,最好的做法是讓孩子消除恐懼,而不是逃避恐懼,或是用另一個恐懼來“鎮壓”孩子。孩子不敢與人交往,害怕獨立完成生活的每一件事情,家長應該採用鼓勵的方式,輕輕地將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則成為孩子背後堅強的後盾。
2、耐心解釋,讓孩子知道真相
幾乎所有的恐懼都來源於無知、不確定等等因素。那麼,家長應該從源頭對孩子解釋事情的真相。
同樣是對雷電恐懼,媽媽A說:“沒關係,不用害怕,媽媽在……”孩子一時心安了,但是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而媽媽不在身邊,她就怕得哭起來。
而媽媽B說:“不怕,‘呼呼’的是風聲,‘轟隆隆’是打雷,它們是因為XXX這些原因產生的,這很正常,很快就過去了。”孩子似懂非懂,但知道這些都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沒有必要害怕。
3、讓孩子學會社交和旅遊
我們常常覺得美國人有一種不服輸、無所畏懼的精神。那麼美國家長是如何鍛煉孩子的膽量呢?
在他們的眼中,社交和旅遊是極其重要的方式。從小就讓孩子學會社交,讓孩子跟小朋友玩,使孩子在與陌生夥伴的 玩耍中,鍛煉膽子。外出野游時,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當“先鋒官”,讓他們在前面為家人“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遇到危險地段,家長讓孩子自己判斷危險程 度,然後讓他們想出化險為夷的辦法。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涉險、冒險精神不無益處。
或者帶著孩子玩滑板、攀岩、登山……這些戶外活動也能夠給孩子自信和膽量!
4、培養生存小能手
美國家長的“練膽教育”,還有一點是國內家長絕對想不 到的,那就是對孩子的技能培訓。美國家長認為“藝高人膽大”,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生存技能,長大了就不會怕這怕那。
所以,家長們從小就教孩子學習各種生活技 能,比如做飯、修理電器、駕駛,等等。美國的一些孩子五六歲時就可以參加“野外夏令營”,獨自在野外生存一周;七八歲時,就已是家裡的“電器工程師”和 “廚師”了。從小便能獨當一面的孩子們,長大以後還有什麼可畏懼?
文 | 綜合自網路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