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響孩子一生的幾句話,每個父母都應該知道

與初涉人世的小寶寶對話是一門微妙的藝術。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護的,有時您的無心之語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前兩天小護媽去朋友家做客,因為小孩子太調皮了,媽媽無意間說了句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扔進垃圾堆裡,小孩子當時就嚇哭了,一直抱著媽媽胳膊,說不要扔了他,他害怕,雖然說不清話,但其實他的內心還是清楚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後來朋友也是費了好大勁好不容哄好了小寶寶,當時可能也是給小孩子的心理留下了小小的陰影了吧。

所以說,家長在跟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一定呀注意你的措辭,小孩子雖然可能說話不清楚,但是他們還是能聽懂的家長的話,可能你有意無意的一句話,也會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或是留下大大小小的陰影。經過這件事,小護媽也總結了四句話不能和孩子說,媽媽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1)媽媽不要你了

這是很多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有時候可能是為了嚇唬寶寶而隨口說出的,有些家長是經常說。尤其是在寶寶不聽話或是哭鬧的時候,家長經常會隨口而出:“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其實家長們可能不知道,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複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2)你是爸爸媽媽垃圾桶裡撿來的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對自己從哪裡來的都很好奇,就會去問自己的媽媽。而家長的回答基本都是從垃圾桶撿來的。小護媽小時候爸爸媽媽也跟我這樣說的,甚至當時都假裝打電話讓親生父母來接我走,因為我不聽話,當時在家裡嚎啕大哭,特別害怕被送走。

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係產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而孩子的提問也恰恰反映出它們的長大,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生好奇,父母應該用生動而科學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而不是讓他們產生恐懼或是害怕。

(3)再不聽話就打你

以前我家小護一帶她去超市就這個要那個要,有時候不給買就直接坐在超市的地上嚎啕大哭,而小護的爸爸脾氣比較大,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再哭我就打你了!有時候真的挨到身上了,小護就立馬不哭了,他知道爸爸可能真的生氣了,導致現在小護對爸爸一直都有點敬畏,不太敢和爸爸撒嬌。

而專家表示,恐嚇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孩子做出種種挑釁的行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會在內心裡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麼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而這一類空洞的話,一方面可能真的對孩子有用,她會很聽話,而另一方面只會降低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效果。

(4)我說不行就不行

就好比大男子主義一樣,父母感覺自己是大人,說的話都是對的,小孩子必須要聽大人說的,按照大人的思想來走路來成長。這樣才不會走彎路,才會健康成長。而這種思想好像從古代到現在一直都沒有被改變。

而這種源于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觀念。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導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以後上學了可能也會用這種做法對付比較小的孩子或是弱小一點的。所以說家長一定不能輕視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應該把他們當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小護媽媽總結:

畢竟孩子身心還是很脆弱的,沒有什麼安全感,對父母的依賴性也是很強,所以說家長在說出某些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然很容易傷害自己的孩子。家長有些想法做法也要改變,不要感覺自己是大人做什麼都對,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也需要公平和尊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僅是小寶寶要成長要改變,家長也是一樣,需要改變需要成長。我們只有讀懂了孩子,教育才會美好而簡單。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