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國最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之一,一提到北京過年的風俗就不難想到對聯,而字聯則是對聯的一種別具一格的形式。2017年是農曆丁酉年,生肖排列屬雞,俗稱“雞年”。在浩瀚的聯海中,有不少嵌有“雞”字的佳聯妙對,讀來趣味橫生、回味無窮。馬上就要過年了,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十對“雞”字聯,並祝福北京以及全國的朋友雞年大吉!幸福平安!
01
【出處】宋末元初人沈義甫,與友人于草堂共坐論文,沈出上聯:“草堂中,蛙鬧劃歌,和出鼓聲笛韻。”友人對以下聯:“雪地裡,雞行犬走,踏成竹葉梅花。”聯語全用比喻,出對句各自前後照應,交錯成文。上聯,蛙鬧如鼓響,蚓歌似笛音;下聯,雞爪留痕,形似竹葉;狗足踏雪,印如梅花。上聯繪聲,下聯繪形,如樂師組曲,如妙手丹青。
02
【出處】明代戶部尚書年富幼學時,家門前樹上有鳥巢,一夜刮狂風,枝斷巢傾掉落於地,雛鳥亂叫,他的老師即景出聯要年富對:“風墜雀巢,二三子連案及地。”小年富見落枝砸塌雞窩一角,雞見月光以為天將曉而啼鳴,也即景對出下聯:“月穿雞屋,四五聲金膀啼鳴。”聯語各用諧音,“連窠及地”是其師望年富“連科及第”,“金膀啼鳴”是年富自己決心“金榜題名”,又嵌入數字,甚覺自然、舒緩。
03
【出處】明代上杭縣有白水漈,有人就其風物作聯“白水漈頭,白屋白雞啼白晝”以征下聯,沒有人能對上。後來一個叫林大欽的書生路過此地,聽鄉人說有個地方叫黃泥壟,因此對出下聯:“黃泥壟口,黃衣黃犬吠黃昏。”聯語以四“黃”字對四“白”字,對仗工穩,情趣相同。
04
【出處】相傳從前有兩秀才,為求取功名多次參加科考不錄,半生落拓。一天,兩人在梨樹下以酒澆愁,甲秀才見一雞踏筒箕(淘米竹器),箕翻把雞扣在箕下,便即景吟出上聯:“雞踏箕沿,雞飛箕翻,箕罩雞。”乙秀才正構思下聯,見一驢拴在梨樹下,靠樹蹭癢,梨子落下打在驢身上,馬上應聲對出下聯:“驢系梨樹,驢碰梨落,梨打驢。”聯語以“箕”與“雞”音同、“梨”與“驢”音近而諧音成巧,章節跌宕回環,饒有趣味。
05
【出處】清代一待選“童生”為兒子請外省一秀才為師。一日,“童生”和秀才一起漫步于田野,老童生出聯考秀才:“豆葉荒田雞腿壯。”秀才馬上對出下聯:“杏花歸路馬蹄香。”此聯妙在“雞腿”“馬蹄”四字,“雞腿”是草名,豆地裡莊稼荒蕪,自然草長得茂密;下聯奇峰突起,本有古詩“踏花歸來馬蹄香”的名句,秀才稍加變化,便與上聯組成了一幅田園圖。
06
【出處】清人周起渭幼學時,其師以校外農家母雞下蛋為題出上聯考他:“母雞下蛋,‘谷多穀多’,只有一個。”周以“小鳥上枝,‘酒醉酒醉’,並無半杯”相對,其師讚歎不已。“谷多穀多”擬母雞下蛋後叫聲,為象聲詞,“酒醉酒醉”擬小鳥叫聲,亦為象聲詞。綴聯句,串物事,構思甚巧。將叫聲與結果進行比較,更有趣味。
07
【出處】相傳一位姓郭的舉子赴京應試,途中住旅店,店家有一聯句“雞啄銅盆嘴敲鑼”求對,當時舉子沒能對出。到了京城,主考官出“馬過石橋蹄打鼓”上聯,令諸舉子對下聯。大家抓耳撓腮,都對不出。郭某忽然想起途中店家求對之句正好和這上聯能配對,就以此應答,主考官大加讚賞。
08
【出處】清代聯家梁恭辰撰《巧對續錄》中載有一短聯:“蛇吞象,雞啄蚶。”此為一副借助形象來進行比喻的巧對。上聯喻指人之貪心不足,俗語說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這個意思;下聯用雞嘴被蚶夾住隱指不能開口。聯語巧排俗諺,比喻生動形象。
09
【出處】民間流傳一雙關聯語甚妙,聯曰:“烏啄烏頭烏頭醉;雞扒雞冠雞冠搖。”上聯第一個“烏頭”是含有劇毒的草藥草烏頭,第二個“烏頭”指烏鴉的頭。烏鴉因啄了劇毒的“烏頭”而醉。下聯第一個“雞冠”指雞冠花,第二個“雞冠”指公雞的冠子,因公雞在雞冠花下扒食,所以雞冠不停地搖。此聯描寫烏鴉、公雞之狀可謂逼真形象。
10
【出處】為了推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改革主張,陶行知於1927年在南京市郊創辦了曉莊師範學校。開學典禮那天,他親自撰寫了一副別開生面的對聯,張貼在會場兩邊柱子上,聯曰:“和牛馬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此聯文字不長,卻容納了這麼多的牲畜和農作物名稱,讀來感到貼切工整而無拼湊之感,實屬難得的佳聯巧對。開學典禮上不寫鼓勵學生勤苦學習的對聯,而宣導這種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思想,至今傳為聯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