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大約會記得,作為演員的周星馳留在大螢幕上最後一句經典臺詞是2008年的《長江七號》,滿是周氏的戲謔和無厘頭:我覺得我好英俊。
那一年,周星馳46歲,白髮乍現。人們在《長江七號》裡看不到尹天仇、零零發、至尊寶、唐伯虎或是阿星的影子——那些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周星馳去演繹的搞怪的無賴的又打不死的小人物,一面是撲街仔的窘迫邋遢,一面是自欺欺人的意氣風發。
心照不宣,莫名心疼,《長江七號》之前的周星馳,就是有這般的觀眾緣。
電影《長江七號》的截圖
大家統一而團結,香港影壇有愛稱演員的傳統,偉仔、華仔、發哥,最受寵愛的是張國榮,榮少。
而早年從影並非一帆風順的周星馳在自己不到30歲的時候就在影迷的擁戴中有了星爺的稱謂,其中膜拜,自不必多言。
然而《長江七號》開啟了周星馳的評論兩極時代,喜歡的繼續喜歡,不喜歡的甩一句“星爺老矣”,經歷了《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的消耗,到了這次的《西遊伏妖篇》,輿論開始反彈,豆瓣最高票的短評這麼寫:周星馳徐克,你們缺錢直接給大家個支付寶就行了。真不用這樣。
被擁戴,被刻薄,你心目中的周星馳,還英俊嗎?
1
挺尷尬的一個事情是,一部西遊記,確實撐起了華語電影的半壁江山,排除《大鬧天竺》這種打著西遊聲勢的擦邊球,豆瓣裡光名字裡帶“西遊記”的影視作品有105部,比另外三大名著加起來還多。
西遊記架構起來的世界觀分為兩派,一派是1986央視版的《西遊記》,那裡面被臉譜化的師徒四人和有名有姓的妖魔鬼怪們,是根植在幾代人心目中難以撼動的經典,從某種程度上說,借著80年代電視機的普及,以及而後3000多遍經久不衰的重播,它的影響遠超吳承恩的《西遊記》原著。
在這一重世界裡面,孫悟空是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唐僧慈眉善目,八戒憨態可掬,沙師弟只會說“師父被妖怪抓走啦”,一台攝像機走了全國26個省份、中間屢屢被央視中斷資金的老一輩的電視工作者,為人們構建的是一個簡單乾淨的二元世界,簡單到什麼地步呢?一直到許多年後,我們回想起那些妖魔鬼怪,竟能生出可愛和憐惜的感覺來。
另一派則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它的殼子是無厘頭的、鬧騰的、打破一切規則和傳統,但底子卻是徹骨的悲傷和無奈,至尊寶你怎麼選,要不戴上緊箍咒,放下一切,西行取經。要麼眼睜睜地看著紫霞死去。
哪裡是什麼蓋世英雄,齊天大聖,最後城牆上那句“他好像條狗啊”已經被傳頌了千萬遍,流連於這個世界的信徒們在至尊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周星馳的西遊一點兒都不美好,就是硬邦邦血淋淋的現實,再怎麼神采飛揚的無憂無慮的至尊寶,都會變成一條狗,再怎麼風華絕代春三十娘,最後還得委身那麼醜的二當家,愛的死去活來的紫霞和白晶晶還不是都不得善終。
那年英俊到不行的周星馳,借著西遊的名頭推給我們的是一個無比殘酷的邏輯——生而為人,就是來人間受苦的。
2
沒什麼孰優孰劣,86版《西遊記》是孩子世界裡永不熄滅的英雄夢想,《大話西遊》則是遍嘗生活困苦之後心領神會的成人寓言。
一定程度上,周星馳在華語影壇的地位正是由對這份世界觀的挖掘和鞏固而奠定的。好的喜劇,都有個悲傷的核兒。
《西遊伏妖篇》讓人失望的地方恰恰在於,熱鬧是熱鬧了,但是那個“核兒”的打磨確實太過粗糲潦草,這才讓一眾粉絲感到陌生和失望。
電影《西遊伏妖篇》劇照
大約是走進電影院前看了不少朋友圈傳來的差評,看完《西遊伏妖篇》,倒是覺得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爛,它當然算不上一部多麼出彩的電影,但也絕沒有一路行銷號和帶路黨說得那麼不堪。
真說圈錢坑觀眾,朋友你看了《長城》和《擺渡人》了嗎?
86版和《大話西遊》是兩極,一個貌合神不合,一個神合貌不合。關於《西遊記》,還有一股一直被忽略的力量,就是吳承恩老爺子的原著党,取材於民間傳說的西遊記成於明代,但故事源頭可以一直追溯到元朝。
中國人的世界習慣忍受,生存邏輯歷來是“去他媽的,活下去就好”,在86版《西遊記》和《大話西遊》出現之前的千百年裡,孫悟空在老百姓的世界裡就是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異類,除了後人熟知的厲害,他還有藐視一切規則禮法的傲慢,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執著,他的英雄色彩並不在於戰鬥值,而是對於自由的渴望和一切不合心意之事的反抗。
在一個提倡逆來順受的國度裡面,反抗精神自有他的寶貴。我們愛孫悟空,我們愛周星馳,說到底是,即使知道一切反抗會失敗,結局是悲劇,但老子還是這麼幹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西遊伏妖篇》收穫了不少原著黨的認可,在吳承恩的西遊裡,悟空有乖戾暴躁的一面,佛心和神性是隨著取經路一點點凸顯的,而唐三藏,迷戀“禦弟哥哥”的朋友,可以找來原著看一下,你的世界大約會崩塌的。
3
《西遊伏妖篇》最大的驚喜是長長的字幕放映完畢,周星馳和徐老怪化身清潔工——9年之後,周星馳以這樣的方式在大螢幕上露了一把臉。
紅衣黑帽,灰白相間的頭髮成了標配,他拿著喇叭喊:不是大片,所以沒彩蛋。如果是大片,怎麼會沒彩蛋呢。後邊緊跟著一個周星馳標誌性的笑,然後黑屏,燈亮。兩個老頑童的西遊幻夢完畢,一如既往,喜歡的繼續喜歡,不喜歡的:我靠,這回是什麼鬼?!
從外在而言,周星馳確實沒有那麼英俊了,“星爺老矣”成了既定事實,借著吳亦凡的嘴巴,《西遊伏妖篇》讓人最為觸動的是那句“而我只是一個凡人”。
而周星馳也只是一個凡人。
很多人譏笑他販賣情懷,相比於《大話西遊》,《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的角色設定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雷打不變的是《小刀會》和《一生所愛》的配樂,熟悉的旋律響起,悟空出場時還是大英雄的樣子,一生所愛在白雲外,還是戲裡戲外解不開的悲哀。
不買帳的,覺得周星馳墮落成了涼油炒冷飯的精明商人,對嘛,《一生所愛》放在《大話西遊》裡是紫霞和至尊寶逃不開的宿命,《西遊降魔篇》裡是多少往事在心頭、“我一直運氣不好,我還有機會嗎?”的愴然。
但到了《西遊伏妖篇》再用,大約是故事線被特效壓得太過孱弱,說得刻薄一點兒,演員們的表演都不大配得上這個歌兒了。
但是被廣泛質疑的演員陣容,對國產電影目前的操行稍有瞭解的朋友,大約都能懂這並非周星馳能全權決定的事。
林允在《西遊伏妖篇》中飾演小善。
觀眾緣這東西有時候根本沒道理可講,吳亦凡全程掉線的演技白瞎了那些好像只有周星馳能詮釋的臺詞,林允比《美人魚》時期進步了不止一點,但是再怎麼賣力,好像跟紫霞也差了一萬個舒淇那麼多。
可不管外界買不買帳,是感動或是譏諷,周星馳就是死活不肯換掉配樂,心疼他的,給這份堅持意淫出來一個分外憂傷的動因:紫霞留在他心裡的那一滴淚,他始終是忘不掉的。
4
周星馳的偶像有兩個,李小龍和孫悟空,此外他還是個漫畫迷,熱衷《多啦a夢》等卡通片,對不善言辭的周星馳來講,這些愛好支撐著他走過困窘和算不得開心的童年,也多少投射著他不善於向外人表達的內心。
所以他的電影裡,永遠有兒童視野裡的大英雄,有兒時的漫畫書和棒棒糖,《西遊伏妖篇》被罵慘了的比丘國一段,馬戲和氣球,機器化的紅孩兒,從場景上來說,周星馳和徐老怪聯起手來,造了那麼一場童年的夢,成人看到這裡,多了邏輯推理,多了權衡計算,多了莫名其妙和為什麼。
唐僧初到比丘國
倒是看電影時旁邊一直咋咋唬唬的小朋友看到這裡,奶聲奶氣地跟一旁的大人喊:媽媽,這個王國好漂亮啊。
從《長江七號》開始,圍繞著周星馳,關於“星爺變了嗎”的爭論就不絕於耳,但是如果真的是一路認真看周星馳電影下來的觀眾,既不會對這個句子有什麼疑問——他也許會力不從心、會江郎才盡,但這個人真的沒什麼變化——也不會是那種輕易被“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行銷套路忽悠的人,誰也不欠誰的,周星馳拍他的電影,愛看就看,不愛看罵罵也沒什麼,多簡單的事情。
關於周星馳,他的孤獨,他的不近人情,結交不下朋友,錯過一生所愛,電影世界之外,你很難去說周星馳有多麼成功。
這或許是一切真正在喜劇上有所建樹的人的宿命,製造了無數快樂,自己卻無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搞怪無厘頭,極盡搞笑之能事,人們拍著腿笑到肚子抽筋,他們的眼神卻是疏離和孤獨的。
《西遊伏妖篇》沒有安排路演,在前期採訪中,有記者問到“江郎才盡”的話題,周星馳回答得很坦蕩,是啊,就是江郎才盡了,但是沒辦法,還是喜歡拍電影。
周星馳與徐克
是,這次的《西遊伏妖篇》沒有那麼好,但拋開網上那些人云亦云的口水,理清暗含的邏輯線,周星馳西遊世界的精神內核,並沒有多少變化。
他為什麼不換掉《一生所愛》,因為一切早註定了: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相比於86版《西遊記》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自己確實更偏愛周星馳建構的西遊世界。
英雄當然是好的,但如果大聖和聖僧都是凡人,我們在人間的一切貪婪軟弱妥協投降,不就都變得不那麼難接受了麼?
周星馳版《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每日人物(meirirenwu)
文 / 矮 木
編輯 / 小 金
一個編輯
你會二刷《西遊伏妖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