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年溥儀,一個英語好到沒朋友的小資boy

撇開倒楣皇帝的標籤,青年溥儀實際上稱得上是一個好學有抱負的年輕人。儘管於紫禁城內的童年陰影和生於夕陽王朝的負擔時刻籠罩著他,他卻一直試圖充實學識,想法兒讓自己快樂地活著。

如果成為一個公民後的溥儀生在一個自由經濟的時代,那麼他很可能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英語老師。

溥儀英文手跡

在回憶錄《紫禁城的黃昏》中,作者莊士敦公佈了大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英文手稿,照片中的英文字跡工整優美,線條流暢,足以令無數現代人折服。1946年的東京審判庭上,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戴著同聲傳譯的耳機,而溥儀沒有。當法官用英語提出質詢時,溥儀對答如流。

莊士敦為溥儀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東京審判時,溥儀對法官的英文質詢回答流利,不需要翻譯。

這位長在紫禁城的小皇帝自幼學習英語,在習得基礎的語法和詞彙後,他先後閱讀了《伊索寓言》、《金河王》、《愛麗絲漫遊仙境》等著名經典,英語進步很快,最終能夠翻譯成套的四書五經。

不僅是語言方面,在洋人教師莊士敦的引導下,他對西洋的歷史、地理、政治及生活方式都極感興趣。於是,那段日子裡,紫禁城內出現了這樣一個潮人——光著膀子踩著白皮球鞋打網球的溥儀,彎著腰在烈日下擺弄一下午照相機的溥儀。

在建福宮球場打網球的溥儀

儘管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帝制,但溥儀和背後的政治集團,仍在為復辟不斷嘗試,老師莊士敦希望溥儀認真學習中西精闢,重返皇位,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耳濡目染,溥儀學著莊士敦的樣子穿西裝,大量置辦可以配在身上的零碎:懷錶、戒指、袖扣、領帶……

在書本、照片、西洋物件和莊士敦的講述中,溥儀由衷地讚歎西方的進步。他剪去了辮子、配了眼鏡、廢了太監製(莊士敦曾痛斥太監制度違反人性、極其殘忍,但溥儀在其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稱是為了防止太監加害自己),為了騎自行車把宮裡的門檻都砍了,在紫禁城裡裝上了電話,還把胡適電召進宮聊了聊天。

不僅於此,年輕的皇帝心中還有一個遠大的夢想,赴西洋留學。他曾讓弟弟溥傑幫他從宮中偷運出許多文物,想著能賣了供自己出國留洋。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溥儀已經按捺不住出洋的迫切心情,打算先秘密逃出紫禁城到外國公使館,他天真地想:“只要我自己出了城,進到外國公使館,就算木已成舟,不管是王公大臣還是民國當局,就全沒有辦法了。”

但清室的一眾王宮大臣是絕不會贊同皇帝出洋留學的,他們唯恐皇帝一走,便失去了民國的優待,也失去了奢侈享樂。1923年2月25日,在溥儀預定出逃的前一小時,不知哪個太監報告了內務府,溥儀還沒來得及走出養心殿,就聽說王爺下令,各宮門一律斷絕出入,紫禁城全部進入戒嚴狀態。

身穿西服戴墨鏡的溥儀

自此,溥儀的留學計畫以徹底失敗告終。他繼續像一隻囚鳥一樣守在宮中,直到被趕出宮。此後的人生軌跡,便偏離了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

文 / 衛詩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