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界這一陣子有點不太平,尤其是在相聲圈。那對兒師徒反目互撕的戲碼,讓搬著小板凳的吃瓜群眾們看了個嗨。
有人說,曲藝界的師徒關係是舊社會的產物,沿革了上百年,本來就說不清道不明,撕逼的事兒常有,“因為這圈裡就沒好人”。
生於1881年9月29日的王瑤卿,可以給當下那些曲藝界的角兒和腕兒們實力打臉。
京劇宗師王瑤卿人送綽號“通天教主”,一是說他在京劇表演藝術上成就卓越,二是說他桃李滿天下,徒弟遍梨園。
“通天教主”在當時的腕兒有多大呢?
王瑤卿是曲藝世家,本人9歲學藝開蒙青衣,16歲時即進入名角如林的“福壽班”,21歲進宮給慈禧唱戲,和他搭戲的是當時的國民男神、中國第一位電影明星譚鑫培,28歲時候破天荒第一次以旦角唱大軸、掛頭牌、挑大樑,可以說以一己之力,使生旦並駕齊驅。
譚鑫培、王瑤卿在《汾河灣》中的扮相。
從他開始,京劇旦行獨立門戶、自成一派。之前街上老百姓傳唱的流行歌,是老生的“我本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後來成了“王寶釧來至在都察院”。
這樣的藝術成就,比如今相聲界那位高了不知道幾個“等次”吧!
更可貴的是,王瑤卿中年嗓子唱毀了,不能再登臺表演,開始一門心思教徒弟。
王瑤卿應該是中國京劇界授徒最多的一位導師,弟子據說足有400人以上。徒弟們也都是大腕兒,比如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還有趙桐珊、于連泉、榮蝶仙、徐碧雲、王玉蓉、朱琴心等等等等,這一串名字隨便拎出一個來,都是當時一線的頂級大咖。
王瑤卿的四位徒弟——京劇四大名旦合影,梅蘭芳(中)、尚小雲(右)、程硯秋(前)、荀慧生(左)
王瑤卿收徒弟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培養出來,再用一紙合同圈起來給自己掙錢。
凡有登門求教的,通天教主都是來者不拒,殷勤指授。不僅如此,還要“凡所指點,無不各如其分,顯譽成名”。
通天教主的這些徒弟裡,最出名的是梅蘭芳。梅先生的京白十分出名,即是由王瑤卿加以指點。不僅如此,王瑤卿還幫徒弟梅蘭芳編排劇本,從劇本、唱腔以及場子的穿插,無不用心指點。
再說同為四大名旦的程硯秋。
程硯秋原本嗓子極好,後來倒嗓出不來“正音兒”,同行們都為他惋惜,覺得他再也唱不了了。
“通天教主”為徒弟程硯秋嚴予訓練,為其創腔,幫其吊嗓,還把自己壓箱底兒的代表劇碼傾囊相授,並設計了適合程硯秋嗓子條件的唱腔,專走偏鋒,獨創一格。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可在德藝雙馨的王瑤卿看來,這句市井俚語不過是小人之心,他也從來沒擔心過“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
王瑤卿從來也沒想過把誰培養成接班人、少班主,所有徒弟一視同仁。
荀慧生原唱梆子花旦,後改京劇,王瑤卿不僅把自己的看家戲都授予荀,還把革新了的花衫唱腔及表演也傳給他,荀慧生的花旦戲“得瑤卿之神髓”。
不僅台下教徒弟,臺上也要給徒弟量活。尚小雲初次挑班,王瑤卿親自為他把場,並讓尚演出名劇《乾坤福壽鏡》。
要知道這齣戲可是王瑤卿的拿手戲。為了幫襯徒弟,通天教主改扮丫環為徒弟助演,演出轟動申江,尚派自此一炮而紅。
1954年,王瑤卿因病逝世,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在追悼大會上致辭:“王瑤卿先生沒有藝術上的門戶之見,派別之見。因此他才能夠革新,才能夠創造。"
師父名頭大,教出來的徒弟們名頭更大,可為啥不見反目撕逼和“天涯猶在不訴薄涼”呢?
不管是哪個圈兒,只要師父是誠心實意地教本事,徒弟一門心思地學本事,師徒把心思都用在藝術上,用在長本事上,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狗血的劇情了。
文/詩婉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