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我們都愛小黃人?

小黃人大眼萌》在內地上映時,首日就斬獲1.2億票房,成為內地首部單日票房過億的動畫片。那些身著藍色背帶褲、戴著護目鏡的黃色單細胞體生物,立即成了最受歡迎的大明星。

然而,這部配角上位的電影,其實故事情節並不是那麼飽滿,有點像小黃人本身,沒有主人就沒有主心骨。那麼,為什麼小黃人還是獲得了如此高的人氣呢?

下面,我們先來說說小黃人的造型。據說,當小黃人還是配角的時候,在出演第一部電影《卑鄙的我》之前,剛開始是被設計成龐大的可怕怪獸,但主創方希望觀眾對格魯產生共鳴,於是就想辦法讓他周圍的傢伙顯得沒用一些,最後小黃人就被設計得越來越小,簡單到隨手都能畫出來。而事實證明,這樣簡單的形象設計確實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接著來看小黃人的膚色。歷史告訴我們,黃顏色生物似乎能夠在卡通明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比如,皮卡丘、海綿寶寶、翠迪、小黃鴨等等。這是為什麼?

美國加州大學環境心理學家奧古斯汀表示,飽和的色彩能提高能量水準,亮色更能增加快感。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溫暖的黃色給人帶來的愉悅感,超過人類自身的想像。因此,小黃人能上位,其黃色的身軀功不可沒。

最後,就是小編想要著重談論的特點,即小黃人蠢萌純真的傻樂行為。電影中,你是否注意到笑點極低的小黃人經常自嗨傻樂呢?這應該是主創下的一步大棋,小黃人在影片中承擔了笑聲罐頭的功能。但為什麼這些蠢萌的行為會如此招人喜歡?

這得從“鏡像神經元”講起。

【二】

“鏡像神經元”是個什麼東西?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有一種“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它的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為,使人們學會從簡單模仿到更複雜的模仿,由此逐漸發展了語言、音樂、藝術、使用工具等等。這是人類進步的最偉大之處之一。

首次發現鏡像神經元的前輩,是義大利帕爾瑪大學的幾位神經生理學家裡左拉蒂、福加希和加萊希。20世紀90年代初,他們在研究恒河猴的運動神經控制系統時,把微電極插入恒河猴大腦的一個神經細胞中,然後誘使猴子做出拿花生的動作,記錄該神經元產生的電脈衝。

通常情況下,一旦猴子做出這個動作,連接微電極的監測儀就會發出“嗶嗶”的響聲,說明該神經細胞正在放電。但有一天,研究員只是偶然帶了一把花生米走進實驗室,當著猴子的面吃了起來,結果監測儀居然也“嗶嗶”地響了起來。可是,猴子並沒有做出拿花生的動作,它只是看到實驗人員做出拿花生的動作,但運動神經元居然產生了同樣的電脈衝。

這說明該運動神經元既能控制猴子做出動作,又能對同類(姑且把實驗員當作猴子的近似同類)做出的動作產生出同樣的反應,於是,三位科學家把這類神經元稱作“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表示它們就像鏡子一樣,直接在觀察者的大腦中映射出別人的動作。

因此,我們不用親身經歷一些事情,就能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的感情,體驗這種感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同身受”,鏡像神經元就是對這個詞語的科學解釋,也同樣解釋了為什麼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傳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笑聲。

所以,當你在電影院看到小黃人天真的笑聲和蠢萌的動作時,你的鏡像神經元也被啟動了,他們的笑聲和行為就在第一時間擊敗了你。因此在觀影過程中,你已經不知不覺地被小黃人拉低了笑點,當然這也是許多影迷甘之如飴的。在生活的重壓下,誰會拒絕那孩子般的“咯咯”笑聲呢?

【三】

“天使”為什麼會變“惡魔”?

有了鏡像神經元,即使沒有做出某種行為,也能理解他人的行為意圖。比如,別人手裡並沒有箱子,但如果他做著搬箱子的動作,你就能理解別人是在搬箱子,甚至還可以僅通過動作,判斷出那個虛無箱子可能的重量。

但如果鏡像神經元缺失了,人們不僅無法感同身受,而且還有可能做出令人無法理解的可怕行為。還記得去年一條“12歲小女孩在電梯內對1歲半男童施暴”的新聞嗎?

電梯監控器錄下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後,讓人們不寒而慄。在人們眼中,兒童幾乎是純潔、天真、無邪的代名詞,但這個“天使”卻幹上了“魔鬼”的勾當,有專家表示,這種極端暴力行為的發生,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性格、認知能力、當時的情緒狀態、環境因素等。

但也有人認為,從神經機制上來看,女孩的施暴行為就是由於鏡像神經元的缺失,使她不能將他人所體會的情感過程轉移到自己身上。由於喪失了共情同理心,她就不會感受到被施暴男童的痛苦了。

可見,鏡像神經元對我們有著何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認為,患有自閉症的人,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的鏡像神經元受到了損害。他們對自閉症患者的大腦皮層厚度進行了測量,發現這些患者的鏡像神經元所在的皮層要比正常人薄,而且病情越重者,這部分皮層越薄。

【四】

鏡像神經元對你有何啟示?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轟動了整個神經生理學界。有人認為,鏡像神經元對於心理學研究的貢獻,就好像DNA之於生物學。

那麼,這麼重要心理學發現,對我們究竟有何啟示?

美國心理學家有個著名的實驗叫“Still Face”:

實驗中一個四個月大的寶寶坐著,得到指示後,媽媽開始不再與寶寶互動。三分鐘後,寶寶試著和媽媽互動,也增加了自己的信號,比如更多地微笑、發出“咕咕”聲、或是試圖進行眼神交流。可是媽媽依舊“呆若木雞”,這時寶寶就開始煩躁和苦惱,最後變得痛苦和憤怒,並試圖拉扯媽媽的手或者衣服來安慰自己。

實驗到這裡,很多媽媽就進行不下去了,以至於實驗不得不停止。但有時實驗會繼續進行,直到寶寶退縮回來,放棄嘗試,陷入某種類似抑鬱症的沮喪的崩潰狀態。

從抗議,自我安慰到絕望的各個階段,都顯示了孩子有多麼依賴父母的回應,以保持自己內心世界的平靜。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本能地需要他人的協調性回應,也多虧鏡像神經元可以讓我們產生與他人的共情,從而對他人做出反應。

神經學家拉瑪錢德朗在他的TED演講中也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當一位有幻肢(幻肢即是截肢或殘疾患者仍感到自己有該肢體的存在)的病人在看到他人的手掌被觸碰時,不存在的肢體也會感到疼痛。令人震驚的是,當他們有幻肢痛時,在對他人的手掌進行按摩的過程中,疼痛感就會減輕,因為其神經元正獲取為他人按摩時,所獲得的舒適感。

因此,生活中我們通常離不開與周圍人的反應和互動。想要改善人際關係,就要學會將心比心,在互動中使自己的同理心充分發揮作用。

你也喜歡小黃人嗎?你認為小黃人的什麼特點最吸引你呢?

【拓展閱讀】

1《哈紮爾詞典》

公認的一部奇書,出神入化,紛繁複雜,完全打破了小說的固有界限,把史詩和傳說融在了一股魔鬼氣質之中。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第一部小說”,出版當年即獲南斯拉夫最佳小說獎。該書有陰陽本之分,據參考,陰本和陽本只有11行字不同,但又從來沒有誰能說清楚這11行不同究竟在書的哪個位置。你能發現嗎?

2《塞拉菲尼抄本》

這部巨作被列為“十大神秘天書”之首,書中的文字至今無人能解。卡爾維諾生前曾為本書寫下長篇推薦序,他曾寫道:“塞拉菲尼的語言被賦予了一種權力,它將要喚醒的是一個其內在語法完全顛覆的世界。”

3《尤利西斯》

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並被譽為20世紀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經被紀念為“布盧姆日”。2000年,《尤利西斯》被列為20世紀世界最富影響的名著之一。加以這部作品是否屬淫書的爭論,在西方曾兩上法庭,解禁後其影響更大。

4《玻璃球遊戲》

該書是作者回溯其一生的精神體驗的結晶,耗時十二年,這部作品對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幾乎動用了一切文學手段:詩歌、小說、書信等。附錄中三篇傳記尤為精粹,貌似互不相干,本質上卻與整部作品渾然一體,密切呼應,令人叫絕。

5《馬橋詞典》

該書的獨創性是對傳統小說文體的一次成功顛覆,出版時招致各種非議,並因此引發官司。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曾榮獲“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作品獎”中的長篇小說一等獎、臺灣最佳圖書獎、美國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