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度的消費行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1

愛買東西好像是人的通病,心情不好的時候“買買買”;心情好的時候也要“買買買”;情感受挫,繼續“買買買”;工作受阻,也要“買買買”......

但是這種一時興起的“買買買”,除了能讓當下的自己開心之外,還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我以前是個很愛買東西的人。

愛買東西的這個習慣是從大學時養成,那時的女生脫離了高中高強度的學習環境,越發地注重起自身,於是如何打扮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美就成了每個大學女生的必修課。

再加上看到別的女生開始慢慢地研究起穿衣搭配,為了不落於人後,我也偷偷地省下一部分生活費用於購買化妝品和衣物。

一旦打開了這個未知的世界,剩下的時間基本就是不遺餘力地大量投入。再加之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

“不會化妝的女人沒有未來。”

這種廣告說辭,為消費打上了合理的旗幟,會讓你覺得“對,我所有的消費都是為了更好的自己,為了自己的未來。”那時候想想好像是很有道理,投資自己嘛,一點問題都沒有,於是更加肆無忌憚地買買買。

除了化妝品,還有各種衣物,鞋子,包包,這麼買下去的結果只有一個:生活費完全不夠用。

於是出去做兼職,賺點外快,繼續投資在這些事物上,可是買得越多,發現自己越不開心,不知道自己到底追逐的是什麼,而且深深地感受到了空虛。

2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將近一個學期之後,一次機緣巧合,因為一個合適的實習機會而必須搬離宿舍,收拾行李的時候,看著滿櫃子的衣物和其他雜物,我突然驚呆了:我怎麼買了這麼多東西?

因為物品太多收拾不完,於是開始瘋狂地往外丟東西,丟了之後又心疼花出去的錢。

難怪別人總說:搬家,是最好的斷舍離。可不是,帶不走的就只好丟了。

後來我坐在行李箱上仔細想了想:我瘋狂購買的這些東西於我到底有什麼意義?

反觀我買過的那些東西,好像是所謂的“每個女生都必須要擁有的東西”,可我只是買了,並未使用過,甚至有的連包裝袋都沒拆開,只是放在那邊擺設著,等待著有一天去開啟。因為心裡總有個聲音在說“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可是實際情況是,買了一堆,只放在那邊當擺設。

既然不是必需品,那我為什麼要為了這些東西浪費精力。

丟掉了那些無用的東西之後,我發現整個人都輕鬆了。

後來我開始反思,這種過度消費行為究竟給人帶來了什麼?

1、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以致於不得不拼命地賺錢才能滿足這些額外消費。另外,人本身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真正能夠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很少,讓盲目的消費行為佔據了大量時間,反而消耗自己。

2、空虛感。購物消費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宣洩情緒和緩解壓力的好方法,但是這也僅限於合理消費。一旦消費過度,反而能產生一種“空虛感”,為了緩解這種“空虛感”,很多人又開始大量投入購買,陷入一個閉環。

3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情況,他們本身也並非有囤物癖,但只要看到桌子上放滿了東西、衣櫃裡塞滿了好看的衣物、冰箱裡全是食物,總是能感受到一種舒適和安全感,覺得“這些東西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囤積物品的習慣,其實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些人總是致力於投資不知何時會發生的未來的不安因素,要是沒了就覺得困擾以及焦躁不安。

但實際上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是為了人更好地生活而服務,是以人為核心。如果過度消費以及購買了過多的物品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不妨停下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當下的消費是必須的嗎?是對自己有意義的嗎?

同樣地,經濟學裡有個眾人皆知的80/20原則,說的是“80%的營業額都是由20%的營業員達成的”。

這個原理在我們生活中也適用,具有價值並且發揮作用的消費行為,其實只占兩成,而且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日常生活供應只靠這20%的消費行為就可完成,餘下的大部分都是一時興起的非理性消費。

非理性消費越多,我們囤積的物品也越多,人也會容易陷入迷茫的狀況,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訴求是什麼。

也有很多人在盲目的消費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尤其是現在物質過渡氾濫的社會,以及商家的推銷手段,類似“不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這種噱頭。

但是人的未來怎麼能夠被一瓶香水,一隻口紅所限制呢?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沒有未來,而和這些消費品沾不上半點邊。

當然也並非不鼓勵消費,而是崇尚理性消費,只買必需品。

因為扔東西很心疼,所以要克制住買東西的數量;因為數量有限,所以只買品質好的精品;因為品質好,所以重複利用率也高,在無形中也為我們節省了一大筆錢。

數量做減法,品質做加法,合理消費,理性購物,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作者簡介:haruko,一個老電影愛好者。

【拓展閱讀】

1、牛奶可樂經濟學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盒子裡?為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為什麼全新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得多?為什麼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為什麼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掙得多?為什麼大學教授說話語焉不詳?…… 請翻開《牛奶可樂經濟學——*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吧。一次經濟學趣味之旅即將在你眼前展開。

2、魔鬼經濟學

著名的書評人蘭茲•伯格把《魔鬼經濟學》比喻成一部偵探小說,說自己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間,吹跑書中的那股靈氣。在他看來,《魔鬼經濟學》的每一個章節都包含了一本一流偵探小說的所有元素。只不過列維特所要偵破的最終目標不是“找到兇手”,而是“揭開真實世界的偽裝”。《魔鬼經濟學》書中的幾乎每一個字都是對傳統智慧的顛覆,他們的許多發現被認為是驚世駭俗的,有些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

3、富爸爸窮爸爸

羅伯特·清崎編著的《富爸爸窮爸爸(最新修訂版)/全球最佳財商教育系列》講述了: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

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清崎遵從“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走過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清崎親眼目睹一生辛勞的“窮爸爸”失了業,“富爸爸”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清崎毅然追尋“富爸爸”的腳步,踏入商界,從此登上了致富快車。

4、聰明的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是一本投資實務領域的重量和世紀級的經典著作,自從1949年首次出版以來,本書即成為股市上的《聖經》。本修訂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礎上,由傑生·茲威格根據近40年尤其是世紀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動盪現實,進一步核對總和佐證了價值投資理論。其中大量的注釋和每章之後的點評**有價值。股神巴菲特特為本書撰寫的序言和評論是這個版本的又一個亮點。

5、小狗錢錢

今天,理財能力已成為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理財教育不僅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錢,還要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讓他們學會像富人那樣控制金錢而不為金錢所控制,積極合理地規劃自己精彩的人生,為實現夢想而努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