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音樂劇電影的應該會瘋了一樣的喜歡《愛樂之城》,這不是簡單的歌舞片,它更像是將一部音樂劇搬到了大螢幕上。
時下許多新晉導演一成了名,轉身就投身商業大製作。但達米恩·查澤雷似乎有著更為專情和清晰的職業規劃,他對爵士音樂題材強烈癡迷並且堅持不懈的向觀眾表達音樂劇的美。
牆壁上的英格麗·褒曼,霍奇·卡邁克爾的坐凳;
喬治·邁克爾的預言性亂入;
《紐約美女》《瑟堡的雨傘》《美不勝收》《雨中曲》的橋段致敬;
《無因的反叛》的翩翩起舞,這些有趣的細節都是多年浸淫的必然結果。
《愛樂之城》很好地繼承了《爆裂鼓手》的血液和理念,並更進一步,充滿愉悅和迷人非常,是對整個好萊塢的一首浪漫頌歌。
影片帶來了一個精心雕琢的愛情故事,但這個雕琢,並不僅是在故事本身。
畢竟電影主線其實也挺俗套的,歡喜冤家的模式,兩人從一開始的多次偶遇都互看不順眼不歡而散,到後來的情投意合,再到最後的“我將永遠愛著你但是我們不能在一起”。
它也同時也體現在實體層面上的場景設計,以及觀感豐富的音樂體驗。
高飽和度的明快色彩,出人意料的綺麗幻想,有意為之的年代意向以及無時無刻的美妙歌舞,在洛杉磯這個“只有郊區的特大城市”,營造出一種與其城市氣質格格不入的浪漫懷舊氣息。
好的藝術作品需要恰到好處的閒筆,它不承載情節也沒有功能性,卻是作品的性格。
即便《愛樂之城》是個愛情故事,也並沒有停止探索生活與夢想之間的妥協與傷害。
在電影的第一個小時裡,達米恩·查澤雷以現實主義的角度,為這個經典的愛情範本添加了時代性和親切感。
而描繪真摯愛情的相遇與發生,遠要比痛徹心扉的雞毛蒜皮要容易得多。這就是為什麼《愛樂之城》的後半部分並未和前半部分那樣,能在觀眾眼中留下更為深刻印象。
片尾一段What if,很催淚,看得見時光流轉,一切重新來過的樣子,切合電影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章的敘事,歎息人的感情不能輪回,畢竟一去不返。
多心的人卻忍不住多問一句:如果那樣,便又如何?
如果他們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便又如何呢?
還不是成了耀眼明星,生兒育女,將小孩託付給保姆,氣氣派派地攜了老公奔赴下一場酒會?
還不是在自己開的酒吧裡與哥們兒通宵玩耍,聽人群的歡呼,在自己的世界裡形單影隻?
夢想也許都安置了,但是彼此的愛呢?
“他們還是不要在一起的好……”影院燈光亮起的時候,聽得見導演的那一聲歎息嗎?
所以一定要在洛杉磯的街頭和山麓窮盡浪漫的手段,給這兩個人的過去一個交代,在他們還為著夢想吃著速食麵的時候。
所以還要在片尾用盡浮華,在美麗到極點的人工佈景裡,給他們一個幸福的人生。
哪個更虛幻,哪個更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