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貨必知▲地方特色美食小吃3

走過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去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這些美食可能是一頓大餐,也可能是街邊的小吃。但無論哪種,都是那方水土的味道。她可能歷史悠久,也可能做法獨到,但總是牽繞著每一個離開家鄉的遊子,那暖暖的味蕾。一直有一個願望,把每個人的家鄉味道,告訴給喜歡她的人聽。

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地屬燕國和趙國,故有“燕趙大地”之稱,漢代屬幽州、冀州。唐代為河北道,宋代為河北路,元代為中書省。明清屬直隸省。解放戰爭時期,河北西柏坡為中共中央臨時所在地。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今天就一起領略一下英雄喜歡的美食。

◣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見驢肉的地位。驢肉先以大火後以溫火燉,配以近20種調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鮮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據醫書載:驢肉補血、補氣、補虛,阿膠滋陰補血、補肺潤燥。可見驢肉不僅味道鮮美,還有保健功能。走在滄州的街頭經常見到的就是河間驢肉火燒,經過慢火細燉加上師傅們的配料,然後將燒餅一分為二,把驢肉切片和作料夾起來,您就慢慢享用吧。

◣白肉罩火燒◢

白肉罩火燒,是河北保定的地方名吃之一,起源於清末。它的製作工藝精湛,挑選新鮮的豬肉,經反復沖洗熬制,並將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雲狀的火燒,用開過頭湯反復澆制而成。它的吃法講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燒配合不同的輔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風味來,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它的營養價值更是值得一提,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又不含過多的脂肪,白肉罩火燒真是又解饞又美味的食品。

◣禦土荷葉雞◢

禦土荷葉雞原名叫化雞,是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傳到承德後,因選用承德特有的離宮黃土、熱河泉水和湖內的荷葉作原料精製而成,故名“禦土荷葉雞”。禦土荷葉雞味道鮮美,尤其是那一股獨特的、淡淡的荷葉清香,更令你胃口大開,回味綿長。製作時,將宰後的生雞,由腋下取出五臟,洗淨,不褪毛,用荷葉包好,再用黃土泥糊好,放在火上燒熟。熟後摔開泥土,雞毛隨之脫落。吃時用刀、叉割成小塊,蘸著調味品吃,味道鮮嫩爽口,滲著荷葉幽香,別具風味。菜品口感口味:炸燒味 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 南沙酥 ◢

“南沙酥”又名八勾糖餅。當時清朝皇帝命避暑山莊的禦廚房大量製作南沙餅,供給往返的蒙古王公當乾糧,據說當時山莊的禦廚房忙不過來,就請地方飯館幫忙,這樣便成為地方流行食品,現在承德許多飯館都有南沙餅供應。南沙酥在承德地區歷史已逾200年。可隨意製成多種餡心。如澄沙餡:將紅小豆煮熟,成糊爛狀過篩,除去皮渣豆沙。炒鍋內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製,加文火炒幹,待不粘時再加桂花和適量青紅絲而成。

◣餎餷◢

餎餷又稱咯紮,是唐山的漢族麵食小吃,用豆麵做成餅形,切成塊,熬菜吃、炸著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迎來送往的必備之物。在當地,甚至還有“不吃咯紮宴,不算到唐山”的說法。製作方法:人們把精選的綠豆用水發泡,漂去豆皮,然後用水磨成汁,再過濾去渣,經過三次去毛漿,待成潔白的澱粉後,再兌好汁,攪成漿糊狀,用尖鍋緩火攤製成圓形薄片,一張餎餷就做成了。

◣桲欏餅◢

做好的桲鑼餅,散發著淡淡馨香的桲欏葉餅賞心悅目,鮮美可口,是中外遊人爭相品嘗的一道特色食品。食品的製作方法據說來自明代防守長城的“戚家軍”。據傳,戚繼光鎮守山海關年間手下有精兵數萬,因陣營內有相當一部分的南方兵,他們很難適應當時的北方伙食,恰巧山海關一帶的長城邊處長著好多的桲欏樹,樹葉清香且肥大,有個聰明的火頭軍用樹葉做皮,裡面用麵粉包了點菜餡,經過蒸制清香撲鼻且非常好吃,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把這種做法傳了下來,很受人們的喜愛,故一直延續至今,經過對原料的改進發展至今仍沿用“長城桲欏餅”的名稱。

◣槐茂醬菜◢

光緒29年,慈禧太后途經保定,品嘗槐茂醬菜後連聲稱好,並賜名“太平菜”。從此,槐茂醬菜身價百倍。1902年,曹錕在保定設立督軍署,保定工商業繁榮,槐茂醬菜也進入了鼎盛時期。槐茂醬菜門市部原在保定大街,因門口有一棵古槐生長茂盛,故得名“槐茂醬菜”。槐茂醬菜歷史悠久,製作精良,品種多,品質好,香、鹹、甜、酸、辣、嫩脆,味道齊全,鮮美適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煎碗坨◢

承德盛產蕎麥,用蕎麥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傳統風味小吃,已有200多年歷史。 乾隆年間,皇帝巡幸熱河,隨行的後妃宮女們從小太監處得知二仙居一帶這種叫碗坨的小吃,非常好吃,便叫太監去買。賣碗坨的為了討好後妃們,就把碗坨裝到一個精緻的盒子中,帶到避暑山莊叫賣,碗坨的身價也隨之提高了。 二仙居一帶,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數人稱“碗坨王”的王老三。他從清末起就以制碗坨為業,他制做的碗坨選料精,工藝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國年間,他曾被熱河督統湯玉麟召到督統府專門傳授制碗坨技藝。他去世後,這門手藝由他的後人傳了下來。直到現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曲周曲面◢

明朝萬曆年間,曲周縣城開始出現以製作、出售雜面為業的手工作坊和以賣雜面為主的餐館、飯店,其中東關趙家技藝精湛,他們用麥面、綠豆面、黃豆麵按比例配料,用雞蛋汁和麵,所制雜面粗細均勻,色澤明透,不散不亂,冠絕全縣。吃食時,以雞汁調湯,或以肉鹵相佐,美味可口,食之不膩。遠近客人,爭相就食,遂在冀南一帶小有名氣。到了清朝咸豐年間,有曲周人在京供職官吏和經商的商人把這種雜面帶進北京,饋贈官宦和親友,人們吃後,無不讚美,因此而名聲大震。信息傳進宮中,咸豐下旨,命進貢朝廷。於是趙家後代精心選料,精心加工,精心包裝,並起名為“雙龍曲面”,進貢到京。

◣黃驊燒餅◢

吊爐原稱千層吊爐燒餅,燒餅製作技藝是黃驊市後街村穆斯林獨特的民間傳統麵食製作技藝,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傳承下來,至今已有120年歷史。據考,中國燒餅是由漢代班超通西域時傳來,當時稱做是胡餅、饢,盛於唐朝。明代,國人用鑄鐵做成吊爐,加工工藝得到改良。後街回族王氏先祖由唐從阿拉伯入中國,後遷此地。此後常、張、韓、李、劉、趙等姓氏陸續遷居後街村。清末(1890年前後),黃驊財神廟村仉氏製作吊爐燒餅,後街人王雲龍、張雲亭等將吊爐燒餅製作方法引進,並進行改進,成為獨特的後街回族吊爐燒餅。

◣杏仁露◢

承德地區盛產杏仁,個大味甜,俗稱“大扁”。避暑山莊中的禦廚房很早就用山莊中的礦泉水與杏仁一同配製出杏仁露,以供皇帝、後妃以及王公大臣們享用。杏仁露具有降脂養顏的功效。杏仁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8種氨基酸、亞麻酸、多種維生素及鉀、鈣、鋅、鐵、硒、碘等礦物質。杏仁露還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和多酚類成份。不但能夠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還能顯著降低心臟病和很多慢性☆禁☆病的發病危險。 杏仁露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能促進皮膚微循環,使皮膚紅潤光澤。

盤點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小吃,品美食,食天下!敬請期待下一期!

食色一枚胖,尋找真美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