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貨必知▲地方特色美食小吃②

走過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去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這些美食可能是一頓大餐,也可能是街邊的小吃。但無論哪種,都是那方水土的味道。她可能歷史悠久,也可能做法獨到,但總是牽繞著每一個離開家鄉的遊子,那暖暖的味蕾。不想給許多東西打上標籤,卻一直有一個願望,把每個人的家鄉味道,告訴給喜歡她的人聽。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西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古絲綢之路上的美食世界。

◣燴羊雜碎◢

將羊的頭、心、肚子、腸等均燙洗乾淨,將羊肺洗淨,灌入洗掉了麵筋的麵糊,製成面肺,煮熟後一律切成絲。食用時再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配入蔥、薑、蒜末、味精、香菜和紅油既成。 “羊雜碎”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雜碎之主料(又叫三紅)是心、肝、肺,下鍋的時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腸(生油的)、肚(生味的)、頭蹄肉(架碗充數的),下鍋時要切成細絲和長條。一碗羊雜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燴羊雜碎是寧夏風行城鄉的傳統風味小吃。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起源與民間,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選用上好的寧夏灘羊中的羯羊烹製而成。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味俱全。手抓羊肉是寧夏回族傳統的風味食品之一。 手抓羊肉真正成為馳名全國的美味是20多年前的事。據說,有一位頗有膽識的東鄉人率先在臨夏市一條偏僻的小巷子裡掛起了“東鄉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時間,如萬馬奔騰,手抓羊肉的香味四處飄溢到了周鄰各縣,又風靡了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城市。

◣辣爆羊羔肉◢

辣爆羊羔肉應該是硬菜裡的超級典範了,寧夏的辣爆羊羔肉最有名的莫過於平羅黃渠橋的,在這個小鎮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主營爆炒羊羔肉的餐館,聲名遠揚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已飄香了近百年。羊肉一般選擇不超過20斤的小羊羔,烹製黃渠橋羊羔肉,主要是在“爆”的基礎上,兼用“燜”和“燴”的手法。大火爆炒,讓香味進入肉中,使菜肴鮮嫩可口,香味四溢,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味。2007年,平羅縣的黃渠橋羊羔肉製作技術被列於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就是羊肉臊子面的升級版本,將面搓成長條型,煮熟後加入羊肉塊、蘿蔔丁燴成的臊子湯即成。羊肉搓面中的麵條,是手工搓出來的,非常的粗,很有嚼勁。配上羊肉臊子湯,就是寧夏人吃的最多的一種麵食。做法:先將麵粉揉成麵團醒好,將羊肉切成大丁炒熟。然後將面搓成筷子般粗,下鍋煮熟,再澆上用羊肉原汁、羊肉丁和新鮮蔬菜燴成的湯,放入辣椒紅油即口可食用,面精肉鮮。這道小吃面勁道肉鮮,口味獨特。

◣羊排小揪面◢

羊排小揪麵湯汁鮮香,面片筋道,舀一勺送入口中,濃香、嚼勁十足,別提有多美了。湯麵中的羊排不僅增加了湯的鮮美,而且吃起來肉香濃郁,是一碗面中的精華。去吃羊排小揪面,要是再來一份羊脖子,這樣吃才更過癮,是一種很隆重的吃法。有些小店用砂鍋來煮羊排小揪面,則是另外一種風味。 羊排小揪面最好使用新鮮羊肉,和高筋粉以保證面的口感和味道,面片不宜過多容易粘結,配螺絲菜或其他鹹菜搭配食用味道更佳。

◣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寧夏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可別小看這樣簡單地一道麵食,吃起來味道可是沒那麼簡單,香味濃郁的能讓你吃上癮,過幾天想起那個味還想去去吃一碗。不過,腸胃不好的人一次可不能吃得太多,因為是死面的餅子,那可是不太好消化的。每次吃完炒糊餑和裡面的肉臊子,我總有種想把盤子舔一遍的衝動。

◣糖醋黃河鯉魚◢

此魚生長在黃河深水處,頭尾金黃,全身鱗亮,肉質肥嫩,是宴會上的佳品。 選用鮮活的黃河鯉魚,去鱗、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背上切成斜形刀紋,裹漿,起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另烹製好糖醋調汁而成。特點:色澤明亮、外焦內嫩、鮮美可口。 糖醋黃河鯉魚這道菜色呈琥珀,豔麗奪目,汁明芡亮,外焦裡嫩,作響,香氣撲鼻,甜中有酸,醇而不膩,具有獨特的風味 。

◣清蒸鴿子魚◢

鴿子魚是生活在黃河水流湍急水域中的魚類。相傳鴿子魚作為“宮筵魚”已有數百年歷史。它以肉質鮮美、解醉醒酒而出名。選鴿子魚去鱗、去內臟、洗淨。作坡刀法在魚兩側切成花瓣形,刀口中除抹入精鹽、花椒水之外,還將蔥段夾入刀口之中,將魚入盤上籠急火蒸20分鐘取出,將蔥段、薑片揀去上桌。特點:造型猶如盛開的牡丹,魚肉鮮嫩可口。清蒸鴿子魚是寧夏傳統的名貴菜肴之一。

◣油香◢

外焦裡酥的油香是回族民間傳統食品之一,系一種又圓又厚、中有一洞之油餅,色紅、味香。傳說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于西元622年在麥迪那一位名叫阿尤布的老人家裡吃後大加讚賞而廣為流傳。元代時傳入中國。做油香,以麵粉和油為主,用料不多,有淡味和甜味等多種,味道非常香甜。在回族節慶、日常待客及婚喪嫁娶之時,都離不開。

◣蓋碗茶◢

蓋碗茶是寧夏回族同胞最具特色的飲料,也是回族對茶文化的貢獻。寧夏人喝茶頗有講究,既不叫“飲茶”,也不叫“喝茶”,而是叫“刮碗子”,且最講究用“三炮臺”蓋碗子。所謂“三炮臺”蓋碗子,是由茶碗、掌盤和蓋子三個部件組成,各有其用。寧夏人喝茶很重視茶的配料,通常是喝放有茶葉、冰糖、桂圓的“三香茶”。招待嘉賓時,則用茶葉加桂圓幹、荔枝幹、葡萄乾、杏乾等,稱“八寶茶"。茶在寧夏還是愛情的信物,男女青年在定情時,男方要給女方送茶定禮,稱“拿茶”。

◣拘杞◢

枸杞這個名稱始見於中國二千多年前的《詩經》。明代的藥物學家李時珍雲:“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道書言:千載枸杞,其形如犬,故得枸名,未審然否?頌曰:仙人杖有三種:一是枸杞;一是菜類,葉似苦苣;一是枯死竹竿之色黑者也。枸杞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祛風、明目、強筋骨的功能。寧夏的枸杞皮薄、肉厚、籽少,品質優良,馳名中外,明朝時期即被列為“貢果”。

盤點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小吃,品美食,食天下!敬請期待下一期!

食色一枚胖,尋找真美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