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搭>正文

什麼?南京河西沒吃的?你肯定沒來過鳳凰西街!

好妹妹樂隊的張小厚在他的音樂日記裡說,在南京,他常常坐18路公交。從江東北路上車,會路過鳳凰西街,一個很好聽的名字。

住在莫愁那一帶的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走著,走著就到了鳳凰西街。

鳳凰西街是條老街,三公里之外就是繁華熙攘的新街口。這裡雖然也有匆匆往往的車輛,但道旁參天的梧桐,不高的樓房,店鋪舊舊的門臉,有總讓人感覺被歲月優待。

鳳凰西街的店鋪、車輛、格局在改變,但是這裡的氣味、聲音、感覺,卻從未動搖。街道兩邊社區林立,鳳凰西街社區、海棠裡、龍鳳玫瑰園……多是上了年代的,長著一張深閨的臉。上世紀流行的土黃色外牆,白色鋁合金邊框的陽臺,太陽好的日子,支在半空的鐵架上總是飄滿各式床單被子。

一條街從東走到西,能路過好些家煙酒店、照相館、車行五金店。外面的世界試圖用拆遷、發展來改造這裡,但是依然有很多老店內斂而堅韌地存活下來。

一個人,一家店,一條街的歸屬感並不是城市賦予的,他們在此間誠懇地過日子,歸屬感靠自己建立。

南京好吃的東西,往往藏在街巷裡。鳳凰西街的夜晚,街道兩旁的餐館招牌亮起來的時候,車子把路邊塞得滿滿當當,許多人過來這邊覓食。

早些年,南審莫愁路校區還沒有荒廢,後門門牌號是鳳凰西街239號。磚牆、碳香、燈火,是許多南審人揮之不去的鳳凰西街印象。

何記魚館是學生們打牙祭的必選,一宿舍人圍著一盆酸菜魚,連湯都喝的光光的,鴨黃豆腐也是吃過就會上癮。中間何記變成了周記,後來又變回來,初次去的時候老闆娘剛剛新婚,最後一次見到時孩子都快上小學了。再後來,南審人走了,何記也不知搬去了哪裡。

類似的店還有當年的胖子砂鍋,砂鍋王,似乎南京好吃的砂鍋都是鳳凰西街出來的。鳳凰西街社區裡簡易棚子搭出來的砂鍋王,幹切牛肉和肥腸砂鍋讓人念念不忘。澆頭隨意配,附近的居民經常外帶,老闆把要的菜裝好回家自己煮,味道一樣美味。

胖子砂鍋當年西祠上也有南審和曉莊的學子發帖尋找過記憶中的咖喱味道。兩家店,後來都搬去了南湖,給那些回來尋味的人們留下許多遺憾。

至於多年來一直倖存的老店,還能吃到真是熱淚盈眶。住在鳳凰西街的人,從小吃到大的鍋貼,眼見著鍋貼店名由李榮興變成了牛味十足,見證了1.5元/兩到6元/兩的價格變遷,跟著從原來的老菜場跑到後來的157號,所幸味道還是老樣子。

店裡飯點總是擠滿了人,又髒又吵,等位總是有點焦躁。但是當油亮金黃的鍋貼送到嘴邊,咬一口,皮薄酥脆,鮮美的湯汁充溢在舌尖,心就像敷了熱毛巾一樣舒爽滿足。老主顧們還習慣在他家切點牛肉、牛筋帶回去佐酒吃,覺得是正宗的七家灣味道。

馬巷鴨子在附近一帶很受歡迎,許多人也是從小吃到大。鴨子賣的很快,經常排隊,想買的話得趁早,去遲了就只剩一些邊邊角角了。醬油鴨四件,咸淡適中,喜歡買回去邊看電視邊啃,他家的烤鴨鹵子味道很特別,吃了那麼多年總也找不出哪一家可以替代的。

街巷裡的小店倒閉易主是常有的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許多新店湧出來。新店的門頭多扎眼而洋氣,就像中海鳳凰熙岸這樣的新社區,讓人觸摸到老街也會隨時代有季節的變化。

一到龍蝦季,那家蝦客裡裡外外的桌子全都坐滿了人。以前端午吃龍蝦,這片的居民習慣去漢中門大街的星湖飯店,眼看著價格越來越離譜,於是換這家嘗鮮,沒想到成了常客。龍蝦個頭不小,每一隻都肥厚緊實又彈嫩,醬香口味醇厚濃郁,加份涼麵吃到根本停不下來。

而金陵園那的楊軍老鍋底,下雨降溫的天氣,總是人氣很旺。三色鍋拯救了許多選擇疑難症,清湯鍋底很鮮,牛油辣鍋並不特別辣,但是很香,即使不用蘸料也很好吃。每次牛羊肉可以不點,但是必點一份巴沙魚片,嫩滑的口感吃過一次就很難忘掉。

早些年,中海鳳凰熙岸那邊還是金鳳凰菜市場,附近的居民習慣早起去那裡買菜吃早餐,菜場裡能買到最新鮮的雞鴨鴿子之類。買菜回來路上會路過好幾家報亭,順手買份報紙或雜誌帶回去。

而今,金鳳凰早已消失多年。以前走幾步路就能看到的書報亭僅僅剩下一家,偶爾去那買雜誌,聽攤主說,鳳凰西街早年就是一條小馬路,兩邊都是又破又矮的房子,魚苗塘過去真是養魚苗的,池塘很多,一塊一塊,大大小小。順著他的手指看街口,商鋪林立,車輛川流,人來人往。

城市的老街巷是這樣的,不斷消逝,不斷更迭,但是同樣也有許多東西留存下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