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那麼按照小年的習俗,應該吃些什麼呢?跟著小編來細數吧。
【 麻糖 】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瞭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 灶糖 】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
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 餃子 】
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小年最常吃的食物就是水餃了。水餃的餡料有很多種,這些原料本身營養價值都很高,互相搭配也有益於營養平衡。但在現實中,為了讓餡料香濃味美,生產者總會多放肉餡,少放蔬菜,避免產生太“柴”的感覺。同時,製作蔬菜原料時,傳統上要擠去菜汁,其實,這會讓其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營養成分損失嚴重。
按照膳食酸堿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蛋類和精白麵粉,應當與“鹼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比如,在製作餡料時,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組合。
【粘糕 】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此外,南方人過小年有吃湯圓的習俗,因小年當日要祭灶王爺,會準備一些齋品供奉灶王爺,以寄來年的風調雨順。
看了這麼多風俗美食,是不是覺得年味十足呢?啥也別說了,咱們收收心,準備準備過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