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不曾接觸山地車,單看這擺放的陣勢也能察覺到,這裡面不簡單。這裡不是單車主題博物館,也不是某位土豪的私人車庫,而是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RockShox辦公大樓的走廊,這裡擺放的展品記錄了RockShox的輝煌歷史,置身其中,仿佛時光倒流。BoXXer對於RockShox來說意義非凡,二十年來,BoXXer登上速降世界盃和自由騎比賽的最高領獎臺次數超過其它任何前叉,它還是RockShox產品線中壽命最長的一個系列(也因此佔據了“半壁走廊”),從BoXXer的先驅JudyDH到2016年的Steve·Smith紀念版,今天小編帶你看古董。
Judy DH – 1996
說起BoXXer就不得不先來聊聊Judy DH。在憑藉RS-1前叉敲開山地車避震大門7年之後,RockShox迎來了一場全新的革命:1995年RockShox將Judy前叉內管管徑增加到28mm(之前為1英寸,25.4mm),更加強壯的前叉為後續重口味玩法提供可能。1996年,RockShox面向市場發售兩款Judy前叉,一款是針對XC的Judy SL,擁有60mm行程,另一款名為Judy DH,帶有80mm行程,彈簧軟硬可調,Judy DH標誌著RockShox DH前叉的開端。
放在某寶上,遇到不識貨的人估計也就50包郵了。除了更粗壯的內管和更大的避震行程,RockShox在Judy DH上創造性使用兩個獨立的阻尼機構分別控制壓縮阻尼和回彈阻尼。得益於這根前叉,1995年車手Leigh Donovan在德國贏得了DH世界錦標賽冠軍。
BoXXer – 1996
1996年,站在XC與DH的分叉路口,RockShox工程師以Judy DH為基礎,開發出了一款彈簧介質、32mm超粗管徑、150mm行程的重型雙肩前叉,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支BoXXer前叉。
只有20支BoXXer原型前叉流出RockShox工廠。1996年,年輕車手史蒂夫·皮特使用Judy DH前叉在DH世界盃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作為由RockShox贊助的唯一的頂級車手,皮特理所應當得到了屬於他的BoXXer前叉。
BoXXer PRO – 1997
BoXXer憑藉其大行程和高強度,在各種比賽中大放異彩。RockShox的工程師們喜出望外,緊接著在1997年推出BoXXer的升級版BoXXer PRO。
BoXXer PRO除了可以安裝傳統的V刹以外,還新增了碟刹安裝座,並且首次加入HydraCoil液壓阻尼機構,使前叉對小震動的過濾更加優秀。這項技術在兩年後被應用在RockShox的其他產品當中。和BoXXer一樣,BoXXer PRO也只是原型產品,僅生產了30支。
Judy DHO – 1997
作為RockShox的嘗試項目,無論是BoXXer還是BoXXer PRO,都只是小批量生產,交付給職業車手測試使用,等到真正量產時,BoXXer搖身一變,成為Judy DHO,使用回Judy這個名稱,既是對Judy DH的紀念,同時也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
Judy DHO支持傳統V刹、吊刹以及碟刹。
市售版的Judy DHO最大行程為100mm。後來,隨著BoXXer進入市場,Judy再次站在產品系列的分叉路口,“重口味”版Judy被命名為Judy XLC,去搶佔不斷增長的FR(自由騎)市場。作為橫跨XC、DH、FR三界的大佬,Judy心中一定感慨萬千。
BoXXer PRO – 1998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額……不對,是BoXXer PRO又回來了!1998年BoXXer PRO終於等來了出頭之日,作為市售產品在商店貨架上亮相。量產版BoXXer PRO擁有150mm行程、HydraCoil液壓阻尼機構、32mm超粗管徑……基本上,前一年在頂級車手手中看到的原型產品的特點它都有。
市售版BoXXer PRO的叉腳與外管採用一體鍛造成型技術,強度大大提升。隨著碟刹的繁榮興盛,V刹只是象徵性的留下一對安裝孔。
Rocky
沒有塗裝,沒有介紹,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RockShox還是將它展示出來,任何一款產品都是寶貴的經驗,不應該被遺忘。隨著BoXXer大規模投入生產,RockShox的研發工程師們覺得搞個新玩意:倒沖前叉。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這款產品從來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或賽道。
由於BoXXer專案已經十分成熟和完善,而大行程倒沖前叉在BoXXer的基礎上沒有什麼性能突破,最終被證明是死路一條,最後該項目被放棄,但它仍在RockShox研發部門的進化史上留下一頁。
BoXXer BlackBox – 2000
2000年,RockShox正式推出了BlackBox計畫,即研究和開發人員跟蹤記錄一定數量的頂級車手,根據車手的需求和回饋開發完善新的原型產品,這些產品是RockShox頂尖科技的結晶,並作為技術積累,將最終成果投入量產。這一版本的BoXXer BlackBox前叉行程增加到180mm。
BoXXer BlackBox – 2001
2001年款的BoXXer BlackBox更新了避震機構,部分產品的內管利用氮化鈦進行表面處理,看起來金光閃閃,內管硬度和順滑度也得到提升。
叉橋上的小孔是用來固定前刹車線的。
BoXXer BlackBox – 2003
圖中是著名車手Steve Peat(史蒂夫·皮特)的御用前叉,外管上還留有他的親筆簽名。這一版本的BoXXer內管採用了“Slippery Silver”表面處理技術,並且可以發現前叉已經徹底取消了V刹安裝位。
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 – 2004
2004世界盃版BlackBox BoXXer前叉有明顯改變,內管仍採用“Slippery Silver”處理,行程增加到200mm。
在右腿的頂部(照片中的左側),我們看到了第一個Motion Control阻尼機構,最終市售版本對旋鈕的形狀進行了優化,表面採用陽極氧化處理,看起來更加具有科技感。 在另一側的頂部,我們首次發現了氣嘴! 沒錯,用老掉牙的話來講:這是一根氣叉!
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 – 2008
2008年,第一款運用Mission Control技術的前叉誕生了,參與BlackBox計畫的頂級車手都拿到了他們的新玩具:一支高低速壓縮阻尼可獨立調整的前叉。新的狩獵開始了。
前叉內管管徑增加至35mm,重新設計的叉腳用上了Maxle筒軸,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版BoXXer:更粗,更強,更科技!
BoXXer World Cup – 2009
RockShox從來不會停下腳步,2009年,BoXXer World Cup BlackBox正式投產,同年首支“黑管”BoXXer World Cup前叉誕生。內管使用了DLC塗層,光滑而堅硬,提高了前叉的順滑度和耐磨性,相比之前的“土豪金”和“電鍍銀”,“鑽石黑”在顏值上已經刷開它們幾條街。
借助這根神器,Steve Peat(上文在前叉上簽名的傢伙)終於在2009年贏得了人生中第一個DH世界錦標賽冠軍,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峰。
看看前叉上的彩虹貼紙,就知道Steve Peat有多寶貝這根前叉。
BoXXer World Cup 27.5 – 2014
2014年第一批支持27.5輪徑的BoXXer前叉 投產。除了更新適配輪徑,新的BoXXer還運用了Charger一體式阻尼、單氣嘴雙氣室結構並且增加了負氣室體積。
在這根前叉上,我們發現了史蒂夫·史密斯的紀念貼紙,史密斯是加拿大DH界的領軍人物,2013年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峰。那一年,他獲得了Leogang,Hafjell和Mont-Sainte-Anne, Que三個分站的冠軍,並登上年度總冠軍的寶座。然而今年五月,年僅26歲的史蒂夫·史密斯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喪生。RockShox為了紀念史蒂夫·史密斯,將這根前叉收入RockShox名人堂。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從Judy DH到BoXXer World Cup,產品反覆運算,技術更新,承蒙時光不棄,下個月就夠錢升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