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型男>正文

自動駕駛系統呼喚新標準?英偉達、德爾福、現代、QNX都是怎麼說的

雷鋒網按:上世紀80-90年代的PC革命背後,是X86架構的廣泛應用,以及Windows作業系統的一統天下;1996年雅虎為標誌的互聯網浪潮,背後是TCP/IP標準的一家獨大;而最近幾年經歷的移動互聯網革命,源動力則來自於3G與4G網路技術的廣泛普及。

每走到一個轉捩點,行業都在呼喚平臺化的變革,自動駕駛汽車也是如此。雷鋒網整理了一些巨頭的觀點,其中包括且不僅僅有QNX、英偉達、現代汽車、德爾福,他們的表述勾勒出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未來雛形。

從PC革命,到互聯網革命,再到移動互聯,人類歷史上經歷的幾次重大革命,似乎都離不開強大的平臺和標準支撐。自動駕駛汽車也會迎來標準化平臺或作業系統的變革嗎?

這些事多少給了車企一些啟迪,

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那麼更強壯、更集成化的計算平臺將不可缺席。

QNX:標準化是大勢所趨

QNX去年跨過Tier1與福特汽車達成的合作受到業界矚目。這家被黑莓收入囊中的公司,其產品是一種類 Unix 即時操作系統,使用 QNX 系統,OEM 廠商們可以設計汽車數位儀錶盤、車聯網系統、HUD、ADAS 系統以及自我調整巡航系統等等。QNX與車企的合作生態如下。

對於汽車電子平臺的標準化,QNX高級副總裁John Wall表示:“毫無疑問,對傳統汽車巨頭來說,更標準化的汽車電子平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實際上,汽車廠商每天要為路面上數以百萬計的車輛開發與維護軟體。更標準與泛用的平臺,必然會節省成本。”

汽車巨頭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現有車輛的內部電子系統,有過於冗雜的缺點:

軟體方面,系統分層錯綜複雜,難以維護;

硬體方面,普通汽車內置分離處理器可達數以百計,不僅線路複雜難以維護,且速度難以匹配主流電腦速度。

毫無疑問,如果現有汽車要進化成完全適應自動駕駛的程度,必須從設計層面進行革新,首先去繁就簡,使汽車電子平臺更簡潔集成,然後緊跟潮流,裝備高性能的計算平臺。

英偉達:正在為奧迪做減法

*與英偉達合作的奧迪,計畫首款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上路

英偉達自動駕駛部門高級總監Danny Shapiro宣稱:“我們正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在此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一輛傳統汽車,從晶片數量到線路複雜度,都過於冗雜了。例如,一輛普通奧迪乘用車,內部線纜總長度甚至可達6英里(約10千米)。”

“更中心化的技術路線,可以大幅縮減成本。通過大量減少分立處理器數量,可以簡化周圍電路的複雜度,最終不僅節省製造成本,更可以減輕車輛重量,提升燃油經濟性。”

據雷鋒網新智駕(AI-drive)瞭解,Nvidia目前已經與奧迪等多家整車製造商展開了合作,奧迪生產的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計畫於2020年上路。

Nuance:現實情況是,車內系統各自獨立

語音辨識巨頭Nuance的高級主管 Eric Montague 在採訪中表示:

“一個通用型汽車軟體平臺,可以讓開發者更方便地針對汽車進行軟體研發,當然也包括輔助駕駛軟體或是自動駕駛軟體。總而言之,

相對統一的平臺有兩大優點,一是大幅節省設計成本,二是通過簡化開發過程,讓新的創意可以快速實現,送達市場,從而讓整個產業保持活躍。

而目前業界的實際情況是,每個型號的汽車都擁有一套相對獨立的電子系統。

如果想要針對某車型開發軟體,則必須針對這個車型進行軟體定制,這無疑是巨大的成本壁壘,這像極了非常像諾基亞時代之前的手機市場。

總而言之,所有相關科技企業都在努力佈局,希望在未來的自動駕駛市場佔領一席之地。晶片巨頭英特爾、英偉達,分別發佈了自己的車載計算平臺。德爾福、QNX以及Waymo,也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自動駕駛平臺。

而所有佈局,都必須落實到與傳統汽車製造商深度的合作中去。

汽車製造商:合作,但最好不依賴

整車製造商對自動駕駛的態度各有不同。

一方面,是積極與協力廠商合作的汽車製造商。

目前,寶馬已經與英特爾、Mobileye以及Here地圖達成了戰略合作,合作車型預計今年開始路測。福特與QNX的深度合作也十分讓人矚目,他們合作的車型目前已開始路測。菲亞特-克萊斯勒也與Waymo達成了深度合作,專為Waymo打造的實驗型廂式旅行車,目前已形成車隊。

而另一個極端,是像韓國現代這樣的企業,強調完全的獨立性。

其實在汽車製造業,一直有追求技術獨立自主的傳統。而業內專家指出,從經濟學原理上講,如果一個平臺取得了絕對壟斷地位,必然意味著生產商對平臺產生依賴性,最終導致成本的升高。

*現代正使用Ioniq電動車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德爾福副總裁Glen DeVos 說:“汽車製造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不想對穀歌或者蘋果這樣的企業產生依賴,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他們也不願意投入鉅資,從零開始再建一個平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國現代,韓國現代一直堅持獨立發展的路線,在自動駕駛方面沒有與外界展開合作。2016洛杉磯車展上,現代正式發佈了Ioniq 自動駕駛概念車。新車採用純電動驅動,搭載現代目前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

今年1月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Ioniq在拉斯維加斯實地道路上完成了首秀,很多參會者上車進行了體驗。

現代非常樂於強調自己獨立開發電動汽車,甚至獨立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但高昂的開發成本使得Ioniq系列車型價格居高不下,難以構築成本壁壘。

現代汽車資深經理人Cason Grover曾表示:“使用通用型的系統並不是必須的,而且,我們不會選擇有可能阻礙我們未來創新的路線。”

博世自動駕駛系統集成副總裁Detlef Zerfowski表示:“博世作為自動駕駛方面的設備供應商,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一個通用的、確定規格的系統,一方面會節省大量成本,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很多創新的可能。”

標準化通用型系統的另一個先天不足,是安全性問題。對於一個軟體平臺,一旦發現漏洞,波及範圍就牽涉所有使用該平臺的車輛,這會造成不小的隱患。

每一個工程師都有這樣的覺悟,那就是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任何細小的設計缺陷,都有可能造成比單純軟體更嚴重的後果。交通事故往往輕則受傷,重則致命。

QNX高級副總裁John Wall在採訪中也曾提到:“使用通用平臺存在弊端,一輛車上發現的軟體漏洞,意味著可能波及所有同平臺汽車。基於此,

標準化通用型系統需要更多程式師專注于提升系統的安全性,而小眾系統可能只需要幾個人就可以搞定安全問題。

另外,一些整車製造商還表示,自己開發獨立自主的系統,意味著遇到的問題可以更快解決。

現代汽車Cason Grover也在採訪中強調過:“自有系統另一個層面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完全知曉發生了什麼。”

總之,兩個極端各有利弊,各自的選擇最終會有市場評判,最終市場格局會搭建一種兩者之間的平衡。

用戶角度:統一更友好

標準的缺失與自動駕駛系統間的相互獨立,還帶來了另一個維度的問題。

一方面,對於使用者而言,作業系統混雜會造成迷惑,另一方面,對於路上行駛的不同標準的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容易產生V2V相容性問題。

以現代的Ioniq自動駕駛概念車為例。Ioniq的坐乘體驗,就像老奶奶開車帶你出去兜風一樣——駕駛謹小慎微,始終保持在車道線以內;駕駛風格非常精准,總是在距離斑馬線九英尺的距離停下;路邊出現任何有橫穿馬路傾向的行人時,它都會完全停車拒絕前進。

可能這樣的自動駕駛系統十分安全,但對於與之共用道路的人類駕駛員來說,這樣開車是不可理喻的。

作為對比,德爾福、英特爾、奧迪合作的原型車,就使用了相對激進的系統。該測試車輛可以輕易匯入高速車流,並對各種複雜情況進行決策,但是,它對行人就不那麼友好了,例如右轉彎時速度很快,而此處如果有準備橫穿馬路的行人,至少會造成驚嚇。

現代汽車Cason Grover對此解釋道:“演算法上與感測器上的微小區別,都會導致最終駕駛風格的巨大區別,當最後自動駕駛汽車真正上路的時候,你會發現各類汽車的駕駛風格千奇百怪。”

標準化的另一條路線,是通訊協定標準化

致力於為自動駕駛汽車建立高精度即時地圖平臺的Here員工的Ralf Herrtwich表示: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實現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技術路線,從我的觀點來看,標準化是必須的,但不一定是從汽車平臺的角度標準化。

更可能的,是從汽車的通訊方面標準化,也就是不同平臺汽車之間,要有標準化的交流協議。

面對千變萬化的路況,汽車之間必須分享資訊來應對。例如遇見道路結冰或者臨時改道等突發狀況,汽車需要標準的通訊協定來將資訊共用給別的車輛,這樣的協議被稱作V2V(vehicle-to-vehicle)通訊,而NHTSA(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官方也表示,未來將要求所有車輛配備V2V通訊能力。

實際上,現在已經有量產車裝備類似系統了,例如2017款寶馬5系,該車型可以通過蜂窩資料網路廣播路況警告,但是目前只有寶馬汽車可以接收並使用廣播傳遞的資訊。

德爾福副總裁Glen DeVos表示,目前整車製造商還是傾向于私有化,也就是制訂只涵蓋自有車型的標準。“在這樣的私有標準建立之後,我們就可以在不同系統之間搭建橋樑了。”

總而言之,兩條路線都在發展之中,未來更可能呈現互相交織的局面。而V2V協定的標準,將是下一輪競爭的重點。

技術供應商、平臺提供商以及整車製造商都有這樣的共識:自動駕駛汽車目前還處在嬰兒時期,隨著嬰兒的成長成熟,相應的標準之爭會相繼到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