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是印度一個非常古老的城市。這個城市有著蒼老與無奈,也有著自己的獨一無二。偶爾沿著城市的街道走走停停,看看她最原本的樣子。
往市中心走,英式風情的建築就逐漸多起來,殘留著殖民地的遺風。一棟棟紅色的白色的房子,把人帶回遙遠的曾經。奈保爾曾“諷刺”說:“暮色時分你走進市中心,會以為你闖入了倫敦城,瞧,那座煙霧彌漫,草木蘢蔥的maiden公園,不就是海德公園的翻版嗎?……不遠處的胡格利河,不就是一條更加寬闊而混濁的泰晤士河嗎?”是的,這個城市保留著大量殖民者留下的遺跡,一不小心,你以為這是在倫敦呢。
可這個地方,是遠遠不如大不列顛繁華的,有的只是殖民主義的殘餘和逐漸破敗的痕跡。英倫風格的建築逐漸被歲月侵蝕,車水馬龍也不過是舊日的光景。殘陽如血。
維多利亞紀念館是我去的第一個景點,該紀念館是這座城市最美麗的建築物,巧妙地結合了英國、義大利、印度建築的風格。整個公園建築面積很大,主館周圍樹木草坪分佈,也是市民休閒的好地方。女王的銅像佇立在正門前,遙望這個城市滄桑的變遷。門口還有其他著名人物的銅像——克萊武和瓦倫哈斯丁斯等等。紀念館分為博物館和美術館,對於我這種不喜好歷史的人來說,算不上什麼好去處,可當我看到那些精緻美妙的展品,也不得不發出嘖嘖的讚歎。不過,這些東西在現在看來,卻大多是殖民主義的罪證吧。
迦利廟也算是加爾各答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裡永遠都滿是擁擠的人群:有朝聖者、兜售鮮花等祭祀用品的小販子、乞丐、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哭喊聲、哀求聲、叫賣聲,再加上沒有規則停放的三輪車,摩托車,小汽車,亂得和火車站的廣場沒有什麼區別,幾乎遮擋住了寺廟大入口。而當我踏入廟的那一刻,一起就開始變得神聖起來。眾多善男信女光著腳合著手,虔誠地等待著祈福禮。至於這些儀式的步驟和規則,我也懂得不太多,只能聽導遊安排。進廟之後導遊就帶我們在寺廟先走了一圈,邊介紹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東西。比如祭祀的時候,只殺公牛不殺母牛。還有那邊祭祀用的水都是恒河裡面來的,等等。之後他引領我們到一個小池塘邊“開光”,水來自恒河。導遊給我們一人發了兩朵花,然後碎碎念我們的名字,在我們的頭上點了點。之後讓我們每個人輪流到池塘北邊的一個神像面前,給我們手臂上系了個祈福的紅黃繩,手繩的帶法是男右女左。當然和國內一樣,被“開光”之後,捐點錢財是難免的,我們就適當給了一些。就這樣,儀式完畢,景點也就遊完了。對於我們這些不信教的人來說,不過就是圖個新鮮;而看到信徒們那副虔誠的模樣,對他們也充滿了深深的尊敬。
說起加爾各答,又就不能不說起泰戈爾這個人。加爾各答,是這位偉大詩人的故鄉,也是他成長的地方。這次也有幸拜訪了他在加爾各答的故居。他家的庭院很大,大樹密佈,也有一些梔子花,在喧鬧的城市中也算是難得的一片靜謐安詳之處,讓人流連。去的時候正是傍晚時分,夕陽打在他的雕像上,偉人的光芒萬丈。供遊人參觀的博物館在二樓,都是他曾住過的房間,家居也都按照原樣擺設,走進去的時候自己也會想像那個老人坐在書桌前寫字的模樣。屋內還有不少舊照片,其中比較經典的是他分別與愛因斯坦和海倫凱勒的照片,這些人都是那個時代的傳奇。館裡面還有專門的一個小廳展出泰戈爾與日本的往來記錄,有日本人送給泰戈爾的各種物品以及泰戈爾到日本時候的種種照片。日本人在這些方面還是做得更好,其實我多麼希望能在泰戈爾的故居看到他與林徽因徐志摩的合照,可惜沒有。“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詩人偉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