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臺上的花園夢
圖文:@鞋帶散了
小時候,家裡前院牆頭有一盆太陽花,後院角落有一叢美人蕉,花開的季節,每天都會爬到牆頭數一數開了幾種顏色的太陽花,亦或跑到後院摘一朵美人蕉吮一吮甜甜的花蜜,樂此不彼。那時候沒有夢想太多,腦海裡自然也沒有花園的概念,但依然因為花草給童年增添了一份簡單快樂。
後來,跟隨先生回到他的家鄉生活,住進了現在這個頂樓的家,那時候樓頂露臺一片空白。
2007
年,考慮到夏天樓頂曬得厲害以至於家裡特別熱,就請人做綠化,鋪了草坪和鵝卵石小徑,搭了水泥柱的紫藤架,還在西南角砌了一個三角形的水池。當時我還沒有開始養花,所以並沒有參與設計或者提一些建議,這是我至今一直在懊悔的事情。
真正開始養花是在
2009
年的春天,過著米蟲生活的我偶然逛論壇看到了鐵線蓮以及花壇前輩的花園美照,就好想突然被什麼擊中了神經中樞,隨即便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開始做一個關於園藝的夢。論壇,淘寶,
群……盆,土,肥,藥,苗……一個閒人突然就忙碌起來了。因為做綠化的時候沒有砌花壇,起初所有的花草都只能盆栽,而且花盆直接放草坪上又很容易爬蟲子進去,大大小小上百個花盆,鬧心的事情不少。
2010
年是荒廢花草的一年,為了一個小生命的順利降臨,我輾轉住了很多地方,自然也顧及不到露臺上的花花草草,只得囑咐家裡的阿姨幫忙澆澆水,真可謂“身雖不至,心嚮往之……”。待我“重獲自由”已是秋冬時節,露臺上鬱鬱蔥蔥一片片,不是花草豐盈,而是雜草叢生,草皮裡的雜草和土層裡的雜草以強大的基因優勢佔據了大片地盤。身體尚未恢復的我只能望草興歎,一瞬間閃過了放棄露臺的念頭……直至
2012
年底,露臺基本都維持原樣,兩個孩子成了我的生活重頭戲,加上重新開始上班,打理花草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是熱愛花草,熱愛園藝的心從不曾改變。
2013年初,我決定改造露臺。露臺面積不到100平方,南西北三面通透,東面南半部分靠牆,北半部分連著紫藤架,也就是露臺的入口,通風良好且光照非常充沛。由於春天的江南雨季很長,雨季之後很快進入炎炎酷暑,露臺改造的計畫不得不延後。
10
月份已然秋高氣爽,正是時候。改造第一步是粉刷牆面,我選擇了奶黃色的外牆漆,把四面高矮牆體刷了兩遍,扎扎實實做了一回粉刷匠。待油漆全幹,便請人在東南角靠牆位置掀了草坪,搭建了一個約
20
平方米面積的陽光房,同時在靠北面圍牆掀了草坪,砌了一溜寬度約為
50CM
的花壇,至此露臺改造土建工程告一段落。隨後,花壇裡靠牆一面安裝了竹籬笆,露臺上鵝卵石鋪就的空地放上了防腐木桌椅,西側矮圍牆下安置了防腐木花架……一個個冬日午後的陽光下,我在花壇裡種下月季、鐵線蓮、瑪格麗特、矮牛、薰衣草等等,防腐木桌上擺上鍾愛的多肉盆栽,水池裡栽入睡蓮,花架上各種花盆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仿佛一切就緒,只待春天,便可一片盎然。而在充滿期待的冬日裡,再沒有比坐在陽光房裡,喝著茶,看著書,偶爾起身巡視一下露臺花花草草更幸福的事了。
2014
年的春天是第一次對露臺改造的小小成績單,有預想到的美麗,也有意料外的失誤,有自我摸索試驗的成功,也有照顧不周未出效果的遺憾。四五月份是露臺最美的季節,月季,鐵線蓮相繼盛花,各類草花也繽紛不絕,恍惚間仿佛置身花的海洋。朋友們到訪,讚不絕口,誇得我心裡美美的,意想不到的是當地媒體記者來訪,令我慌張又驚喜。欣喜之餘,看到的問題也很多,花壇裡花草品種太過繁雜,鐵線蓮和月季的搭配效果不佳,對植株長勢估計錯誤,給的支撐架子過高或者過矮,空間利用不到位以至於缺少層次感……我又有了努力的方向。
小小的露臺不僅僅是花草爭豔的舞臺,更是我培育最愛的鈴鐺鐵線蓮的場所。自從
2012
年第一次接觸德系壺型鐵線蓮,也就是花友們常說的鈴鐺,我對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就喜愛的一發不可收拾。有幸得到幾個經典的品種後,
2013
年我嘗試著培育實生苗,可喜的是第一次播種就非常順利,第二年就有部分開花。雖然過程枯燥,耗時漫長,但是看著自己培育的小鈴鐺搖曳風中,心裡自是滿足又欣慰。
我越來越喜歡待在露臺上,拔拔野草,撿撿落葉,變換花盆的位置,挪移桌椅的方向,有時候會傻傻地佇立在露臺,望著一葉一花,可以什麼都不想,也可以讓思緒天馬行空,甚至雨天撐著傘站著看雨水滴落在枝葉又縱身躍入草地,仿佛在看一場場來不及說再見的擦身而過。興致好的時候,我會動手
DIY
,給看膩味的花盆換個顏色,或者噴繪一個歡迎牌,或者給植物做一個特殊的造型……。我也喜歡帶孩子們到露臺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做點花事,有時候孩子們會委屈地問:“媽媽,你總是在樓上,到底你是更愛花花還是更愛我們呢?”我哈哈大笑,緊緊摟住他們,其實傻孩子們都不知道,你們才是媽媽最最愛的花兒呢!
每一個花癡都有一個花園夢,我也不例外,但是夢想往往在現實之外,而今露臺已然成為我夢想的開端,成為我的小小花園,播種於此,揮汗於此,收穫於此,歡笑於此,看四季變換於此,如果這就是園藝,那我就是園丁,每一個園丁都知道,園藝之道猶如幸福之道,沒有捷徑,只有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