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木制結構的建築中,使用釘子進行加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竟然有人不用一顆釘子,就建起了一座兩層小木樓!
最近,貴陽一位七旬老人彭俊哲就完成了這一傑作。據報導,彭俊哲老人在自家客廳裡搭建了一棟近30平方米的兩層小木屋。而且整個木屋沒有使用一顆釘子,不僅結構精巧、美觀,還散發著淡淡的木香。
彭哲俊老人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木匠,從替人打嫁妝,到做月琴、小提琴、琵琶等多種樂器,從選材到打磨他都細緻入微、精雕細琢,而且全靠手工完成。
打小就喜歡上木工活的彭師傅一直都有個心願——有一天能親手搭建民間傳統的小木屋,重拾被人們淡忘的技藝,讓老祖宗留下來的直角連接、燕尾榫連接、十字花格等傳統工藝能傳承下來。
“這次,兒子買了這套二手房後,我一看這客廳夠大的,便跟兒子一拍即合。”彭師傅說。
這棟古香古色的木屋雖然占地面積不大,但是會客廳、書房、音樂室、休息室等一應俱全。
小木屋左右兩邊分別有兩室,正中間還有一個廳, 就連房檐上都還有燕窩。雖然是兩層,但由於受空間限制,樓層有些矮了,所以第二層只能用來堆一些雜物。
據彭俊哲老人介紹,小木屋全是使用古代木質建築的榫卯結構來建造,全靠手工藝完成,沒有使用一顆釘子。建造工具也只是使用了老式的鋸子、尺子、鉋子和兩把木錐。
榫卯結構就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築、傢俱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
除了使用榫卯結構,彭哲俊老人的小木屋在一些細節上,也嚴格遵循著古代民間傳統的建築方式來建造。傳統木質建築的一些特色元素,也在這個小木屋裡再現。
小木屋的門上方有一個燕子窩。“燕子窩在我們老家有個說法,能招來燕子築巢的人家,一定是和睦的家庭!燕子窩是民間傳統建築中不可或缺的,我當然也要圖個喜慶、吉利。”彭俊哲老人說到。
小木屋的門上有一個“門鬥”,門鬥實際上是祝福吉利的意思。人們可以在門鬥上寫福祿壽等字。
小木屋的門也很特別,它會叫,開門、關門都會叫,叫的話就起到一個防盜的作用。小偷一進門來,它一叫,主人就醒了。
屋裡掛著的古色古香的燈。
小木屋從購置木材到最後建成,前後花了半年時間。建房期間,彭哲俊老人不僅自己動手,還發動兒孫參與其中,一起體驗建造傳統木屋的每一個環節。
老人說,之所以建這個小木屋,是因為現在機械化逐步代替手工,眼看咱們的古老技術就要失傳了,所以要把中國農村建築的古文化傳承下去。並且這個過程要給他們看,還要教他們學著推,讓子子孫孫們瞭解古代建的房子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