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去了甜品店西米、仙草、椰果都是必點。吃了那麼久你知道他們到底是啥嗎?
1.椰果
那個白色的塊塊就是椰果,它口感不像椰肉也不像椰蓉,它和椰子是神馬關係呢?
椰果的製作方法是讓葡糖醋桿菌在椰子水中發酵,利用其中的糖類等物質,葡糖醋桿菌可以製造出一種多糖——細菌纖維素,這些細菌纖維素浮在椰子水表面,積累多了就成了一層厚厚的白色物質,撈出來繼續加工就成了甜品店裡的椰果。
2.蒟蒻
蒟蒻其實就魔芋,是不是很心塞突然想到了魔芋燒鴨子......魔芋塊莖中含有豐富的澱粉和魔芋多糖,魔芋多糖就是讓蒟蒻富有彈性的物質。
注意,直接食用生魔芋會造成急性中毒,嚴重的可以致死。在食用魔芋時必須經過研磨、蒸煮、洗滌等加工方法。
3.香芋
在甜品店裡,叫芋的除了魔芋外,還有另一種知名度更高:香芋。雖然也叫芋,不過香芋和魔芋、芋頭並不是親屬,倒是和淮山藥很接近。紫色香芋有獨特的香草香味。
4.西米
所謂西米,其實不是米,而是用西穀椰子所產澱粉製成的。
西穀椰子和椰子同屬棕櫚科,原產東南亞,外觀上看起來既像椰子又像棕櫚。西穀椰子的莖中積蓄著許多澱粉,人們把澱粉“刮”下來,洗一洗、放一放、晾一晾,在還沒完全幹透的時候把它像搖元宵一樣搖啊搖,就成為一粒粒西米,煮熟後就可以加到甜品當中了。
5.仙草
燒仙草是閩台粵地區夏天的傳統甜品。
這種黑色果凍是用“草”做出來的——唇形科的涼粉草,臺灣、馬新地區又叫仙草。製作方法很簡單,用涼粉草的莖葉曬乾後熬水,再加入澱粉,放涼後就會凝結成凍狀了。
6.龜苓膏
龜苓膏和仙草顏色質地差不多,但吃一口就會發現這東西不是一般地苦,所以一般都會配很多糖和煉乳之類。龜苓膏的主料就是“龜”(烏龜)和“苓”(茯苓)。用來製作龜苓膏的是烏龜的腹甲,中藥稱龜板,裡面含有豐富的動物膠原,也就是使龜苓膏能夠凝固成凍的主要因素。
茯苓則是多孔菌科的一種大型真菌,寄生在紅松的根部。用來製作龜苓膏的是茯苓的菌核,即菌絲和營養物質聚集成的休眠體。
7.冰粉
冰粉雖然甜品店裡沒有,但在四川、雲南等西南省份的街頭可是很常見的清涼小吃。讓冰粉能夠凝固成凍的主要是果膠,而提供這些果膠的就是茄科的假酸漿。
假酸漿是很常見的一種野草,最大特點就是淺藍色帶紫斑的鐘形花,以及膨大成小燈籠一樣的萼片。製作冰粉時將假酸漿的種子用水浸泡,取浸出液加入石灰水等,靜置一會兒就會凝固,再加上紅糖水就可以上街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