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石象路四季如畫,尤其秋天,更是色彩斑斕,美如夢境,這條路被人們稱為南京的“最美600米”。
南京古樹參天、鬱鬱蔥蔥的道路數不勝數,為什麼石象路會“奪魁”呢?
因為這條路是歷史滄桑和現代絢爛的完美結合,漫步其間,似乎穿越到百年以前,轉眼又回到在現實之中,如在夢裡,如入幻境。
一、兩側石刻滄桑石朴
石象路有著600多年歷史,兩側神道石刻滄桑古樸。神道全長615米,兩側依次有獅子、獬豸、駱駝、大象、麒麟、石馬六種石獸,每種4只。
六路石獸是什麼意思呢?
獅子是百獸之王,是皇權的象徵,所以它位於神道的最前列。
獬豸(xiè zhì)是一種護法神獸,正義的化身。獬豸頭上有一根角,是用來刺有罪的人。
駱駝象徵著沙漠,表示明代國力強盛,疆域遼闊。
大象有石馬的兩倍那麼高。大象性格溫順,四腿粗壯有力,象徵著“順民”和江山穩固。
大象的西邊是麒麟,它是古代人民想像出來的由牛、龍、虎、獅四種動物合起來的一種仁獸,象徵著墓主人是一位“仁義之君”,同時也象徵著吉祥和光明。
石馬,馬能為古代帝王立下“汗馬功勞”,具有“老馬識途”的智慧、擁有“馬不停蹄”的能耐、“一馬當先”的奉獻精神和忠於職守的高尚品德,所以很受古代帝王的喜愛。
二、既考慮樹形美觀,又考慮變色規律
以石象分界,路東西兩側景觀不同。石象西側往神道望柱方向,深紅色的櫸樹與深綠色的圓柏“搭檔”;石象東側,在金黃色銀杏的襯托下,紫紅或橙紅的烏桕和楓香顯得更加嬌豔。
市民從航拍圖片上還可以看到,秋季的石象路上紅、綠、黃、橙、粉色交叉排列,宛若一條彩色絲巾。一路秋色,盡收眼底。
不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石象路還是光禿禿的,風一吹就滿天黃沙。後來中山陵園第一代園林專家種下各種彩葉樹種,逐漸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秋景。
1932年,中山陵園園林佈景已形成四季觀花區:春季吳王墳、紫霞洞、二道溝觀梅花與櫻花,靈穀觀牡丹與芍藥;夏季孝陵觀珍珠梅,水榭觀石榴與荷花,靈谷觀荷花;秋季桂林石屋觀桂花,靈谷觀紅葉;冬季靈谷觀臘梅、天竺。可是後來,陵園經八年淪陷摧殘,蔓草荊棘叢生,壕塹掩體隨處可見。
南京解放後,陵園管理委員會致力恢復陵墓、孝陵、靈穀寺三大景區,封山造林。中山陵園管理處(管理局的前身)原風景隊長郭效元、李長富是第二代園林人,他們對“綠古董”的家底如數家珍,見證石象路從“人煙稀少”到“遊客如織”。
今年81歲的李長富,1949年到中山陵園風景隊工作。“那時石象路已經種上了烏桕,它們年紀比我還大,然後有了楓香,1971年補種了98株銀杏,讓秋景更有層次感。”
李長富說,中山陵園第一代園林工程師規劃了石象路上的樹種分佈,植物配置很有講究,除了考慮樹形美觀,還要考慮變色規律,櫸樹最先變紅,然後是烏桕、楓香、銀杏。當年這些樹都來自中山陵苗圃基地,胸徑在8至10釐米。
三、樹木東西南北都對稱
石象路上除了石刻對稱分佈,就連樹木也是東西、南北向都對稱,這是人為設計的嗎?
中山陵園管理局園景園容處原書記張思平介紹,“石象路長615米,共有225株色葉樹種和36株圓柏。從東西向來看,樹的間距均保持在2.8米,都是園林專家深思熟慮確定的。這是為了不彼此影響生長,特別是楓香生命力旺盛,太靠近會遮擋別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