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海
“軸”,是指執拗,認准一個理兒、一條道兒,絕不變通的性格和脾氣。相對於見風使舵來說,“軸”是優點,但過於固執,也不大好,在天津說這個人“太軸”,往往不算誇獎的話。不過,過去天津民間藝人中有一位“軸人”,“軸”得挺有骨氣,讓人讚歎。
天津民間藝術“三絕”是什麼?原來是“泥人張”“風箏魏”和“刻磚劉”。後來新型建築材料興起,刻磚藝術逐漸失傳,就由楊柳青年畫取代了“刻磚劉”。現在知道“刻磚劉”的人還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刻磚劉”是跟誰學的。
“刻磚劉”的手藝,是跟外祖父馬順清學的。當年,馬順清十幾歲時,在一個泥瓦作坊當小工,不愛說話,但他一看到蓋房子刻磚就來神兒。無論哪裡蓋房子有刻磚的,他都去看,就連師兄弟喊他吃飯,他都犯“軸”勁兒,餓著肚子看。有一位刻磚師傅技藝高超,馬順清要拜他為師。這位師傅說:“幹這行,沒出息!”馬順清“軸”勁兒上來了,師傅不答應就跪著不起。師傅不落忍,就扔給他一把刻刀。他入門後,逐漸成了師傅的得意弟子。有一天師傅把他叫到跟前,說:“你跟我學了這麼長時間,可以出師啦。”他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師傅。
有一天,師傅喊馬順清去一趟,說:“徒兒,我大禍臨頭了!”說著說著老淚縱橫。馬順清說:“師傅,有什麼事您儘管講,咱想法兒。”師傅說:“衙門修影壁牆,我把活兒應了,但沒想到,患傷寒不能起床,還有三天,完不成我要蹲大獄啊!”馬順清說:“師傅,您把圖紙給我看看。”一份“丹鳳朝陽”的圖紙遞到他手裡,他說:“師傅,我替您幹!”他去了工地,三天三夜未合眼,按期交工,還得了五兩賞銀。馬順清將銀子悉數交給師傅。
無論是雕人物、山海,還是雕花卉、鳥獸,馬順清都能雕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他有了名氣之後,一般百姓請他刻活兒,他從不講價錢,給多少都行。達官顯貴請他,他就犯“軸”勁兒,那些擺譜的、瞧不起民間藝人的,給多少錢也不侍候。他有一次犯“軸”,令人瞠目結舌:西太后要到天津,當初欺負他師傅的縣太爺,親自出面請他為西太后趕制行宮刻磚,他藉口有病不去。縣太爺派人送來一筐銀元,他仍然不去。縣太爺急了,說:“今天他不來幹活,就捉拿問罪。”馬順清的“軸”勁兒也上來了,抄起一塊磚,“啪,啪”兩下,就把自己幹活的右手砸了個血肉模糊。這個“軸”勁兒,連縣太爺都服了。
有能耐的人,往往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有的人愛“戧火”。下篇咱就講講嘛叫天津人的“戧火”。
(本文發表於2016年11月9日今晚報副刊,作者:孫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