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症狀找到病因後再用藥
咳嗽是臨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一種人體反射性防禦動作,通過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氣道內異物,但過度劇烈咳嗽會影響工作與休息,此時大家會選擇藥物治療,那麼咳嗽藥應該如何選擇?至少先弄清以下4個問題。
1、有沒有痰?
無痰:治療無痰乾咳的藥主要分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可待因、右美沙芬等中樞性鎮咳藥用於劇烈乾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適用於伴有胸痛的劇烈乾咳。需要提醒的是,它們在止咳同時會阻礙痰液咳出,可能加重感染、阻塞氣道,因此不適用於有痰咳嗽。另外,可待因長期、大量服用時有成癮性,2015年5月起,國家將其納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管理。外周性止咳藥有苯佐那酯、苯丙呱林等,通過抑制咳嗽反射弧發揮作用,用於輕度刺激性乾咳和陣發性咳嗽。
有痰:咳嗽痰多時需要用含祛痰成分的止咳藥,主要分噁心與刺激性祛痰藥、黏液溶解劑及黏液調節劑三類。第一類的代表藥為氯化銨、愈創甘油醚,通過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使痰液易於咳出,適用於痰少且黏滯,不易咳出的情況,但用量不宜過大;乙醯半胱氨酸屬於第二類,適用於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情況;第三類包括氨溴索等,能使痰液變稀薄,易於咳出。
2、喘不喘?
含平喘成分(如麻黃堿)的止咳藥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用於伴有輕度氣喘的咳嗽。但麻黃堿可引起焦慮、頭痛、心悸、血壓升高等,不宜長期服,也不建議晚上用,以免失眠。
3、是否過敏?
因接觸花粉等過敏原引起的咳嗽,需要服含撲爾敏、氯雷他定的止咳藥。撲爾敏服後易引起口幹、嗜睡等錐體外系反應,白天需開車、從事高空作業及精密儀器操作者應慎用。
4、輕微還是劇烈?
含有川貝、桔梗、甘草等中藥成分的止咳藥,多適用於慢性或輕微咳嗽,不適合急性或劇烈咳嗽。雖然傳統認為中藥較為溫和,但由於不良反應未知,長期服應慎重。
現在你知道怎麼選咳嗽藥了嗎?
其實關於咳嗽用藥很多人都有誤區,這也是在選擇咳嗽藥時必須注意的。
誤區1:只要是咳嗽,統統使用止咳藥
很多人只要出現咳嗽,就立刻使用止咳藥,這是不對的。輕度乾咳或痰量很少的人,選用合適的藥物服用,可覆蓋在咽喉黏膜上,減輕炎症對黏膜的刺激,緩解咳嗽。對於產生嚴重影響的咳嗽,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藥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咳嗽都需要使用止咳藥。例如,咳嗽時出現痰液,且痰量逐漸增多,黏度變稠,顏色變黃時,往往表明呼吸道炎症加重,此時不宜使用止咳藥,而應選用祛痰藥,必要時還需使用抗生素,以免痰液滯留,誘發肺部感染。咳嗽應針對病因治療,只有去除病因,咳嗽才能真正治癒。
誤區2:同時服用多種咳嗽藥,好得更快
許多人出現咳嗽後,往往多種止咳藥混合服用,根本沒有注意藥物的疊加作用。其實,不同商品名的止咳藥往往配方相似,無需服用多種止咳藥。如果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止咳藥,可能某一種有效成分的攝入量會超過安全劑量範圍,出現不良反應。
誤區3:咳嗽了,馬上想到服抗生素
大多數人出現咳嗽症狀後,立馬吃抗生素。其實,藥物的選擇應根據咳嗽、咯痰的性質來決定。一般地說,病毒引起的感冒具有自限性的特點,只要好好休息,多飲水及適當使用抗病毒藥物等,一周左右可自愈,抗生素對於病毒感染無效。只有在咳嗽同時出現咯痰,痰量逐漸增多,並且痰液變黃,考慮併發細菌感染時,在醫生指導下才可服用抗生素,用對了抗生素也才會有效。
誤區4:止咳中藥沒有副作用,可以長時間使用,或加大劑量服用
許多人認為,止咳中藥藥性平和,沒有副作用,可長時間使用或加大服用劑量才會有效。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治療咳嗽必須對症下藥,才能取得療效。中藥辨證相對西藥較複雜,咳嗽分為熱咳、寒咳、傷風咳嗽、內傷咳嗽,止咳藥也有寒、熱、溫、涼之分,若不對症服用,止咳效果必定不好。
隨意加大中成藥劑量,也是錯誤的。因為有的止咳藥中含有鎮靜劑,服用時有嚴格的劑量限制。即使不含西藥成分的止咳藥,也不可過量使用,例如強力枇杷露,大劑量服用可導致痰液排泄不暢,以及有成癮性。
咳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但是很多人卻不瞭解它,以至於盲目用藥,看了以上解讀,是不是在如何正確選擇咳嗽藥方面有了更多的認識?希望能夠幫助被咳嗽困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