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用10年記錄下日本3代國寶匠人的傳承

作家鹽野米松,

40年來訪問了2000多位日本手藝人 ,

“魚鉤手藝人、葛布工藝師、芭蕉樹紡織工藝師、

刮漆匠、船匠、柳編手藝人、木盆師、……

奇異的工具,作業時發出的動聽聲音,

全都引發我的好奇。”

他的代表作《樹之生命木之心》

分別講述了日本三代宮殿木匠師徒

奈良千年古寺法隆寺的“棟樑”(總頭目)

西岡常一、小川三夫,以及小川的徒弟們的故事。

一個“棟樑”的地位有多高呢?

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是小川三夫的摯友,

一次,他在跟小川三夫同遊法隆寺時感歎道:

“棟樑,如今我也混到可以

跟像你這樣的人在一起的地步,

這對我來說也算是事業有成了吧,

太不可思議了。”

現年69歲的鹽野,曾經兩次入選日本文學最榮譽的芥川龍之介獎提名。

更厲害的是,為了表彰他的貢獻,2003年,國際天文聯合會還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第11987號小行星——沒錯!他在天上還擁有一顆星星。

點擊視頻,看更多關於這位老爺爺尋訪手藝的故事。

你們家鄉,有哪些快要失傳的手藝?歡迎留言。

我從小對陶藝和瓷器這些東西很感興趣,像老人家一樣。

大學畢業以後我進入出版社工作,開始接觸全國的各類手藝人,每到一個新地方,就會發現那裡還有我沒見過的工匠職業--魚鉤手藝人、葛布工藝師、芭蕉樹紡織工藝師、刮漆匠、船匠、柳編手藝人、木盆師、植物皮編簸箕……還有那些奇異的工具,作業時發出的動聽聲音,全都引發我的好奇。

於是我決定記錄日本最後一代手工藝者的生活和作品,不僅是他們的手藝,還有他們的故事和人生。

奈良國寶建築法隆寺

《樹之生命木之心》這套書,分為《天》、《地》、《人》三卷,是我採編耗時最久的一次。我用了十年的時間,跟蹤採訪管理法隆寺的大木匠西岡常一,直到他去世。西岡是木匠總頭目,也就是最厲害的那個。法隆寺位於奈良,建於1350年前,是日本國寶級建築,西岡是最了解法隆寺的人。

圖左為小川三夫 圖右是師傅西岡常一

這期間,有不少次我聽西岡提到過小川三夫。他是西岡唯一的入門弟子,我又相繼採訪了小川三夫和他現在的徒弟們。

“師傅西岡常一在我面前刨出一片木刨花,那個刨花薄得能看透對面,比絲織品更薄,我把它貼在窗戶上,用鉋子天天刨木頭,直到能刨出跟它一樣薄的刨花為止。這個過程我花了1年以上的時間。”--小川三夫

我們在日本拍攝了小川三夫,點擊視頻。

小川三夫25歲時獨立修繕的千年古寺法輪寺

小川三夫從18歲開始,跟著師傅西岡學習木工。25歲的時候就代替師傅完成了在奈良同樣有著千年歷史的法輪寺的修建工作。

現在,想要入小川三夫門下學習木工,比考亞洲最難考的東京大學,還要困難!

小川三夫、他的徒弟們,與大導演北野武的合照

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是小川三夫的摯友,他們同年出生,人生經歷也都相仿。在跟小川三夫同遊法隆寺的時候,北野武感歎:“棟樑(注:宮殿木匠總頭目被稱為“棟樑”),如今我也混到可以跟像你這樣的人在一起的地步,這對我來說也算是事業有成了吧,太不可思議了。”

《樹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分別講述了日本三代宮殿木匠西岡常一、小川三夫、小川的徒弟們半個世紀的技藝傳承。

留住手藝

《留住手藝》日版封面

小川三夫完美傳承了西岡常一的手藝,但在我採訪過的2000位手藝人裡,這樣令人高興的事情並不多。

幾年前,我的另一本書《留住手藝》出了中文版,裡面講了16位手藝人的故事,其中一大半都已經去世了,並且在那之後,就沒有人繼承他們的事業了。

日本最後一位魚鉤職人 滿山泰弘

在日本,最貴重的魚是鯛魚。在慶祝的酒席上,鯛魚一定會出現。滿山泰弘就是專門做釣鯛魚的魚鉤。這個工藝非常難得,以前大家都是自己下功夫畫了設計圖拿給他做的。

但這個人去世了以後,他兒子沒有繼承父親的事業,因此用手工做魚鉤的人,就再也沒有了。

筱竹編手藝人 夏林千野

日本北邊的雪國沒有竹子,但那裡的人還是會用很細的筱竹編成籃子等日用品。那些老婆婆們,即使哪天身體酸痛,也還是在不停地工作……

所以這些匠人,其實是手在指揮著他們的大腦去工作,不管身體多麼不舒服,雙手絕不會說謊——這就是從事手工藝人的氣質。

上:《留住手藝》的採訪筆記

下:鹽野米松出版的關於傳統手藝的書

有人說那些手藝太老舊,太落後了,但還是有人覺得那些手藝很好,也還有人在用它們。

我越來越覺得,能在那個時候想到去記錄這些手藝人,是多麼正確的事情。總要有人出來做這件事,這可能是上天安排給我的任務。

本期圖片由廣西師範大學·理想國提供,特此鳴謝

你們家鄉,有哪些快要失傳的手藝?歡迎留言。

本書分為三卷,以天、地、人為名,似乎對應著西岡常一棟樑、鵤工舍及匠人學徒三者之間引領、孕育和傳承的樸素關係,雖各有側重,卻是一個整體。

很好地呈現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與匠人之魂,紀錄片式地講述了一門古老技藝在現代的傳承。

天卷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時至今日仍以優美之姿巋然屹立。支撐其體魄的不僅是木頭,還有世世代代奉公於法隆寺的工匠們。

日本最後的法隆寺宮殿大木匠西岡常一,在日本采寫第一人鹽野米松的挖掘下,憶述自己投入古建築的一生,從樹木的癖性談到如何構建匠心,從修復古建築的經驗到世代傳承的法隆寺工匠口訣……他樸素而有力的講述,不僅讓人看到日本匠人忘我執著的一生,也可一窺經歲月淬煉的古代日本建築技術和智慧。

地卷

千百年來,宮殿木匠的技藝是如何一代代傳承的?靠的不是資料,也不是文獻,而是一雙手傳遞到另一雙手中的記憶。在這“手的記憶”中,是已經傳承了一千三百年的智慧。

西岡常一唯一的徒弟小川三夫,回溯了自己成為宮殿木匠的修煉之路,以及創建要讓木匠吃飽飯的宮殿木匠集體“鵤工舍”的歷程,宮殿木匠這一快要消失的業種自此重新開枝散葉。而在這一傳承的過程中,他們採取傳統古老而又費力費時的“師徒制度”,像對待木材一般,看透徒弟的癖性,因材施教地培養,或許十年或許更長的時間,直至讓手藝長進體內。

人卷

小川三夫創立的鵤工舍,聚集了形形色色想要當宮殿木匠的人。來此學徒的年輕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身體、人格、技藝都慢慢發生著變化。

鹽野米松對這些學徒進行了紀錄片式的采寫,二十個不同的人生故事,透露出年輕匠人們的夢想與生活、堅持與退縮,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匠人世界,也由此看到一門承繼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藝如何在新時代傳承。時隔二十二年中文版出版之際,譯者回訪當年的學徒,各人不同的近況令人感慨。

以護封合而為一,凸現整體感,同時兼顧收藏與閱讀的需要。

書封用紙有個好聽的名字——“大地紙”,有著特殊的手感與文理,觸摸生草木之思。內頁採用瑞典書紙,輕質柔軟,所以哪怕有三冊,也沒有太大的負擔,書翻開後就很自然地攤下去,拿在手裡非常舒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