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拍婚慶的,第一次拍電影就拿下了金馬獎!

一個誰也沒聽說過的80後,

第一次拍電影就打敗了一起入圍的馮小剛,

拿了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

這部電影叫《八月》,

之前,導演的主要經歷是給人拍攝婚慶視頻。

一個專業演員也沒有,演員都是親戚朋友,

這部電影為何成了今年金馬獎的最大黑馬?

戳視頻,聽聽導演怎麼說?

《八月》講了一個1990年代的故事。

那時候,生活很慢,我們睡午覺,聽流行音樂,每個暑假看同一部電視劇......

如果回到1990年代,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歡迎留言。

這就是導演張大磊,80後,從小生活在呼和浩特,後來去俄羅斯學電影。

在拍《八月》之前,他最主要的拍攝經歷是給人拍婚紗婚慶微電影。

《路邊野餐》海報

這和去年憑藉《路邊野餐》拿到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畢贛,倒是有點像。

兩人都是年輕新導演,拍電影前都拍過婚慶視頻,都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拿到了金馬獎。中國電影,以後是不是就靠這些拍婚慶視頻的年輕人了?

《八月》拍攝現場

拍《八月》的錢,也都是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出來的。曾經拍到一半,沒錢了,劇組20多號人待在賓館開不了工。

先來感受一下海報,有點《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感覺。不過《八月》的時代背景是1990年代。

海報色彩挺鮮豔的,但,整部電影都是黑白風。

《八月》的故事發生在中國西部的一個小鎮,主角是曉雷一家。

曉雷父親所在的電影製片廠,正在經歷國企改制,曉雷從小學即將升入初中。父親下崗了、曉雷升學了,一家人新的生活來臨了......

《八月》劇照

張大磊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就決定使用黑白,因為他認為那個年代是安靜而純粹的,黑白更接近這種氣質。

“其實現在大家也都想過回那個時代。因為當下都太快了,而且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性的,已經沒有了感受的心情。”

為了找到1990年代的感覺,在拍攝的時候,張大磊把演員們關在一個房間裡,強迫他們按照那個年代的方式去生活:中午必須睡午覺,晚上7點看《新聞聯播》,8點看《籬笆女人和狗》,小孩玩超級瑪麗。

演員們都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時光無法倒流,但是電影卻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人回到過去。

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專業演員,全是由素人扮演。他們是導演的朋友,製片人的姑姑、舅舅......

《八月》拍攝現場

張大磊說,因為自己是新導演,駕馭不了專業演員。非專業演員用本能去表演,反而更加活靈活現。他認為面對生活,每個人都是高手。

正因為這樣,《八月》顯得很真實,真實到好像可以一眼看到過去的生活。

吃飯、洗碗、拖地、看電視,電影裡充滿了這樣生動而瑣碎的生活細節。

說起為什麼想拍這部電影,張大磊回憶說,是幾年前在姥姥家的一段經歷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他躺在院子裡的躺椅上,望著葡萄藤,生活好像突然慢下來......

那一刻,他覺得特別美。 “哪怕是做一場白日夢都可以,特別想拍。”

因此,電影裡許多細節都來自導演真實的童年回憶。

他跟曉雷一樣,成長於電影製片廠的大院,從小看電影不用花錢,看大人們穿最時髦的衣服,聽大街小巷的流行音樂。

“那時候是一個文化思潮的澎湃期,就是很本能地激情迸發出來的那樣的一個時代,就會很浪漫。”

這就是《八月》裡的電影院。

父親帶著兒子去電影院上班,給曉雷看膠片。

電影片末有一行字:獻給我的父輩。

有人說:“《八月》是寫給父輩失意的詩,是生命裡長出來的電影。”

《八月》裡的父親簡單率真,看電影的時候會感動落淚,下崗後面對生活的挫折,會對兒子說:“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顱。”

這是張大磊想要成為的人。他認為父親永遠是藏在生活背後的,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力量。

金馬獎頒獎現場

這一次,張大磊比畢贛走得更遠。

今年的金馬獎《八月》獲得了六項提名。除了獲得份量最重的最佳劇情片,片中小雷的扮演者孔維一,還拿到了最佳新演員。

張大磊評價自己領獎時候的表現,用了“不忍直視”四個字。

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想過自己會拿獎。就像他領獎時候說的:“我都不敢接這個獎,太沉了。本來我是來臺北朝聖的,金馬獎對我像一個神壇一樣。”

但就是這麼一個初出茅廬的新導演,拍出了一部令人驚喜的電影。

孔維一只有10歲,獲獎的時候也是萌萌噠,還踩著一塊墊板……直接感謝張大磊給了他成名的機會,引得全場觀眾爆笑。

《一一》海報

孔維一小小的身影,也讓人想起《一一》裡的簡洋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照

還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年僅15歲的張震。

同樣是少年的故事,時代的回望。

第53屆金馬獎主視覺海報

今年金馬獎也是紀念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誕生25周年。

金馬獎的主視覺海報,就是向這部影片致敬,最終《八月》獲獎也算是一個美麗的巧合。

影評人說《八月》是2010年以來最好的大陸青春片,喚起了記憶深處的親情。

金馬獎評委對於《八月》的評價是:氣質非常突出,很耐看。

頒獎詞說:“它不只是一個男孩的成長,更是對人情世故、體制變革以及時代記憶的回眸與反思。”

整部電影的節奏都很舒緩,像是記憶的滋味。

《八月》裡的生活,也是當下每一個急速奔跑的人,對於1990年代的集體追憶吧。

如果回到1990年代,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歡迎留言。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