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四時即事》的玻璃套杯,是臺灣工業設計師吳孝儒所創的“吳氏設計”團隊的2016年的新作品。
紅樓夢中的《四時即事》描述了大觀園中姐妹丫鬟們一年四季的生活情景,分別從四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在傳統的東方文化中,賞景時飲用不同時令之茶、酒、湯,都是極有講究、各有情趣的。
分別對應四季,這組套杯分別是:
春碟(點心盤)、夏杯(啤酒杯)、秋碗(熱茶杯)、冬盅(湯碗)。
設計主題雖然取意自傳統,但能夠很好地滿足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不會讓人覺得是“牽強的東方元素”。
正如團隊的自述:
自用;共賞,玩古;喻今。
春日微雨點花愁,
夏時涼風垂柳波,
秋夜明月杯中映,
冬盼來年暖春送。
“設計一詞是從西方而來,然而我們生於東方卻用西方的思維來看自己?這是相當詭異的事。”
如何在設計中尋找自己,表達自己其實是吳孝儒入行至今一直在思考的命題。
早在2008年,當時還未研究生畢業的吳孝儒帶著他的作品“圈凳”參加了當年的米蘭設計展,獲得了海外媒體的一致關注與好評。
這個作品不僅是他對於自身文化背景的思考與表達,也是一個強有力的代表作。
這款“圈凳”融合眀式圈椅和最常見的塑膠凳的特點,帶著強烈的對比感,上半部分是嚴肅的、正式的;下半部卻是平價的、隨意的,一種文化內部的衝突感形成了鮮明的“東方特性”。
於西方,這無疑是新奇獨特的,於東方,這也是親切易懂的。你甚至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設計師的幽默,還有背後對於自有文化的自信。
在隨後的設計專案中,吳孝儒繼續從本土文化出發,繼續探索,做了“塑瓷”系列陶瓷器皿。這一系列器皿以免洗餐具的形態為基礎,混搭出現代生活中的高腳杯、西式水杯等單品。
這個系列的設計沒有流於形式,在工藝上也有巧思。
免洗餐具上的“肋柱”結構不僅滿足了節省成本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對單薄的塑膠材質的起到了強化作用。
也是從這個點出發,吳孝儒將凹槽狀的結構與薄胎瓷的傳統工藝相結合,使得作品的薄厚與強度能夠達到平衡。
2015年,吳孝儒與丹麥傢俱品牌 Lyngby Porcelain合作,針對品牌將“塑瓷”系列進行了深化和延展,於是又有了一個新系列名為 TSE 。
你會如何評價吳孝儒的作品,是“亦中亦西”還是“不中不西”? 這似乎是很矛盾的,但這樣的衝突感卻推動著這個年輕的設計師反思、前進。
吳孝儒說:“愈認識自己,堅持自己,他人會更願意認識你、更加地尊重你。”從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他對於華人社會文化的思考。
“亦中亦西”一定是褒嗎?“不中不西”又一定是貶嗎?!
設計是設計師表達的語言,但最終重要的不是你用那種語言說話,而是你說了什麼內容,你想表達什麼。
最後,關於設計師,
吳孝儒(Pili Wu)
1986年生人
工業設計師
畢業于臺灣實踐大學
2008年創立“吳氏設計”工作室
是的是的,你沒看錯,不要懷疑。
他的英文名真的叫“霹靂吳”。